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40 百家争鸣学案.doc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40 百家争鸣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40 百家争鸣学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考点考点 4040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考纲考情考试要求2015 年2016 年2017 年考试内容 必考加试10 月4月10 月4 月11 月(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T33T2T3(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T21.百家争鸣(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c(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2)太学的创建bT33T4T52.汉代儒学(3)科举制的文化影响c(1)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bT6T6(2)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b3.宋明理学(3)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c(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c(2)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b(3)王
2、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b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4)明清时期“提倡个性” “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cT6一、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1儒家(1)孔子(创始人)政治:核心是“仁” “礼” ;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 ,提倡“德治” ,反对苛政,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讲授2课程以六艺为主。文化:整理“六经”(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 乐后来亡佚,成为“五经”);他去世后,言论被编纂成论语 。(2)孟子(战国末期的代表,亚圣)提出四种道德规
3、范:仁、义、礼、智。发展孔子的“德治” ,提倡“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3)荀子(战国末期的代表)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道家(1)老子(创始人)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并用以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变。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弱者道之用”),蕴含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比较消极)。(2)庄子(战国时的代表)“道”是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主张“齐物” “逍遥”论。微点拨 道家主张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老子
4、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不能认为他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其中某些成分可能吸取了道家学派的思想。3墨家墨子(创始人)(1)“兼相爱、交相利”(主旨)。(2)提出“非攻” “尚贤” “尚同” “非命” “非乐” “节葬” “节用”等主张。4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集大成者)(1)韩非(战国时的代表,集大成者)将“法” “术” “势”结合,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主张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事异则备变”的主张,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地进行变法。(2)作用:法家理论为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
5、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二、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3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并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他们对于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有重要贡献。三、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加试 (c)1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2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3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主题一 异彩纷呈的治国主张百家争鸣1土地私有、混战局面、民间教育推动百家争鸣兴起史料一 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己悉矣。谷梁氏谷梁传宣公十五年论从史
6、出 反映出现土地私有化发展的趋势。史料二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论从史出 反映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割据混战局面。史料三 仲尼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七年论从史出 表明春秋时期学校教育逐渐向民间下移。2谁的主张更为当权者欣赏史料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韩非主张“中央集权” 。老子 韩非论从史出 韩非的主张更容易被接受。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人民渴望统一。韩非的主张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1百家争鸣是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1)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出现了多种经济
7、因素并存的局面,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2)政治状况: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诸侯割据局面出现,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4各国竞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3)阶级关系: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复杂,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思想家层出不穷,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学术下移, “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 ,私学兴起,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2百家主张反映不同的时代要求(1)儒家思想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其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 ,体现了
8、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适应封建统治的要求。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2)道家思想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说明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道家的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 “非攻” ,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提出“
9、中央集权” “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推崇。1百家学术思想的争鸣(1)人性善恶。孔子认为“性相近” ;孟子认为“人性善” ;荀子及法家认为“人性恶” 。(2)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关于普通的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孔子提出“爱人”的主张,但讲求等级;墨子提出“兼爱”的观点,即互敬互爱,不分等级。关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孟子从“人性善”的理论出发,提出了“君轻民贵”的观点;荀子从“人性恶”的理论出发,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3)人与自然的关系。荀子提出“天行有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十六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考点 40 百家争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