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_1.docx
《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_1.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贫困村是贫困人群聚集存在的最基层地域社会,贫困村不仅是一个基层社区单元,更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战场之一。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希望对你有用!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篇1一、基本情况_村位于_镇西南部,属_区,总面积5.01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组,725户2765人,总劳力2022人,耕地面积4290亩,人均占有耕地1.5亩,全村2/3耕地流转给大户种植经营。现有7名村“两委干部,含下派第一书记1名、大学生村官1名。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3户215人,其中一般贫困户35户78人,低保贫困户48户89人,低保户23户31人,五保贫困户17户1
2、7人。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今年以来,紧紧围绕上级决策部署,把精准扶贫作为全村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以“户脱贫、村出列为工作目的,举全村之力而为之,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如下:1.精准识别把准关。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对贫困人口进行重新识别,村“两委干部每月到户宣传扶贫政策,了解贫困户情况,听取发展意愿,谋划增收措施,跟踪帮扶项目。2.精准帮扶结对子。充分发挥市药监局结对帮扶和驻村工作队的优势,构建市、区、镇、村四级联动与贫困户结对子,全村123户贫困户做到户户有人帮、有人管。3.精准施策发准力。根据贫困户发展意愿和需求,按户制定谋划帮扶措施,全村申报发展产业38户、
3、光伏发电30户、危房改造30户、帮扶就业12户、社会兜底及其他40户。目前,全村已通过产业验收29户,第一批产业资金根据奖补额度的40%已打卡发放到户,剩余9户正在积极组织第二批次验收、登记打卡造册。针对部分贫困户无力发展的局面,村“两委积极联络大户,以村作为担保,由大户先提供种苗的形式,免费提供应缺少资金和技术的贫困户先行发展,并签订扶贫养殖合同,确保贫困户敢于养、愿意养、养得好,获得受惠群众一致好评。同时作为全区居家养老示范点,通过政府花钱购买社会服务的新形式,为全村32位分散五保、贫困低保老人解决生活后顾之忧,帮助贫困老人解决无人照料、生活起居困难、看病难等问题,每月分4次为他们提供送餐
4、、助洁、助医、起居照顾、精神慰藉等服务,切实做到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4.精准管理算好“帐。村“作战图和“四项清单全部规范上墙,村作战体系、脱贫规划、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项目到户分类清楚明白,脱贫目的、帮扶措施、扶贫责任一目了然。扶贫手册根据“六有要求规范填写,实行“一户一档台账管理,具体记录帮扶项目施行全经过,切实做到识别、帮扶、脱贫全程有据可查、有迹可存。目前,正在结合领导干部大走访活动,通过“户户到,看帮扶项目落实情况和帮扶成效,倾听群众意见和帮扶满意度,帮助贫困户算好经济帐,做到心中有数,脱贫有把握。5.基础设施稳步推进。投资100余万的村集体60KW光伏电站和30户
5、户用3KW光伏电站项目已建设完成,正在等待并网发电;投资170余万元的8.64公里道路畅通工程,目前路基部分已完工,正在等待检测,后期将加强调度,加快道路硬化施工;投资14.5万元的“八小水利工程,已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正在加紧施工中;投资100余万的安全饮水工程,正在区水利局的牵头下稳步推进;投入62万元涉及30户危房改造安居工程已建成大半,剩余危改户正根据计划逐户解决。三、当前存在主要问题1.村级光伏电站和集中建设的30户户用电站,固然光伏板已安装完成,但还未能并网发电,产生预期收益;村级光伏电站自筹资金20万元还未下落。2.预算100万元的安全饮水工程,是区招标工程,已完成建设方案,目前
6、正在等待招标结果,项目还未落地施工。3.部分“三无户原先是安排光伏发电受益户和部分贫困户因家庭特殊原因,难以有较好的帮扶措施和明显的帮扶成效,脱贫难度大。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结合当前领导干部大走访活动和信息收集工作,逐户摸贫寒困户目前生产生活现状,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帮贫困户算好账,做到心中有底;进一步完善扶贫手册更新和一户一档资料整理工作;做好信息收集动态调整和国办扶贫系统更新维护工作;2.针对无帮扶措施、有措施无成效的贫困户,进一步梳理症结,逐户逐户落实帮扶措施,强化帮扶成效;3.加大村级道路畅通工程、“八小水利、安全饮水工程、危房改造施工进度;加大与农电公司对接,尽快完成光伏电站并网,尽
7、早产生效益;4.对照“户脱贫、村出列目的要求,根据“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认真梳理,补差补缺,全力以赴做好迎接国家扶贫办办、省扶贫办办第三方评估工作。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篇2一、“十一五扶贫工作2006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扶贫工作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十七大及国家、省、市扶贫开发工作战略思路,紧紧围绕(全省扶贫开发纲要)、全县“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突出以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为主体,以产业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新思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开展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获得了显著成效。(一)扶贫工
8、作完成情况“十一五以来,我县扶贫开发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方针政策,外争项目、内抓管理,根据“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思路,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使我县贫困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贫困现象得到了缓解,有力地推动了脱贫致富的进程。三年来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667.5万元,其中省级投入8372.5万元,市级投入1045万元,群众投劳折资达3564.2万元。1、整村推进。“十一五期间,计划完成省级整村推进285个。目前,省下达234个,已施行完成163个,正在施行71个;市级配套和市级部门挂钩施行完成33个。196个整村推进,共投入财政资
9、金2900万元,完成群众投劳折资1245万元。2、易地扶贫开发。根据“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的原则,共施行完成易地搬迁安置685户3050人,其中财政易地搬迁安置560户2500人,国债易地集中安置123户550人,共投入财政资金1525万元,其中国债资金275万元。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培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导,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施行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200人,其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1200人,短期引导性培训2000人,共投入培训资金110万元。4、科技产业扶贫。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大力发展旅游、矿产、水电、畜牧、生物资源开发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科学选择项目。
10、完成战河乡5000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_县高原牦牛特色资源开发项目,烂泥箐乡2000亩脱毒洋芋种植示范基地和西川乡4000亩核桃标准化种植项目,共投入财政资金200万元。5、农村民居、安居项目。完成安居工程1436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2500户。共投入扶贫资金1200万元。极大改善了贫困群众的寓居条件。6、信贷扶贫。积极与金融部门合作,利用信贷资金扶持发展种养殖业,促进群众增收。共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650万元。7、社会扶贫。积极发动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介入扶贫工作,争取在人才资金技术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实行县级领导联络挂钩到乡,科级领导联络挂钩到村委会,部门联络挂钩到村民小组,-员干部
11、结对帮扶到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挂钩帮扶制度。共累计投入各级各类帮扶项目50个,帮扶资金1450万元。(二)主要做法1、高强重视,加强领导。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的中心任务来抓,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扶贫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不断充实和完善扶贫工作领导班子,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副组长、县四套班子及各涉农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扶贫领导小组,各乡村层层成立领导小组,实行-政一把手负责制。2、精心组织,落实目的责任。为把各类扶贫项目落到实处,县与乡签订了项目施行目的管理责任状,乡与村、村与农户层层签订目的管理责任状,并对目的管理进行量化考核
12、,考核结果列入县对乡综合考评重要内容。把扶贫工作开展得好与坏,作为考核提携使用干部的重要根据。明确任务,责任落实,精心组织,确保扶贫工作件件有人抓、有人管。3、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根据中央、省、市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对项目资金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和资金的安全运行。(1)项目管理。一是瞄准对象,科学规划。根据先难后易的原则,深化乡村调查研究,召开村民大会征求群众意见,根据缺什么补什么优先解决群众最需要、最迫切、最困难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挑选项目,自下而上制定规划项目。二是严格公示公告制。省、市项目批复后,县乡两级通过电视、网站、政府公示栏等形式对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8个工
13、作日。在项目施行经过中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施行进度、投资情况、工程质量、资金到位情况进行公示。项目完工后,设立标志碑进行公示。做到了项目施行前、施行中、施行后的公示,使项目资金接受社会及群众的监督。三是严格项目监督检查。项目施行中,组织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屡次到各项目点催促检查项目施行情况。县扶贫办班子按南中北三个片区,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进行跟踪催促检查。四是加强项目后续管理。项目完成验收后,及时进行移交,制定项目后续管理办法,明确详细管护人,做到谁受益谁管护谁维修,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五是严格验收制度。项目施行完成后,先由乡村自查自验,再由县扶贫领导小组逐一对扶贫项目进行县级验收,最后报请
14、市级验收。要求县乡两级验收覆盖率达100%。(2)严格资金管理。一是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二是严格拨款程序。根据项目施行进度按4:4:2进行拨付。资金拨付实行四级联签制(提出用款申请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纪委书记)。三是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所有扶贫资金全部在财政直接支付,到户资金一律实行一折通支付。乡村不设扶贫项目资金户。四是结合县情,制定出台了(_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确保资金到村到户,规范安全。五是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完善了资金县级报账回补制,每批次资金报账由用款乡提出申请,经县扶贫办审批后,由县报账中心按批复项目资金补助标准审核,报账再回补剩余资金。六是
15、大宗物资进行招投标统一采购,严格管理。七是严格审计制度,项目完成后,要对项目资金进行审计,并构成审计意见书。八是每年组织纪委、监察、财政等部门对扶贫项目资金进行一至二次的检查监督。4、扶贫先扶智。在扶贫项目施行经过中,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使项目区群众户均有1人把握12项农村适用技术。5、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农民群众作为扶贫开发投入主体,广泛发动群众介入扶贫工作,积极发动投工投劳。“十一五以来共累计投劳折资3564.2万元,占总投资的14%。6、部门协作,整合资金。以整村推进为平台,根据“统一规划、渠道不乱、用处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各类资金。一是整合
16、扶贫内部各项扶贫资金;二是整合外部门投入。7、发动全社会气力介入扶贫。在发挥群众积极介入扶贫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发动全社会气力介入扶贫工作,实行社会帮扶和挂钩扶贫相结合的办法,构成合力推进扶贫工作。8、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加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细化职责,落实责任。树立创新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促进扶贫工作获得新突破。(三)主要工作成效扶贫开发投入资金明显增加。2006年至2020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667.5万元,其中省级投入8372.5万元,市级投入1045万元,群众投劳折资达3564.2万元。投入逐年增加。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全县贫困人口从20
17、06年20.9万人减少到2020年的18.4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减少2.42万人,低收入人口减少0.5万人。贫困群众收入明显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782元增加到2020年1614元,增加106.39%。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以施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载体,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整村推进项目中完成农田建设2769亩;通电89件,345.12km,解决用电困难56个村1265户4535人;通路49件,23.34km,解决了34个村1947户8627人通路困难;水利工程完成193个件,659.8km,个水池(窖)1199个,解决22050人23708头(只)家畜饮水困难
18、,新增灌溉面积5003亩,改善灌溉面积5222亩;1436户6892人告别了祖祖辈辈寓居的茅草房、杈杈房,2500户居民住上安全抗震民房;易地安置685户3050人到达了“搬得出,安得稳,能发展的目的。产业扶贫获得明显进展。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五大支柱产业发展思路,结合村情、乡情积极扶持特色种养业发展,共种植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果20792亩,引进推广优良畜种7290头(匹、只)。社会事业明显进步。2006年以来施行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就学难、就医难等得到明显缓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全县培训8250人次,施行贫困
19、劳动力转移培训3200人,已转移输出3232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认真做好扶贫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新建沼气池105口,节柴灶605眼,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完成种植经济林果20792亩,进一步加强了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_县是一个集山、少、边、贫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解放前,_尚处于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原始共耕制等多种社会形态。1956年自治县成立后,十分是改革开放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在-的民族政策和扶贫政策的光芒照射下,在中央、省、市的深切关心下,通过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扶贫工作不断推进,全县相貌发生了宏大深入的变化。但由于基础差、底子
20、薄、起步晚、发展慢,至今还是一个全省十分贫困的县份,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重的县情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扶贫工作面临很多困难问题。一是自然环境差,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_山区面积占97%,海拔高差达3160米,山高坡陡,生态环境恶劣,多种自然灾祸频繁,不少地方已丧失生存发展条件,需要易地搬迁的有13455户43550人。_县脱胎于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原始共耕制等式多种社会形态,落后的生产关系长期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发展基础极其薄弱,加之劳动者素质普遍低下,贫困群众思想观念落后,生产技能弱。从纵向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横向比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21、,到2020年底全县生产总值19.3亿元,财政收入52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14元。二是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长期以来用电难、饮水难、行路难、上学难、住房难一直困绕着贫困群众。到目前,28645户11.45万人、22.42万头(只)家畜饮水困难;21242户贫困群众仍寓居杈杈房、黄板房、高危房(部分为无房户);468个村民小组未通路;有610个村民小组未通电;70个村委会630个村民小组无自来水饮用;13个乡无农贸集市;1048个村民小组无卫生室,420个村小组未通广播电视,527个村小组未建文化活动场所;村小危房230间共18400m2。三是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开展扶贫
22、开发工作十分是“十一五以来,由于上级关心支持,投入力度逐年加大,贫困群众介入扶贫热情高涨,投工投劳积极性高,扶贫效益特别显著,每年减少贫困人口4500人左右。但由于返贫现象突出,贫困人口基数居高不下。到2020年底,按农民人均纯收入1067元标准,全县仍有18.14万人贫困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的78%。这些贫困人口大多数寓居在高寒山区和干热河谷地区。这些地区生存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收入水平低下,生活质量极差,过着吃粮靠老天、穿衣靠救济的贫寒生活,很多贫困家庭家产缺乏千元。四是投入与需求矛盾加剧,扶贫难度大。全县有15个乡镇、91个村委会(社区)、1152个村民小组。1065个贫困村民小组
23、中,被省列为整村推进范围的有285个,仅占贫困村民小组总数的26.7%;已施行整村推进项目的贫困村民小组,因投入太少,15万元的财政资金投入解决不了村民的更多实际困难,难以实现施行一个村、脱贫一个村的目的,很多已施行项目的村仍用电难、行路难;因原寓居地丧失生存发展条件就地脱贫无望而搬迁的人口达5200人,但因易地开发指标少,实际享受补助政策的仅占搬迁总数的25%;未施行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大多山高坡陡,交通闭塞,寓居分散,项目施行难度大,投入效益明显降低。五是产业发展基础弱,贫困群众增收难度大。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单一,构造不合理,效益不明显。近几年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扶持发
24、展了一批特色种养业,但因投入缺乏、不成规模、销售难度大、商品率低等原因,增收的效果不够明显。自去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农产品出现滞销、价跌,使好的收获变不成好的收入。另外,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人数的急剧增加,很多贫困村已无青壮年劳动力,这对于培植贫困地区的产业和提高生产技能也带来了不利影响。三、最近扶贫工作目的及重点任务根据新的形势任务要求,根据中央、省、市会议精神,结合_实际,县委、县政府进一步调整扶贫工作思路,确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瞄准贫困群体和贫困对象,突出抓好扶贫整村推进,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强化劳动力培训转移,落实多项扶贫措施,进一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贫困 调研 报告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