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docx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测试1. 原始社会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寻找食物的方式逐渐从原始的渔猎采集转化为饲养和种植,原始的种植成为了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这种变化反映了()A. 种植生活是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B. 农业成为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部门C. 种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D. 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了社会分工2. 从16世纪初开始的一段时间里, 欧洲各国进行的国际贸易由输出、交换或生产、获利组成。16世纪初, 欧洲的马和牛被引入美洲; 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美洲的咖啡风靡欧洲。据此可知( )A. 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于主导作用B. 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
2、C. 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的进步D. 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3. 考古学家发现,古埃及人为死者提供的祭品是十分丰盛的,包括大麦粥、炖鸽肉、烤鹌鹑、小麦面包、蛋糕、水果等。这些祭品主要是当地的农产品,墓室的壁画中也常常出现农民种植庄稼的场景。据此可知古埃及()A. 农业促进烹调水平提高B. 农业影响宗教信仰发展C. 财富积累提供物质基础D. 丧葬习俗反映农业繁盛4. 1700年,亚欧大陆的人口为6.1亿,但是从这时开始,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到1750年,人口达到7.2亿,1800年人口突破9亿,也就是说,在这100年中,人口增长了50%。这一时期人口大幅增长
3、的重要原因是()A. 非洲黑奴的大量贩卖B. 居住环境和医疗水平的提高C. 商业革命带来的刺激D. 全球物种交流带来的饮食营养的改善5. 又到猕猴桃集中采摘时期,如何做好保鲜工作,让桃农发愁。自建冷库成本太高,随意储藏又影响口感,砸了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招牌。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A. 采摘的机械化B. 冷链物流的发展C. 家用冷冻设备D. 添加食品添加剂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A. 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
4、明社会的唯一标志B. 农耕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C. 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D. 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7. 人类要成为食物生产者,人类社会才有产生文明的可能。历史上,在进人文明、出现国家的阶段,绝没有未经新石器革命的文化和国家。这说明 ( )A. 国家的出现依赖社会分工B. 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发展必经阶段C. 文明起源以农业革命为基础D. 农耕和畜牧分离必然催生国家出现8.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标志着人类在“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方面,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据此判断农业革命(
5、)A. 改变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 使人类可以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C. 打破了自然界和人类之间的平衡D. 使人们可以无限地获取生活资料9. 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如玉米、番薯等纷纷传入中国,且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这一状况有助于()A. 缓解明清人口增长的压力B. 彻底改变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C. 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成熟D. 推动明清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10. 公元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了如下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
6、这个世界上。”这可以说明A. 罗马城商品贸易非常发达B. 罗马帝国各地区间经济联系加强C. 罗马文明成就领先于世界D. 罗马与世界各大洲均有贸易往来11. 新航路开辟后,植物在世界范围内交流成为可能,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下列情景符合史实的是( )英国人形成了喝下午茶的习惯法国人开始喝葡萄酒中国人开始种植马铃薯意大利人开始使用香料A. B. C. D. 12. 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中发现:一些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富;一些人的房屋矮小破旧,墓葬中的随葬品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这反映了在原始社会后期()A. 各文明之间彼此隔绝B. 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C. 原始手工业比较发达D. 房
7、屋建造水平差异很大13. 在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的文学作品中,常出现这样的词句:“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当地的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A. 修建水利工程,维护灌溉系统B. 颁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土地所有权C.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 利用对太阳神的崇拜组织人力抗洪救灾14. 今天,我们餐桌上的很多食物并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货”,而是从遥远的美洲大陆引入的。下列有关明清时期新作物输入中国的表述正确的是()A. 都是从海路进入东南沿海的B. 中国人口增长促进了新作物推广C. 新作物取代粟稻居主导地位D.
8、推动了一年两熟的复种制的普及15. 学者泰明在罗马研究等杂志撰文论证罗马经济是市场经济的观点,强调市场的力量以及罗马经济中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的复杂性,并探讨罗马人采取何种方式降低商业运作的风险和减少交易成本。由此可知()A. 市场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B. 古罗马的商品经济已经非常成熟C. 农业经济不适应古罗马发展需要D. 罗马帝国重视经济发展运作模式16. 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与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材料 埃及文明的类型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的类型形成对照,是一种帝国文明而非城市文明。这一文明之所以颇为稳固且延续很长时间,主要得益于其地理环境。埃及是一个长时间处于同一王朝
9、统治下的统一的大河流域国家。尼罗河流域与美索不达米亚不同,它的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尼罗河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区的没有港湾的海岸,这些自然屏障使它受到特别好的保护,不易遭到外族的侵犯。埃及人生活在这块安全的流域地区,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命运,不受外界的干涉。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不同,没有因不时的外族入侵而引起的万花筒似的帝国更换。而且,尼罗河就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这样,埃及人就拥有了宝贵的手段进行可靠的交通运输线,它促进了整个流域地区在约公元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