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加强训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加强训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加强训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1.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这一政权的主要支柱是()A南方新兴士族 B来自北方的高门士族C南方中小地主 D来自北方的低级士族2.439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的是()A北魏B前秦 C成汉D西秦3.下列事件或现象中,有利于推动民族交融,促进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是()A前秦统一了北方B十六国学习汉族典章制度C北魏孝文帝改革D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南迁4.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这反映出()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B江
2、南经济得到开发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D南北对峙阻断交流5.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涌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受到冲击,牧业开始向南推进;随着西晋灭亡,游牧民族如潮水般涌入内地,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A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B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C少数民族接受农耕文明D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6.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减少阻力,继续推行封建化改革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7.三国时期,鱼豢著魏略记述“(氐族)衣服
3、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由与中国错居故也。”这一现象表明,氐人当时()A已经完全以农耕生活为主B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和文化C生产以耕织和饲养相结合D深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8.资治通鉴记载:“(西晋)永嘉之乱,中州人士避地河西(今河西走廊),张氏礼而用之,子孙相承,衣冠不坠,故凉州号为多士。”该现象体现了()A中原文化的拓展B中西部经济融为一体C社会分化的加深D河西文化圈正式形成9.有学者统计,北朝正史记载的男女双方均有姓名可考的族际通婚共241起,仅北魏一朝就有121起,其中鲜卑与汉族通婚占绝大多数。这一现象()A是北魏改行汉制的结果B属于纯粹的政治联姻C加快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4、D解决了民族歧视问题10.太平御览记载了为诸葛亮造三千口刀(时称“神刀”)的蒲元,他已经能够鉴别取自不同江河的水,由于水质不同具有不同的淬火能力。据此可知当时()A淬火工艺只有少部分人掌握B三国时期的手工业实行官营C水质对兵器质量有绝对影响D对淬火冶炼规律有较深认识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106281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