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单选题 我国东北某针叶林区火灾发生后数年内发现:针叶林区被大面积烧毁的同时,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等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及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针叶林区火灾发生的月份最可能是( )A2月B5月C7月D9月2推测火灾发生后初期,林下优势植被可能是( )A针叶林B灌木C草本植物D苔藓地衣3森林火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 )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其肥力烧死害虫,减少林区的病虫害提高地温,延长植物生长周期促进物种更新,维护生态平衡ABCD 随着第四纪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腹地的气候发生冷暖、干湿变化,许多湖泊
2、周边出现一圈圈如同树木年轮的同心圆状湖堤。这些湖堤记录了湖泊“退缩的足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根据相邻古湖堤的相对高度,可推测当时的( )A水量变化B盐度变化C水温变化D含沙量变化5与现代相比,高原腹地湖泊最高湖堤形成时期的气候较( )A干热B干冷C冷湿D暖湿6为获悉最高湖堤出现时的气候特征,还可进一步考察当地的( )A植物种类B地貌特征C湖底沉积物D湖水盐度 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一般可分为季节冻土和永久冻土。随着气候变暖,冻土在不断退化。下图是1997-1998年青藏铁路沿线两个观测站的土壤温度()等值线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甲观测站全年表层土壤温差最
3、大值接近( )A25B27.5C30D32.58关于两个测站土壤温度、土层深度和季节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冻土融化程度4月和10月较明显B甲、乙两观测站均存在永久冻土层C土壤温度均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D冬季甲站比乙站的表层土更易结冻 下图为我国45N地形剖面示意图,甲、乙、丙为不同植被类型区。完成下面小题。9甲地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温带荒漠B温带落叶阔叶林C温带草原D亚寒带针叶林10甲乙丙植被类型的更替体现(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
4、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坡向、坡位是影响坡面土壤有机碳差异的主要地形因素。下图示意祁连山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3000米附近)不同坡向土壤有机碳浓度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关于祁连山南、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随土层深度变化的特点,解析正确的是( )A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B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比南坡大C随土壤深度增加,南北坡有机碳浓度差值增大D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比南坡小12同一土层深度,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比北坡小的原因是南坡( )A热量条件好,植被茂盛B降水丰富,有机碳流失多C蒸发强,土壤水分少,植被少D气温高,有机质积累多13同一坡面不同坡位土壤有机碳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序
5、是( )A沟谷坡脚坡肩B坡肩坡脚沟谷C沟谷坡肩坡脚D坡脚沟谷坡肩 我国东部某山地海拔2140-2220米处发育有典型的高山苔原带,其土壤有机质丰富,但土层较薄,以苔醇地衣和耐寒矮小灌木为主,草本植物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近几十年来,该山地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苔原带,而其原有灌木开始萎缩退我国东部某山地发育有典型的高山苔原带,海拔约21402220米,其土壤有机质丰化。调查发现,该山地不同区域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下图)。研究表明,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14入侵前草本植物分布的特殊区域特征为( )A海拔较低、坡度较陡
6、B海拔较低、坡度较缓C海拔较高、坡度较陡D海拔较高、坡度较缓15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是( )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能力较强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耗水量减少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淋溶作用增强,以及草本植物吸收的有机质较多ABCD二、综合题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埋藏深度在地面以下0.30.7m)上生长有大片泰加林(即亚寒带针叶林),它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泰加林向南的延伸。泰加林的分布南界一般在55N,而在我国大兴安岭西坡南延到了48N.当地树木形态特征显著,叶子为针状,树冠呈塔形,侧根发达。调查发
7、现,在大兴安岭主脉西坡一些向西延伸的山脊,北坡泰加林覆盖率比南坡高。泰加林中可见大量倒木,当地人把成片的倒木叫“倒木圈”。在地势较平坦的区域,倒木圈被清理后往往会积水演变成小池塘。下图为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示意图(左图)和泰加林根系发育示意图(右图)。(1)结合当地自然条件,解析当地树木显著形态特征的成因。(2)解析在大兴安岭西坡,泰加林分布的南界明显偏南的原因。(3)解析大兴安岭主脉西坡一些向西延伸的山脊,北坡泰加林覆盖率高于南坡的原因。(4)被清理的倒木圈区域演变成小池塘并逐渐扩大加深,简述这种现象的形成过程。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表是“山西省黄土高原区某小流域内人工植被类型
8、及相关情况统计表”。人工植被采用等高带状间种种植方式(下图)。类型覆盖度()密度(株/公顷)坡度刺槐(乔木)70250020油松(乔木)70220019丁香(灌木)90170016(1)一般情况下,增加植被可以增加土壤的含水量,说明其原因。(2)不同人工植被,土壤含水量不同,解析丁香种植区土壤含水量最高的原因。(3)简述等高带状间种人工植被的生态益处。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藏高原区的鼠兔繁殖能力强,能够满足香鼬、沙狐、狼甚至老鹰、秃鹫等动物对肉类的需求。高原鼠兔善于挖洞以躲避天敌,其洞穴还能够保护其他动物、为其他动物提供育雏场所。高原鼠兔挖掘洞穴将松软的泥土带到表面,为植物种子萌发
9、提供一定条件,洞穴可以涵养水源,粪便可以改良土壤。下图示意高原属兔分布地区。(1)指出青藏高原鼠兔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说明青藏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土壤的改良作用。(3)解析高原鼠兔对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答案解析1B2B3C【解析】1 东北地区5月份降水偏少,积雪基本完全融化,且温度升高蒸发旺盛,气候较干旱,风力较大,易发生火灾,故选B;2月份气温降低,且地表积雪覆盖,不易起火,排除A;7月份东北地区处于雨季,降水较多,不易发生火灾,排除C;9月份林木生长旺盛,生物水含量充足,不易发生火灾,故排除D,故选B。2针叶林不是林下植被,北方针叶林区纬度高,树木大面积焚毁后,短时间内难以复原,气温
10、较低,热量不足,大树难以生成,草本植物根系欠发达,受伤害大,灌木的根系发达,入土较深,根部不易受到火的烧伤,且生长的养分需求量小,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故选B。3 森林火灾烧毁树木等植物,产生的灰烬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故正确;森林火灾会烧死昆虫及其虫卵,减轻林区的病虫害,故正确;森林火灾使地表温度升高仅是暂时性的,并不会真正提高地温,且植物的生长周期是由植物的特性所决定的,不受地温影响,故排除;火灾使原有的森林几乎焚毁殆尽,在其上会长出新的植物,促进物种更新,维持生态平衡,故正确,所以选C。4A5D6C【解析】4结合材料解析,古湖堤可以反映当时湖泊水位及湖泊面积,再根据相邻
11、古湖堤的相对高度可以推测当时湖泊水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推测当时湖水的盐度、水温及含沙量,A正确,BC错误,故选A。5有材料可知,湖堤记录了湖泊“退缩的足迹”,可知,高原湖泊的面积减小,水位下降;与现代相比,高原腹地湖泊最高湖堤形成时期的气候应该温暖湿润,湖泊水位高,面积大,故选D。6为获悉最高湖堤出现时的气候特征,还可以一步考察当时的湖底沉积物因为这些沉积物是在当时的地理环境条件下沉积形成的,记录了当时地理环境的信息,C正确。.当时的植物种类、地貌特征、湖水的盐度与最高湖泊堤出现时的气候特征关系不大,ABD不对。故选C。7C8D【解析】7据所给图示,毎条等温线相差2.5,甲图最低气温为-15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精品资料 新高考地理精品专题 高中地理课件 高中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试卷 高考地理解题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