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训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训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训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碣石(ji) 咏志(yng)子规啼(d)B. 竦峙(sng) 枯藤(k) 断肠人(cng)C. 萧瑟(s) 天涯(y) 夜郎西(lng)D. 澹澹(dn) 残夜(cn) 潮平(zho)【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C项正确。ABD三项修改为:A. 子规啼(t);B.断肠人(chng);D. 潮平(cho)。2.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 歌以咏志(用)风正一帆悬(挂)B. 乡书何处达(送到)老树昏鸦(傍晚)C.
2、星汉灿烂(星星)海日生残夜(升起来)D. 次北固山下(停宿)古道西风(秋风)【答案】C3. 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1)曹操,字_,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_(朝代)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歌大多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_等。(2)李白,字_,号_,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_”。其诗歌多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代表作有_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3)王昌龄,字_,_(朝代)诗人,著名_(诗派)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4)马致远,号_,大都(今北京)人,_(朝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_”之称。【答案】 (1). 孟德 (2). 东汉 (3).
3、龟虽寿 (4). 短歌行 (5). 太白 (6). 青莲居士 (7). 诗仙 (8). 望庐山瀑布 (9). 行路难 (10). 少伯 (11). 唐代 (12). 边塞 (13). 东篱 (14). 元代 (15). 曲状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李白被誉为诗仙,王昌龄是边塞派诗人,马致远有“曲状元”之称,这些内容要熟练掌握。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
4、(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增加得分把握。4. 按照提示默写诗句。(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_,_”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答案】 (1). (1)树木丛生 (2). 百草丰茂 (3). (
5、2)海日生残夜 (4). 江春入旧年 (5). (3)我寄愁心与明月 (6). 随君直到夜郎西 (7). (4)夕阳西下 (8). 断肠人在天涯点晴:积累古诗文,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的理解进行筛选,才可以正确地写出答案。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参加智慧阅读活动,同学们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B. 这件事情太过复杂,具体详情以后我再告诉你。C.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D. 在水流湍急和能见度极差的情况下,潜水员进入“东方之星”沉
6、船搜救,这不仅相当危险,而且极其困难。【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对句子语病的辨析。B项“具体”与“详情”重复,删除“具体”;C项缺宾语,在“批阅各种奏章”后面加上“的地方”;D项语序不当,“相当危险”与“极其困难”互换位置。【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是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6.综合性学习。为培养同学们对诗歌兴趣,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语文
7、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以“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吧。(1)在这次综合性实践活动中,你觉得应开展哪些活动?(至少举出三个)_(2)搜集、整理诗歌:同学们在整理搜集到的诗歌时,需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请你仿照示例,再设想两个分类的标准。示例: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分:民歌、童谣按_分:_按_分:_(3)在你的建议下,班级决定举行“诗歌朗诵会”,请简要介绍一下朗诵会的流程。_【答案】 (1). (1)示例:诗歌朗诵、诗歌知识手抄报、知识问答比赛等。 (2). (2) 内容: (3). 叙事诗、抒情诗、边塞诗、田园诗 (4). 朝代 (5). 唐诗、宋词、元曲 (
8、6). (3)示例:让报名的同学上台朗诵;让老师和同学们评评谁朗诵得最好;总结诗歌朗诵技巧;颁奖;发表感想并收尾。【解析】本题考查为某个主题设计活动的能力和对古诗分类的理解与掌握。(1)为某个主题设计活动,活动内容一定要与主题密切相关,要有具体的活动内容,不能是空洞的口号,活动名称要简洁明了,易懂易记。据此可设计为:诗歌朗诵、手抄报、作文比赛、知识问答比赛等。(2)诗歌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按内容来分,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边塞诗、田园诗等。按朝代来分,可分唐诗,宋词,元曲等。(3)朗诵会的程度一般是参加比赛的同学逐一上台朗诵,然后由同学代表或是老师进行打分评比,最后总结活动的收获,然后颁奖,
9、即可结束。阅读下面古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者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
10、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D最后一句卒章显志,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答案】D【解析】D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观沧海 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结尾都是这句话。所以“卒章显志”“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错。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答案】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从
11、中任选一个方面做答,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要求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前提。本诗歌的手法比较多,要选择比较重要的来分析。如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更耐人寻味。再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阅读下面诗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