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论文(共3篇).docx
《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论文(共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论文(共3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论文共3篇 第1篇: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中药是我们国家的一座宝库,建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药事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药产业也初具规模。长期以来,我们国家新药研究工作以仿制为主,直至1993年开始,我们国家对药品、化学物质实行专利保卫,并相继与美国、欧盟、日本近20个国家签署保卫知识产权协议,使我们国家再不能无偿仿制国外研制的新药。这也给我们国家的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因而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成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中之重。 1中药现代化的内涵及内容 中药现代化简单地说,就是从传统中药发展提升到现代化中药,其源于传统中药临床经历体验,
2、把现代最新科技、手段、方法、设备融入中药研究、生产、应用的一个经过。要遵照严格的规范标准,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而且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既要符合并到达国际主流市场标准,又可在国际上广泛流通。中药现代化包含中药理论现代化、中药质量标准和规范的现代化、中药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中药文化传播的现代化和提升中药产品国际市场份额。中药现代化归纳起来有下面3个特点: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当前比较突出的研究内容重要为:生药的生产与炮制工艺研究,如科学栽种、适时采收、合理加工等;中药化学成分研究,即复方及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研究和在加工经过中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中药制剂工艺研究,如传
3、统工艺的改良、提升和新剂型的开发等;质量标准研究,即原料药、中间体及制成品的客观质量标准研究;中药药理研究,即对传统药性理论的研究和现代实验药理学研究;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价等。 2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2.1数学方法的运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数学方法应用于中药现代化研究,使其更具客观化、量化,进而提升中药实验研究的可信度。在实验设计方面经常采取正交试验、均匀试验、计算机设计、球面对称设计、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以及逐步被中医药研究采用的聚类分析、模糊数学、建立数学模型等方法和手段。 2.2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的运用重要包含色谱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2质
4、谱联用仪HPLC2MS)、气质联用GC2MS)、质谱联用技术(HPCE2MS)以及色谱与光的联用技术,如今已经广泛应用于中药物质基础化学成分分离分析与质量控制、制剂工艺、中药物质组分与生物分子的作用、配伍机制等多领域的研究,解决了众多中药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另外现代分离高新技术包含膜分离技术,重要应用于中药水提药液的澄清、药液精制以及药液浓缩等方面;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重要应用于对湿热不稳定物质的提取分离,较传统水蒸气蒸馏法具有无可比较的优势;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及天然药物有效成份的分离、纯化、富集方面越来越显示出优势性,在一定水平上缩短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2.3生物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
5、用1994年,Cheung等初次用AP2PCR法建立能够区别西洋参和人参的DNA指纹图谱。当前该技术已经应用于淫羊藿、苍术、虫草、黄连、细辛、天花粉、温郁金、参、牛蒡子等多种药材的研究中;1902年提出的细胞组织培养及次生代代谢产品的生产技术如今重要集中于制药工业中一些价格高、产量低、需求量大的化合物上,如紫杉醇、长春碱、紫草宁、人参皂甙等;分子生物色谱技术重要用于中药的挑选领域。 3中药基础研究现代化的大概情况 中药基础研究是中药新药研制、开发和临床应用的前提和基础,多年来在我们国家一直没得到应有的看重,使中药的基础研究处于滞后状况,中成药科技含量过低,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可靠科学数据加以
6、证明,给我们国家中药走向国际带来困难,近10年来,国家对中药研究才逐步看重,在“八五、“九五攻关计划和“九五攻关计划和“九五攀登计划中都对中药研究项目给予支持,国家天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医药卫生管理部门也支持了大批中药研究项目,使中药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获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中药基础研究工作重要包含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化学成份)、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中药药性理论、中药方剂配伍规律和中药资源及栽培等多方面。 3.1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在单味药中药化学成分的 研究方面,国家借鉴化学药研究的经历体验基础对200多味常用中药材进行系统研究,对单味中药提取的单体进行临床试验,发现了500多种活性单体当前已
7、有几十种中药单体和有效部位到达较高临床治疗水平。如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经构造修饰后用于疟疾的治疗,获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黄连素用于治疗疗肠道感染性疾病、雷公藤皂甙用于治疗本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鹤草酚用于驱绦虫、抗肿瘤药紫杉醇、喜树碱和长春碱及衍生物以及从银杏叶中提取分离出的多种银杏黄酮甙和银杏内酯,用于治疗脑缺血及外周血管病。 3.2复方中药化学成份的研究 复方是中医用药的重要形式,是中药有别于化学药的主要特点。根据中医理论构成的复方有君、臣、佐、使之分,各味药之间的作用有相须,相使、相乘、相恶等,它们相辅相承,起到扶正祛邪,治病防病的作用。中药复方中的化学成分之间互相关系也极为复杂,
8、复方中的化学成分并不是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相加。总结归纳起来,当前,这方面研究有两种途径。以单味中药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效成份作为定性定量指标进行研究。对复方中药采取各种提取分离及分析技术,以选定有效成份为指标,进行包含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制备方式单煎、分煎和合煎、配伍和剂型的研究。如发现黄连和吴茱萸配伍,小檗碱含量较单味黄连煎煮时降低37%,是由于小檗碱生物碱和吴茱萸中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成分生成沉淀;甘草和甘遂配伍是“十八反之一,原由于中药皂甙类成分有助溶作用,甘草皂甙的存在,增长了甘遂有毒成分甾萜的溶出率,使毒性增长;这方面研究开展较多,已获得较大成就。以中药复方有效部分进行研究。中医治病强调辨证施
9、治,即将疾病以某个阶段的病理、生理变化归纳为“证,根据“证这一整体水平认识,从脏腑的联络,人和天然关系,采取中药复方中的多种化学成分,多靶点、多环节途径调节整个机体的动态平衡,产生协同效应。因而中药复方具有两大特性即化学成分高度复杂性和治疗整体性。只对复方中几味中药的个别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既难以保证整个复方的疗效和质量,也无法说清药效物质化学成分与作用机理的关系。有效部位则是在这一基础上提出的,所谓有效部位是指介于中药复方各药味和化学成分之间的一个条理,是整个复方中具有相近化学性质的一大类化合物药效成分群,即将中药复方看作一个整体。 4中药生产工艺现代化 当前,国际上先进的生产技术如
10、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技术、分子蒸馏、超微粉碎技术、中药絮凝分离技术和缓控释制剂技术已经引起我们国家中药制药行业的关注,很多研究性工作正在进行。如对复方山茱萸制剂抗厥打针液比较了水醇法和不同孔径膜分离对制剂澄清度的影响以及对所含成分马钱素的影响。用壳聚糖为原料制成的絮凝沉淀剂制备丹参口服液的实验表示清楚,絮凝法工艺在指标成分原儿茶醛的稳定性和经济指标等方面均优于水提醇沉法。将101果汁澄清剂应用于玉屏风口服液澄清,并与醇沉法比较,通过稳定性、黄芪甲甙、氨基酸等含量测定,说明澄清工艺即可保证产品质量,又可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 中药缓控释制剂和靶向制剂是中药制剂研究的前沿课题。我们国家在这方面
11、已获得一定进展。如用乳化法制备了盐酸川芎嗪肺靶向明胶微球。 5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应留意的问题 很多学者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分别从不同角度指出了一些值得留意的问题,重要立论之点大致为:必需坚持中医药的科学地位。必需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必需坚持中医药理论指点。必需突出研究“重心。 综上所述中药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定,固然我们国家已获得较大结果,但中药走向国际还有很大间隔。我们国家应充足捉住这一良好机遇,加鼎力度调动各学科力量,充足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组织攻关,以促进中国传统产业一中药向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提升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作出奉献。 陈秀梅,高颜华河北省保定
12、市新市区疾控中心保定071000) 第2篇: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留意事项 中药现代化30年前就开始提出,但真正意义上的“中药现代化概念构成于2090年代中后期。1996年7月,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协调领导小组提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经过一年多的专题研究和多条理论证,国家正式批准启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此后“九五期间,科技部将“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重中之重项目,指出要运用现代科学手段,促进中医药产业向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这标记着我们国家中药现代化研究与开发进人本质性阶段。在这里基础上,发展研究中心于2001年牵头完成“中药现代化产业推进战略研究。2002年10月,
13、国家科技部、计委等八部委联合制订/我们国家第一部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一一2002年至2010年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极大地推进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简称纲要的颁布明确了我们国家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并从国家战略高度对中药现代化工作进行了整体布局。纲要指出中药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是:创新平台建设,标准化建设,基础理论研究,中药产品创新,优势产业培育,中药资源保卫和可连续利用。通过纲要的施行,到2010年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的为:构筑国家现代中药创新体系,制定和完善现代中药标准和规范,开发出一批疗效确切的中药新产品,突破一批中药研发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构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
14、中药产品,坚持的优势地位,实现传统中药产业向现代中药产业的跨越,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人类健康做出奉献。纲要对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主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经太多年的努力,中药现代化研究中所获得的可喜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中药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除了其自己发展经过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題和困难外,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尚存在下面几个值得留意的问题: 1.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待加强 中医理论不仅仅是中医药学的基础和核心,而且也是中医药可连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中医药体系的“辩证论治中,医为药之理,药为医之用。从医与药的关系看,中医的理论最终则落着实药上,临床有效是中医理论指点下中药作用的最终反
15、映。但对临床效果的判定还需要在经历体验医学基础上,进一步根据现代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的原则,并根据“随机分组、双盲对照、多点观察的方法进行临床实验研究。除此之外,在中药现代化的新形势下,怎样在传承的基础上,精确理解和把握中医药理论精髄,充足阐释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和内在规律性;怎样通过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根据,并实现中医理论对中药的研究与应用的指点意义;以及中医基础理论在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经过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应是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主要的战略地位,应当在中医药学本身科学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