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分析,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粮食与农业总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1%。发展中国家粮食与农业产量平均年增长率有所提高,由70年代的年均增长3%增加到3.3%。中国的增长率为4.4%。造成中国粮食增长率提高的原因有(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人民公社”体制的打破 农业机械化在全国的普及ABCD2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农业温室系统。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能根据实时采集到的室内温度、土壤温度、露点温度、空气湿度、叶面湿度以及光照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相关设备。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说明农业生产实现了( )A产业化B智能化C无人化D工业化3历
2、代中国帝王都非常关心农业生产,“劝农桑”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务的重要内容,因而对农神的祭祀祈祷是古代帝王们的重要大典。农神中有神农氏、后稷、先农、先蚕等。蚕桑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蚕神是农业神中的重要神灵。这表明A中国原始农业发达B中国古代以农立国C中国农业领先世界D中国古代信仰多变4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其主要原因是A手工业的形成与发展B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C农业的形成与发展D采集和渔猎的发展5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3、这主要得益于A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D社会分工促进经济发展6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国米麦自给计划,强调以技术改进为着重点和突破口,还兼顾发展生产与运销改良。1935年,组建全国稻麦改进所负责具体实施。这些举措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B是构建粮食安全体系的有益尝试C旨在应对全民族抗战D保障了抗日战争的最终完全胜利7随着新航路开辟,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同时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A小麦、水稻、牛、马B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C玉米、水稻、牛、马D马铃薯、番茄、南瓜、葡萄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
4、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B农耕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9国家统计局2020年粮食产量数据公告显示,辽宁省202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467.8亿斤,为历史第三高水平,“中国碗,辽宁粮”表明粮食主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目前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和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下列属于保障粮食安全的有利因素是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工业
5、化、城市化加速 全球人口的大增长ABCD1017世纪初,在东亚海域商业活动中最活跃的是葡萄牙人,然而他们必须面对来自各方的竞争,首先是荷兰与英国两国东印度公司的联合袭击。这段材料可以用来探究A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B黑奴贸易和英荷殖争霸的兴起C东方没落和西方崛起D欧洲海外贸易和世界市场的拓展11远古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从依靠原始的渔猎、采集等寻找食物转变为主要依靠饲养和种植获取食物。这种变化反映出A种植经济是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B农业成为古代社会基本生产部门C种植经济根本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D农业和畜牧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121820年,生活在伦敦的化学家弗雷德里克阿库姆写道:“我们吃的
6、泡菜是用铜染绿的;我们吃的醋是用硫酸勾兑的;我们吃的奶酪是在坏了的牛奶里掺入木粉或木薯粉制成的;我们吃的糖果是将糖、淀粉和黏土混合在一起,再用铜和铅染色的。”这一记录旨在说明A化学添加剂引发食品安全问题B消除饥饿是各国重要职责C工业革命必然会造成食品污染D农业现代化丰富食物供应13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农作物。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甘薯、西红柿、鳄梨、南瓜、菠萝、可可、烟草等农作物和古柯碱、金鸡纳皮等重要药材。材料表明,西欧人早期海外扩张()A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
7、B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C出现了洲际物种大交流D促进了种族交流和重新分布14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全潜式养殖网箱“深蓝一号”从海底渐渐浮上水面,捕出的三文鱼通过养殖工船转运到近岸海洋牧场进行验收。这反映了我国 ()A海洋捕捞的机械化B水产养殖的集约化C农业生产的自动化D牧业生产的大型化15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如玉米、番薯等纷纷传入中国,且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这状况有助于A缓解明清人口增长的压力B彻底改变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C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成熟D推动明清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顺治政府召集流民,开垦荒
8、地,但急求成效,于开垦次年就起征新赋,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荒效果不明显。康熙帝即位后,放宽了起科的年限,垦荒颇见成效;康熙极为重视常平仓谷,规定了仓谷的数额;雍正帝也一再谕令,让各地存足额定米谷。康雍乾时期,包谷、番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贫苦农民的主要口粮。康雍乾三帝通过粮价奏报制度,及时掌握各地粮价,采取了一系列调剂余缺、平抑粮价的措施,对安定民生发挥了一定作用。康熙帝还曾下谕令蒸造烧酒,多费米谷,须严禁,雍正曾试图将禁酒推向全国。摘编自叶依能清代前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政策和措施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主要是根据粮食问题产生的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
9、不同的措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到1952年,利用政权力量对粮食进行合理调配,利用市场机制使粮食得到正常流通,制定政策刺激粮食生产,加大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投入;1953年到1954年,根据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城镇人口发展的情况,采取了控制粮源的措施,制定了统购统销政策,将粮食的收购和销售控制在国家手中;1955年之后,则针对统购统销造成的农村关系紧张等问题,为了完善和改进统购统销政策,采取了定产、定购、定销的办法。摘编自马双龙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和经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初期中共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