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在法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法语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论语》在法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法语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在法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法语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语)在法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法语论文内容摘要中国儒家典籍(论语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产生重要影响。法国汉学在世界汉学界地位颇高,成果丰厚,对(论语的译介和研究历史悠久。国内学界已有不少关于儒家学讲对法国文化影响的研究,但截至当前,少有人以儒家典籍的译介为线索,来讨论儒家思想在法语文化中的接受情况。文章梳理了(论语在法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状况,展现了儒家文化与法国文化在不同历史、社会背景下的接触、沟通和碰撞,进而分析各时期不同境遇的原因。 本文关键词语 (论语;法译;研究历史;评述 (文心雕龙 原道云: 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这是讲论文讲道要向圣人学习. (
2、论语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记录了 圣人 孔子和他周围人物的言论和行动.以孔子思想为核心和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是无可争议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影响和决定着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在中法文化沟通史上,从最初开场关注中国文化的那一批法国会士,到今天作为法国东方战略智库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国汉学家,他们研究的中心从未偏离过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儒家文化.国内学界已有不少关于儒家学讲对法国文化影响的研究.这些研究或重在海外汉学史整理,讨论不同时期法国关于中国儒家思想的研究状况、法国汉学家研究成果等;或关注翻译中对语言层面的研究,比拟不同译本.笔者搜集、整理并归纳分析了这类研究成果主要是
3、期刊论文和极少数学位论文,发现以儒家典籍为线索,讨论儒家典籍在法语文化中的接受情况的研究并不多.同时,先前的研究者由于法语语言水平所限,可能在研究中并未使用对着作(中国哲学家孔子的书评,作者是法国新教学者让 勒克莱尔Jean LeClerc。 书评后附有由他本人从拉丁文转译成法文的16段(论语译文.书评长达68页,特别引人瞩目,勒克莱尔在华而不实显示出对(论语的浓烈厚重研究兴趣,以为孔子的思想广泛而丰富.他对之前会会士们的编撰着作中的某些信息持保存态度,以为他们模糊了孔子自个的阐述以及孔子作品中某些段落出现的评注等.同时,他还以为,(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中没有汉字,使得读者不能区别正文和评论.1
4、711年布拉格大学刊印了比利时传教士卫方济Franc,ois No?l的(中国典籍六种,华而不实也收有(论语的拉丁文译文.此书后来被转译成法文,于1784年至1786年间在巴黎出版.由上文可知,中国典籍作品传播至欧洲时,大都是先被翻译成拉丁文,然后再被转译成法文、英文和德文等欧洲国家各自的语言,这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一个规律性线索. 三、 18至19世纪法国的 汉学热 : 对(论语及儒家思想的推崇法国一直是欧洲汉学研究的中心,这归功于早期法国传教士和法国历代学者在翻译、介绍、研究中国典籍方面的重要奉献.从1776年起,法国开场编辑出版在华法国传教士的汉学论文集(中国历史学术艺术风俗习惯之研究十
5、六巨册、(海外传教士会士通信录 十六卷、冯 秉 正 Joseph?Francois?Marie?Anne deMoyriac de Mailla编的(中国通史十二卷和杜赫德Jean?Baptiste du Halde编的(中华帝国全志四巨册,这把法国汉学推到了一个独霸世界汉学研究之圣坛的地位.359?60华而不实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是杜赫德编纂的(中华帝国志一书,该书46卷,是18世纪西方有关中国知识的一部百科全书,为当时欧洲知识界了解中国文明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当时正处于启蒙运动如火如荼的时期,欧洲的启蒙运动者们试图以哲学、理性的权威来代替基督教神权的权威.而经过会士翻译到欧洲大陆的以(论语
6、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反宗教论者提供了攻击宗教文化的极好武器.他们对非宗教的孔子学讲的理性客观给予了热烈的欢迎和崇拜.但这一时期启蒙思想家对(论语及儒家典籍的了解主要是依托前一时期来华传教士的翻译译本,启蒙思想家们以此为中介,研究了儒家典籍和儒家思想.对于孔子以德服人的气魄,伏尔泰表示特别赞扬;伏尔泰也推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为中国政治体制是世界上最为完美的一种政治体制. 作为 启蒙运动的旗手 ,伏尔泰推崇孔子及其学讲.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他的有些行为是非常令人吃惊的.在西方民众心目中, 救世主 的崇高地位是不言而喻、不可侵犯的,可是伏尔泰竟然敢将画像改为孔子画像,并且早晚星期,二十年如
7、一日.他以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才是道德的最高准则,应该成为众人谨记的座右铭.自此之后,无数启蒙思想家都对儒家学讲所代表的中国文化产生非常浓烈厚重的兴趣,他们不仅阅读相关的中国典籍翻译,而且还经常对典籍中的思想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得出了很多经历体验、教训.法籍德裔的霍尔巴赫Heinrich Diefrich,他是一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无神论者. 他以为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与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而且他又提出 德治 主张,向大家号召讲 欧洲必须以中国为模范 .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狄德罗Denis Diderot编撰了(百科全书字典,在华而不实他赞叹讲,孔子儒教 只须以理性和真理,便可
8、治国平天下 .而且,他也在其所编撰的百科全书中撰写 中国Chine 和 中国哲学Philosophie des Chinois 两个词条.除此之外,作为三权分立思想的提出者,孟德斯鸠Montesquieu也赞美过中国的德治思想,他讲 中国人民生活在一种最完善、最实用的道德之下,这种道德是这个地区的任何一个国家所不拥有的. 4122纵观启蒙运动时期,尽管当时在法国流行的儒家典籍(四书是由传教士完成的译本,但是与此前不同的是,这些译作曾经在法国,甚至在欧洲掀起过一股中国热潮,无数思想家因而为之倾倒,为之迷狂.儒家学讲中的 仁 、 德 等核心概念更被广泛提及和运用到法国和欧洲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法国
9、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领袖,罗伯斯庇尔曾把(论语里面所讲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Ne fait pas autrui ce que tu ne voudrais pas qu on te fasse,作为自由道德标志而写入他自个所起草的(人权宣言D claration des Droits de l Hommeet du Citoyen。4122除此之外,18世纪重要的孔子研究着作还包括钱德明Jean?Joseph?Marie Amiot于1785年出版的(孔子传。 钱德明被以为是入华会士中的最后一位大汉学家,他有关中国的着作很多,能用汉语、法语、满文、蒙文着书立讲,是一位罕见的多才多艺的传教士
10、汉学家.启蒙运动的浪潮过后,19世纪法语翻译史上产生了几个重要的(论语译本.汉学家波蒂埃Guillaume Pauthier于1846年出版了(四书:中国道德和政治哲学Les quatre livres de philosophiemorale et politique de la Chine,1846。 书中全译了包括(论语在内的(四书,并在导论和序言中做了相关评述,给予孔子极高的赞誉.波蒂埃译本的价值还具体表现出在,与先前由拉丁文译本转译成的法译本不同,它是第一部根据汉语文本直接翻译而来的法译本.除此译着外,波蒂埃还有多部汉学着作,研究牵涉中国历史、文学、文化,代表作有(当代中国:中华大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