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一生物教案设计5篇.docx





《2021年高一生物教案设计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一生物教案设计5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高一生物教案设计5篇生物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2021年高一生物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2021年高一生物教案1一、-的基本理念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设计问题串,组织探究活动,整个教学中老师只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脑的经过中学会把握要点,逐步得出结论,最终获得知识,真正用科学思维方式来学习生物学知识。二、教学经过(一)提出问题以美国历第一位华裔首席刑侦鉴定专家李昌钰的出色成就为切入点,先后展示我校探究实验室的pcr仪图片、dna指纹检测图等,并沟通下面问题:dna指纹图上的片段代表什么?能否就是基因?(很多
2、学生都会回答是基因。)借此引出核心问题的讨论:基因能否等于dna?(二)资料分析,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浏览新教材“遗传与进化本节内容的资料1和3(从数量关系上分析基因与dna的关系),并考虑下面问题:1.一个dna分子就是一个基因吗?2.填写下页表:通过对资料中数据的分析,学生写出关系式:全部基因的碱基对数<dna分子的碱基对数,并得出下面结论:基因是dna的片段。<p=""问:人的dna分子中,有98%不能称为基因,而只要2%能称为基因,同样是dna的一段序列,之所以能称为基因,有何特殊的作用?浏览资料2和4(从基因的作用进行分析),并考虑下面问题:1.资料2中转
3、基因小鼠为何能发光?为何要设置第3号小鼠?2.吃得多就一定能长胖吗?资料4中的hmgic基因起什么作用?学生能从资料2中的信息比拟容易地得出转基因小鼠发光是由于获得了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这里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挖掘提升:小鼠能发光,证实海蜇的这种基因不仅传给小鼠,而且能表现出来,起到控制小鼠的特定性状的作用,即具有了特定的“效应。另外,提问“设置3号小鼠的目的,是为了强调对照实验方法在生物学实验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技能。分析资料4就能够得到相关信息:hmgic基因就能起到控制小鼠肥胖这一性状的作用。学生自然得到下面结论:基因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学生结合上述资料,就能很顺利
4、地从dna水平上给基因下一个完好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三)情境活动,深化问题问:为什么dna分子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结合脱氧核苷酸的构造简图,学生很容易发现遗传信息就应该蕴藏在四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引导学生活动:探究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根据情境,用数学方法推算碱基排列的多种组合方式,进而推理出碱基排列的千变万化,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学生从详细数字不难体会到,固然碱基对的排序是多样的,但对详细的个体、详细的基因来讲,只能是其中的一种,即dna分子具有特异性。(四)总结基因就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的dna片段,可以以讲是dna分子中特定的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
5、序列。最后要求学生理清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并且画概念图。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三、教学反思开始从社会的热门问题引入,学生兴趣高,能很快进入学习角色。老师对本节教材中的资料分析进行了重组,条理更明晰,有利于学生构建新知识,同时也认识到教材内容不是让他们被动地不加考虑地全盘接受,而是一些供他们分析和考虑的素材。对资料1和3设计表格分析数据,指向更明确,学生能迅速捉住有效信息;在各个知识点之间设计问题串衔接,环环相扣,学生能跟随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推导,自主获得重要概念。在dna遗传信息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探究活动中,利用数学中
6、的排列组合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能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学生易于理解。在最后画概念图的环节中,学生有的用数学集合图表示,有的用文字、箭头表示,有的直接用简图表示,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很好地呈现出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教学中还设计了合理简洁的板书,要点突出,给学生留下考虑的空间和知识内化的时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归纳能力。整节课学生均能积极采集和整理信息,主动介入探究经过,大胆讲出本人的见解,有思维的碰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21年高一生物教案2教学准备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讲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2)举例讲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2.能力目的(1)尝试提出问题,作
7、出假设。(2)设计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3.情感目的认同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浸透作用的原理。(2)细胞与外界环境一起能够构成一个浸透系统。(3)举例讲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2.教学难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教学经过【导入】浸透作用在第二章我们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分子,通过学习,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通过第三章的学习,我们又知道:水分子进出细胞必须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那么水分子是如何进出细胞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学习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板书: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Flash演示浸透作
8、用】介绍浸透装置:取一个长颈漏斗,在它的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半透膜,这个半透膜有种特性,就是水分子能够透过,而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密封好后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的液面高度相等。你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漏斗管内液面高度逐步上升,直至一定高度。引导分析:水分子的扩散方向是如何的?换句话讲,就是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归纳并板书:一、浸透作用1.概念: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这能否与我们通常所讲的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矛盾呢?为什么?由此能够看出,在这里浓度是指的什么性质的浓度?质量浓度还是物质的量浓度?在水分子由清水
9、扩散至蔗糖溶液的经过中,有没有水分子由蔗糖溶液扩散至清水中呢?在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它们双向扩散的速度是如何的呢?我们用V1代表水分子由清水扩散至蔗糖溶液中的速度,用V2代表水分子由蔗糖溶液扩散至清水中的速度,在起始状态时两者的大小关系是如何的?平衡状态时呢?正是由于开场时V1;V2,才使得漏斗管内液面升高。好,如今我把这个装置改动一下,把半透膜换成纱布,漏斗内液面还会升高吗?若是保留半透膜,而把烧杯中的清水替换成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液面还会升高吗?由此能够看出,要发生浸透作用需要哪些条件?(归纳并板书:浸透作用2.发生条件: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能否具备了这两个条件之后就一定会发
10、生浸透作用呢?答案是不一定,我们能够看一看,在平衡状态时,半透膜两侧的浓度相等吗?那为什么浸透作用停止了呢?在这里我们就需要用到物理的相关知识了,随着漏斗内液面高度的升高,会对水分子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我们用F1来表示,而与此同时,两种溶液又存在浓度差,这个浓度差会对水分子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我们用F2来表示,在平衡状态时,F1=F2,受力平衡,浸透作用停止。由此能够看出,有半透膜、浓度差后,不一定发生浸透作用,但要发生浸透作用必需要有半透膜和浓度差。【讲授】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水分进出细胞其实就跟我们这里讲的浸透作用的原理密切相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首先,我们来看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对于动物细
11、胞来讲能否所有的物质都可进出细胞?为什么?没错,只要动物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才能够进入,不需要或有害的物质则不容易进入,这是由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的,因而,对于动物细胞来讲,它的细胞膜就相当于浸透装置中的半透膜。若是动物细胞的细胞质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存在浓度差,它就具备了发生浸透作用的条件,动物细胞就会发生浸透作用。若是让动物细胞吸水,你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分析细胞吸水的原因。若是想让动物细胞失水,又该怎么做?分析细胞失水的原因。若是动物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相等,会出现什么现象?分析原因。小结: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时,动物细胞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浓度时,动物细胞吸水膨胀;
12、当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质浓度时,到达动态平衡。在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问题上,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应该相近吗?假如相近,植物细胞又有什么与动物细胞的不同之处呢?对于一个植物细胞来讲,它是不是一个浸透装置呢?哪些构造相当于半透膜?为什么细胞壁不属于原生质层?(展示植物细胞形式图)由于植物细胞的构造与动物细胞的构造有明显的区别,因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情况有所差异,我们能够利用洋葱外表皮细胞做下面的探究。首先取材,制成临时装片,拿到显微镜下观察,能够看到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严密贴合在一起。然后取下装片,用引流法,将细胞外溶液替换成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的0.3g/ml的蔗糖溶液,拿到显微镜下观察,能够看到什么现象
1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当我们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再次用引流法,将外界溶液替换成水后,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小结: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将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将吸水,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将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而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等于细胞液的浓度时,将会到达动态平衡。【练习】稳固提升见PPT课后小结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我们从浸透作用着手,着重分析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对于动物细胞来讲,细胞膜就相当于半透膜,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质
14、浓度时,动物细胞将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浓度时,动物细胞将吸水膨胀;当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质浓度时,将到达动态平衡。而对于植物细胞来讲,原生质层就相当于半透膜,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将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将吸水,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将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而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等于细胞液的浓度时,将会到达动态平衡。2021年高一生物教案3教学准备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举例讲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验科学探究经过,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高 生物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