孤独症病因学研究进展综述,精神病学论文.docx
《孤独症病因学研究进展综述,精神病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孤独症病因学研究进展综述,精神病学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孤独症病因学研究进展综述,精神病学论文孤单症是一种发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 兴趣狭窄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3大核心异常感觉和状态。 其遗传度固然高达 90%, 但当前尚未有报道发现其确切的易感基因。 本文从分子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及神经生物学角度入手, 探寻求索孤单症病因学研究进展。 1 孤单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1.1 孤单症是一种多基因复杂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表示清楚, 孤单症同卵双生子的共病率为 70%90%, 而异卵双生子的共病率为 0%10%1. 同时, 其患者亲属的发病率为普通人群的 25倍, 存在家族聚集现象, 家族中即便没有同样的患者,可以以
2、发现存在类似的认知功能缺陷2. 同时, 在多种常见多基因病中, 孤单症的遗传度高达 90%, 几乎是遗传度最高的多基因病3. 在 DSM-diagnost-ic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修改版中, 孤单症与 Rett 综合征、阿斯伯格症候群Asper-ser s disorder、儿童期崩解症children disintegrativedisorder和其他未注明广泛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not otherwise specified, PDD-NOS共同称作广泛性发育障碍per
3、vasive developmentaldisorders, PDD。 华而不实, 孤单症与后三者合称为泛自闭症障碍症候群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被以为具有类似的遗传背景和形式。 一般以为, 绝大多数孤单症的遗传形式为多基因遗传。 可能在少数患者中, 也存在单基因遗传等其他遗传形式1. 孤单症是一种典型的多基因复杂疾病, 具有典型的遗传异质性和表型异质性: 同为孤单症患者能够表现出不同的表型组合; 不同的致病基因又能够产生类似的表型。 针对详细的患病个体, 难以判定其是由单个基因或染色体区域改变导致, 还是由多个基因联合作用4. 而假如是多基因引起的,又要
4、面临遗传形式未知和多基因作用难以辨析等问题, 并且还有环境因素的影响5. 因而, 固然多年来本领域专家对孤单症的分子遗传学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 通过连锁分析和关联研究发现了大量的热门区域与候选基因, 但至今尚没有能确切地找到孤单症的致病或易感基因, 而且不同的研究组之间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这可能和下面几个原因有关: 多数孤单症为多基因病, 是多个微效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检验某一个单基因与疾病的关系时可能难以到达显着水平; 研究的样本量缺乏或对照的入选不严格; 不同患者起作用的致病基因可能完全不同; 由于孤单症与环境有关, 而表观遗传联络了外界环境与基因组。 但是, 由于表观遗传不牵涉核苷
5、酸序列的改变, 所以容易漏检6. 1.2 当下孤单症分子遗传学研究的 3 种常用方式方法细胞遗传学法、全基因组扫描和候选基因法是近期 10 年来孤单症分子遗传学研究中较为常见的 3 种方式方法。 细胞遗传学法主要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染色体断裂点分析, 观察患者的染色体异常。 在10%48%的患者中可观察到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异常在除14和20号染色体以外的其他染色体上均有发现, 华而不实, 7q31q35, 15q11q13 和性染色体为牵涉最多的区域68. 观察到的常见染色体异常包括末端缺失和中间缺失、平衡易位和非平衡易位、倒位以及非整倍体改变等9. 全基因组扫描的结果显示, 多条染色体
6、的多个部位与孤单症连锁, 华而不实 7q 与孤单症显着连锁, 其对数分数maximum LOD大于 1.510. 对 7 号染色体进一步的连锁相关分析显示, 孤单症和 7q31q33 上一个特定基因标记存在显着连锁, 因而揣测这个位点为孤单症的易感位点, 称为 AUTSI. 在 AUTSI 上的一些潜在的候选基因包括 RELNReelin,FOXP2forkhead box P2, ST7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7和 WNT2wingless-type MMTV integrationsite family member 26. 运用细胞遗传学方式方法和全
7、基因组扫描粗略定位的孤单症相关基因位点, 通常是研究者首选的热门候选基因, 包括位于 7q 上的 ST7, WNT 2, RELN,FOXP2, 15 号染色体上的 GABRB3gamma-aminobu-tyric acid A receptor, beta 3, UBE3Aubiquitin proteinligase E3A和 ATP10CATPase, Class , type 10C,除此之外还有 HoxA1homeobox A1、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谷氨酸受体 6 基因、精氨酸受体基因及其他基因6. 大规模全基因组扫描的方式方法对揭示孤单症尚未被发现的致病机理很有效果。 而采用
8、候选基因法有助于快速精准地找到阳性基因。 1.3 孤单症分子遗传学研究新进展 在提高样本同质性方面, 如今已有研究人员采用功能磁共振方式方法, 研究孤单症患者大脑的功能活动, 探寻求索怎样从功能影像学的层面选择合适孤单症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内表型。 常规影像学往往不能发现特异的形态异常, 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能够在指定任务的情况下, 观察孤单症患者大脑活动的动态经过, 进而在分子遗传学和临床表型之间搭建一座桥梁11. 当前, 对孤单症患者进行的功能磁共振的检查主要集中在社会交往、语言和执行功能方面12. 这种功能影像
9、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信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切进入, 功能影像学研究与遗传学研究的结合将会对孤单症病因学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线索, 这也将是将来孤单症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在微观层面上, 孤单症是由一组特异表型构成的临床综合征, 每种表型是由存在于某一互相作用网络的一组蛋白质的变化所导致的, 而蛋白质的变化又来自于基因层面上一组相应基因的改变。 这些易感基因在具有同一表型患者中能够不同, 但它们应该在同一通路上, 或至少在同一网络上10. 而不同种类的精神疾病在表型上是有穿插的, 例如, 孤单症和脆性 X 综合征中都存在语言障碍这种表型。 能够以为, 在这两种疾病中, 导致语言障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