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解析版.docx





《第1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解析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1(2020年全国卷)如图,悬挂甲物体的细线拴牢在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上O点处;绳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通过光滑定滑轮与物体乙相连。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系统平衡时,O点两侧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和。若=70,则等于A45B55C60D70解答:【答案】B【解析】设甲乙的质量均为m,O点与墙相连绳子的拉力为,O点与乙相连绳子的拉力为,O点与甲相连绳子的拉力为,则,根据O点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有:在竖直方向有:其中,联立可得解得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如图所示,一轻质光滑定滑轮固定在倾斜木板上,质量分别为m和2m的物块A、B,通过不可
2、伸长的轻绳跨过滑轮连接,A、B间的接触面和轻绳均与木板平行。A与B间、B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时,物块A、B刚好要滑动,则的值为ABCD 解答:【答案】C【解析】此时对B有,对A有;联立解得,故C正确。故选:C。3.(2020年浙江高考)矢量发动机是喷口可向不同方向偏转以产生不同方向推力的一种发动机。当歼20隐形战斗机以速度v斜向上飞行时,其矢量发动机的喷口如图所示。已知飞机受到重力G、发动机推力、与速度方向垂直的升力和与速度方向相反的空气阻力。下列受力分析示意图可能正确的是( )A BC. D解答:【答案】A【解析】A. 重力竖直向
3、下,升力与速度垂直,阻力与速度是相反的,推力斜向左上方,故A正确;B. 升力与速度应该是垂直的,故B错误;CD. 阻力与速度应该是相反的,故CD错误;故选:A。4.(2020年浙江高考)如图是“中国天眼”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维护时的照片。为不损伤望远镜球面,质量为m的工作人员被悬在空中的氦气球拉着,当他在离底部有一定高度的望远镜球面上缓慢移动时,氦气球对其有大小为、方向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使其有“人类在月球上行走”的感觉,若将人视为质点,此时工作人员( )A受到的重力大小为B受到的合力大小为C对球面的压力大小为D对球面的作用力大小为解答:【答案】D【解析】A. 工作人员受到的重力大小为mg,故A
4、错误;B. 工作人员受到的合力大小为0,故B错误;CD. 工作人员受到球面的作用力大小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工作人员对球面的作用力大小为,并不一定是压力为,例如该接触面倾斜时,压力不等于,故C错误,D正确。故选:D。5.(2020年北京卷)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研究摩擦力的变化情况。实验台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传感器用棉线拉住物块,物块放置在粗糙的长木板上。水平向左拉木板,传感器记录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必须让木板保持匀速运动B图乙中曲线就是摩擦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C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之比约为10:7D只用图乙中数据可得出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解答:【答案】C【解析】A
5、.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是否匀速直线运动无关,故A错误;B. 图乙曲线是拉力F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故B错误;C. 由图乙可知,开始物块受到棉线拉力和长木板给的静摩擦力平衡,一直到拉力峰值左右,此时最大静摩擦力约为;之后物块与长木板相对滑动,物块受滑动摩擦力和棉线拉力平衡,由图乙知滑动摩擦力大小左右,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之比约为10:7,故C正确;D. 图乙中数据可得出物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m未知,故求不出动摩擦因数,故D错误。故选:C。受力分析与物体平衡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近年来着重考查连接体的平衡,整体法、隔离法的应用,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绳、杆、面弹力的大小与方向及胡克定律,摩擦力
6、的大小及临界极值问题等.复习时要熟练掌握受力分析、共点力平衡的处理方法、尤其是动态平衡的几种解题方法;还要注意弹力、摩擦力等各自的特点.考点1受力分析与物体的静态平衡1受力分析方法(1)受力分析的两个顺序先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后接触力(先弹力后摩擦力)先分析“确定的力”,再由“确定的力”判断“不确定的力”(2)受力分析的三个检验角度明确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判断物体能否保持原状态转换研究对象(隔离整体或整体隔离)再做受力分析,判断是否吻合(3)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时用整体法;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用隔离法遇到多
7、物体平衡时一般整体法与隔离法结合运用,一般先整体后隔离2共点力平衡问题常用方法(1)合成法:一般三力平衡时(或多力平衡转化成三力平衡后)用合成法: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任意两力(一般为非重力的那两个力),该合力与第三个力平衡,在由力的示意图所围成的三角形中解决问题将力的问题转化成三角形问题,再由三角函数、勾股定理、图解法、相似三角形法等求解(2)正交分解法:一般受三个以上共点力平衡时用正交分解法,把物体受到的各力分解到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然后分别列出两个方向上的平衡方程命题热点1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的应用(2021届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一质量为m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
8、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如图所示.则物块( )A. 沿斜面加速下滑 B. 仍处于静止状态C. 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 受到的合外力增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质量为m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对其受力分析,可求出动摩擦因数,加力F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可以得到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力同时变大,物体依然平衡解:由于质量为m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说明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mgsinN=mgcosf=N解得 =tan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再次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与斜面垂直方向依然平
9、衡:N=(mg+F)cos因而最大静摩擦力为:f=N=(mg+F)cos=(mg+F)sin,故在斜面平行方向的合力为零,故合力仍然为零,物块仍处于静止状态,A正确,B、D错误,摩擦力由mgsin增大到(F+mg)sin,C错误;故选A1(江淮十校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多选)如图a、b是两个位于固定斜面上的正方形物块,它们的质量相等.F是沿水平方向作用于a上的外力。已知a、b的接触面,a、b与斜面的接触面都是光滑的。正确的说法是( )A.a、b可能沿斜面向下运动B.a对b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C.a、b对斜面的正压力相等D.a受到的合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等于b受到的合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考点:共
10、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分析:对AB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整体受力情况及可能的运动情况;分别隔离AB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它们对斜面的压力及水平方向的分力大小关系;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关系解答:A.AB整体受重力、支持力及水平方向的推力,沿平行斜面和垂直斜面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将重力及水平推力正交分解,有可能重力下滑分力大于水平推力平行斜面向上的分力,故AB有可能沿斜面向下运动,故A正确;B.a对b的作用力是弹力,与接触面垂直,故平行斜面向上,故B错误;C. 分别分析A.B的受力情况:物体B受重力、支持力及沿斜面向上的A的推力,故对斜面的压力等于重力的垂直分力;对
11、A分析,A受重力、支持力、水平推力;支持力等于重力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及水平推力沿垂直于斜面的分力的合力,故A.B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不相等,故C错误;D. 因AB沿斜面方向上的加速度相等,故AB受到的合力相等,因此它们的合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一定相等,故D正确;故选AD.命题热点2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 2021届高三9月检测卷)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直角三角形斜面体B上面,B放在弹簧上面并紧挨着竖直墙壁,初始时A、B静止;现用力F沿斜面向上推A,但A、B仍未动。则施力F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簧弹力一定不变 B. B与墙面的弹力可能不变C. B与墙之间可能没有摩擦力 D
12、. A、B之间的摩擦力一定变大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隔离对A分析,通过A受力平衡判断A、B之间摩擦力的变化通过对整体分析,抓住AB不动,弹簧的弹力不变,判断B与墙之间有无摩擦力解答:【答案】A【解析】AC. 对整体分析,由于AB不动,弹簧的形变量不变,则弹簧的弹力不变,开始弹簧的弹力等于A、B的总重力,施加F后,弹簧的弹力不变,总重力不变,根据平衡知,则B与墙之间一定有摩擦力,故A正确、C错误;B.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开始时B与墙面的弹力为零,后来加F后,弹力为,弹力变化,故B错误;D. 对A,开始受重力,B对A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平衡,当施加
13、F后,仍然处于静止,开始A所受的静摩擦力大小为,若,则A、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故D错误。故选:A。2.(2021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如图,倾角为=30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小球A、B,它们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弹簧轴线与斜面平行。现对A施加一水平向右、大小为F的恒力,使A、B在斜面上都保持静止,如果斜面和两个小球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弹簧的原长为B. 恒力C. 小球A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D. 撤去恒力F后的瞬间小球B的加速度为g【答案】C【解析】A对B球受力分析,沿斜面建立直角坐标系,正
14、交分解,在沿斜面方向,根据平衡条件解得弹簧伸长量为则弹簧原长为A错误;B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沿斜面方向,根据平衡条件解得B错误;C对小球A,在垂直斜面方向上,根据平衡条件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A对斜面的压力为,C正确;D撤去瞬间,弹簧弹力不变,B球受力仍然平衡,加速度为0,D错误。故选C。命题热点3对弹力特点的考查(2021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如图甲所示,AO为弹性良好的橡皮筋(弹力与伸长成正比),BO为可绕B点自由转动的轻质细杆,A、B两点的高度差为h。当O点不挂重物时,BO杆水平,橡皮筋恰好处于原长且与细杆的夹角=30;在O点挂上质量为m的重物,橡皮筋长度变为L(如图乙所示
15、),则可知橡皮筋的劲度系数为()A. B. C. D. 【答案】A【解析】由甲图可知,橡皮筋的原长挂上重物后,对重物受力分析如图 则有几何关系可知解得橡皮筋弹力由胡克定律可知联立解得故选A。3.(“皖豫联盟体”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多选)如图所示,杆ab、ac 分别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其中ab竖直,ac与水平面夹角为。两带孔小球P和Q分别穿在两杆上,P与Q之间用一细线相连,系统静止,细线与ac的夹角为。不计一切摩擦,现在把细线缓慢收短一些,P、Q仍处于稳定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总是大于B.细线上张力不变C.Q对杆ac的弹力减小.D.竖直杆对P的弹力增大【答案】AB考点2动态平衡
16、与临界极值问题常用方法:(1)几何法:物体在三力作用下处于动态平衡时,常把“力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根据条件不同可有以下三种方法:图解法物体受三个力平衡:一个力恒定、另一个力的方向恒定时可用此法由三角形中边长的变化知力的大小的变化,还可判断出极值例:挡板P由竖直位置绕O点向水平位置缓慢旋转时小球受力的变化(如图12)图12图13相似三角形法物体受三个力平衡:一个力恒定、另外两个力的方向同时变化,当所作“力的三角形”与空间的某个“几何三角形”总相似时用此法(如图13)等效圆周角不变法物体受三个力平衡:一个力恒定、另外两个力大小、方向都变化,但两力夹角不变时可用此法(如图14)由弦长的变化判
17、断力的变化,此类题也可用正弦定理求解图14(2)解析法:如果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可进行正交分解,利用解析法,建立平衡方程,找函数关系,根据自变量的变化确定因变量的变化还可由数学知识求极值或者根据物理临界条件求极值命题热点1几何法解决动态平衡问题(2021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上)第一次素质测试)如图所示,一个轻质环扣与细线l1、l2连接(l1mgsin时,随着T的增大,f将增大,所以沿斜面的摩擦力f可能先减小后增大;也可能是T=mgsin+f,当T不断增大的时候,摩擦力f增大;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5.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 2021届高三9月检测卷)如图所示,轻杆OP可绕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物理精品资料 新高考物理精品专题 高中物理课件 高中物理学案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试卷 高考物理解题指导 高中物理精品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