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32讲 孔子、老子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32讲 孔子、老子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32讲 孔子、老子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3232 讲讲 孔子、老子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老子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线索 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即位后,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它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线索 2 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农学、地学等领域领先世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线索 3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
2、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考纲要求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一、孔子与老子1孔子(1)主张政治:核心是“仁”和“礼” ;提倡“为政以德” 。宗教: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提出“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2)地位2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
3、思想在当时未受重视,汉代之后成为主流。2老子(1)主张哲学:“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包含辩证法思想。政治:倡导“无为而治” 。(2)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影响深远。图示记忆 孔子的思想体系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上:出现私学,形成一些思想流派。2表现学派代表思想主张影响孟子(1)提出“仁政”学说(2)主张人性本善说(3)强调先义后利孟子成为经典,他被尊为“亚圣”儒家荀子(1)“制天命而用之”(2)主张“性恶
4、论”(3)治国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3墨家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 ;提倡“尚力” ;主张“节用” “节葬”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当时为显学,战国后衰落道家庄子提出“齐物” “逍遥” ;认为天与人“不相胜”战国时期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法家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主张变法革新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西汉后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3.意义(1)诸子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3)道家学说
5、构成了中国 2 000 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4)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归纳概括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轻巧识记 百家争鸣41孔子的文化贡献:“四书” “五经”的文化传承(1)整理西周文献诗即诗经 ,这是一部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的总集,原有 3 000 篇之
6、多,经孔子删订以后,保留了 305 篇,通称三百篇。这部诗歌选集分为风 雅 颂三部分。风,即各地的乐调,共十五国风。雅,周人的官话称为雅言,是西周王畿的诗。颂,即宗庙祭祀的乐歌。书即尚书 ,指春秋以前的官方政治历史资料汇编,相传有百篇,今传 28 篇。孔子认为,学生们研习书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体会先王是如何治国理政的。礼又称士礼 ,后称仪礼 ,与周礼 礼记合称“三礼” 。孔子对周礼有很深的研究,很有感情,心向往之,要求学生们认真学习和实践。乐指乐经 ,是音乐方面的典籍。孔子重视音乐,认为这也是道德教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音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要求完善。周易这是一部以八卦(乾
7、、坤、震、巽、坎、离、艮、兑)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的占卜之书,其中也含有人生经验和哲学思想,成书于商周之际。孔子研究易 ,用力甚勤,爱不忍释。春秋相传孔子是依据鲁国史官的记载整理而成,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 722 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 481 年)。因乐经失传,故称诗 书 易 礼 春秋为“五经” ,这是儒家的基本经典。孔子对“五经”的研究和整理,是他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贡献之一。(2)述而不作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汇编,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追记写成论语 。后世的曾子、子思、孟子的著作大学 中庸 孟子分别发展了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政治伦理。这
8、就是被后世学者尊奉为儒家经典的“四书” 。2阴阳五行5(1)阴阳五行说:其创始人是战国中后期的思想家邹衍。这是一个非常政治化的学说,用金、木、水、火、土“五德”相克相生原理(称为“天道”)去解释说明王朝的兴衰更替(称为“人道”)。邹衍认为,王朝更替的次序是:土德(黄帝)木德(夏禹)金德(商汤)火德(周文王)水德(秦)土德每个王朝代表一“德” ,一个王朝衰落后,会被另一 “德”的王朝所代替。(2)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影响很大。秦朝尚黑色,汉朝尚黄色,都足以说明。汉朝以后,阴阳五行说仍然有相当的社会影响,有些朝代的开国之君都要请人推算自己当主何“德” 、尚何“色” ,作为自己“奉天承运”的根据。考
9、点一 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与影响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1)经济上,奴隶制经济的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是政治大变革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 “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3)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学者,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和自由的学术环境。2时空意识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各自体现的时代性(1)儒家思想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其目的是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战国时期,孟子
10、主张实行“仁政” ,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利于封建统治的需要。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2)道家思想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说明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道家的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 “非攻” ,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6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的主张不能适
11、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权” “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推崇。3家国情怀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1)儒家的“仁政” “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
12、础。(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4)墨家的“兼爱” “非攻” “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分析史料,论证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为什么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的需求?史料 韩非子所崇尚的法治,即所谓“事最适者” ,就是适合时代,符合事理,利于君主专制服务,其核心就是通过立法令、行法令,达到“尊公废私” ,而所谓“公” ,实际上就是帝王。法律为君主所设,其基本原则当然要体现君主利益而废止臣民的私利,实现“利出一孔”的一元化的国家体制。因此,法律对于官员来说就具有绝对的指导意义,这实
13、际上也就是要求臣民的一举一动必须绝对符合法律的要求。当然,韩非还认识到,真正的法律不只是最大可能地限制人民,让他们不敢说,不敢做,而且应该“禁其心” ,从内心惧怕法律,不敢违法。马娟浅析韩非子的“法” 提示: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论证: 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盛行;诸侯国要想能够存立,就必须加强集权,改革图强。韩非子主张法律为君主服务、限制臣民的私利,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追捧。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阶层的流动7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14、,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发现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处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崛起为专业文化阶层。命题角度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转型;教育体制的变化;“士”阶层崛起的历史价值。2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发现问题 材料
15、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不同诸侯国盛行不同的思想,体现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命题角度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地域环境与学术发展的关系;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深远影响。考点二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1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1)政治特征:重视传统、注重继承;政治和伦理相结合;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治,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强调为政以德;重人治,注重对人进行引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和贵中庸;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2)伦理特征:强调仁和礼,仁是思想的内核。仁是主观道德修养,礼是客观制度规范。(3)经济特征:认为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提倡对财
16、富欲望加以节制,要重义轻利。(4)教育特征: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他创办私学,开创了平民能够接受教育的新时代。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义、信等,还注重培养为政治国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2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比较项目孔子孟子荀子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 同 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 异 目的维护奴隶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8贵族统治3.“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1)儒家推崇“人治” ,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 。(2)法家提倡“法治” ,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
17、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 。在材料中找出先秦儒家倡导的“个人主义精神”的原则。材料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
18、 ,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孟子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主要信息: 答案 先秦儒家重视人的独立人格,材料信息体现在:人应该保持气节和尊严;别人的意志不能强加于人;人格独立,反对顺从等方面。由于后世君主专制的强化,儒家思想的发展着力于尊卑等级和人伦秩序等原因,先秦儒家倡导的独立人格在后代日趋衰落。1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的“理想人格”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
19、情怀,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发现问题 孔子从“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和“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两个角度指出9“仁人君子”应具备的“理想人格” 。命题角度 孔子的政治抱负;先秦儒学的 “理想人格” 。2荀子的法治观“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发现问题 荀子认为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命题角度 儒家的法治观;以德治国与法治的关系;儒家与法家法治精神的比较。3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统一性“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
20、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史记发现问题 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具有一定的渊源。命题角度 诸子百家互相批驳、彼此融合的特点。4法家思想家的经济观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人物,为维护秦国官僚政治体制及相应的军功爵制,极力主张国家对经济领域实行超经济干预政策,反对秦国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希望通过由国家全面控制、垄断经济资源的举措,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李禹阶法家开启重本抑末先河发现问题 国家干预经济是近现代被追捧的经济理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家就提出了国家对经济领域实行超经济干预政策的思想。命题角度 法
21、家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背景;富国与富民的分歧;对后世商品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5先秦儒家的缺憾(汉初儒生)即便对先秦儒家所追求的那个浪漫柔情的美好世界同样地执着,如果不想被历史和现实无情地抛弃,他也不得不清醒地面对眼前冷酷的事实。既然不能改变世界,那就只有改变世界观。毛圣泰董仲舒对儒学的法家化改造发现问题 材料信息表明先秦儒家存在着脱离现实的不足。命题角度 先秦儒家的历史观;先秦儒家的政治理想与现实差距。10全国卷 5 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15全国,24其它无考题1命题点:儒家思想家的政治理想(2015课标全国,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
22、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 C解析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统治者对待百姓要实行仁政,不可过度威逼百姓,以达到巩固统治秩序的目的,材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C 项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改造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所以 A 项错误;儒家主张逐步改良政治,B 项错误;儒学以维护等级秩序为目标,D 项错误。2命题点:孟子思想的精髓和境界(2016海南单科,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 ,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
23、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答案 A解析 “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 A 项正确;孟子的思想11“对后世影响极大” ,可以推动民族品德的形成,与 “个人独特”不符,故B 项错误;孟子的学说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通过个人品德的修养来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故 C项错误;涵养“浩然之气”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与反抗专制暴政不符,故D 项错误。3命题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答案 C解析 题
24、干材料信息意思是:统治者不要把水作为镜子,而应当把百姓作为镜子。要求为政者要倾听百姓的呼声,以百姓的反应,检查为政的得失,体现了民本思想,因此 C 项正确。4命题点: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影响(2015安徽文综,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 A解析 根据关键信息“魏太子下车,向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 “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可知,春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十二 单元 32 孔子 老子 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学案岳麓版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1042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