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标要求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3)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学习重点(1)社会变化与变法运动产生的原因(2)“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其意义学习难点“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知识点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春秋五霸(1)特征:诸侯国扩张势力。(2)目的: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3)春秋五霸: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2.战国七雄(1)事件:三家分晋;田氏代齐。(2)战国七雄:齐、楚、韩、赵、魏、。(3)影响: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
2、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周王室也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3.华夏认同(1)过程: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与周边民族交往密切,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2)结果: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1.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纷争有何影响?2.结合教材内容可知,民族交融的方式除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外,还有哪些方式?知识点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1)原因: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2)表现农业:的使用和推广,水利灌溉工程的兴建。手工业:冶铁技术出现;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
3、城市。深化拓展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2)促进了私田的大量开垦。(3)加速了旧贵族的分化没落。(4)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加快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社会变革与改革(1)目的:富国强兵。(2)结果: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3)典型:秦国的商鞅变法。时间:开始于公元前356年。内容经济,奖励耕织,授田于百姓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政治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特权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特点: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
4、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影响:变法使秦国,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深化拓展 正确认识商鞅变法的原因商鞅变法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生产力的提高,客观上需要调整旧的生产关系。富国强兵只是直接目的和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被称为“转型时期”?2.“学思之窗”(教材第11页)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商鞅变法思想的认识。3.商鞅变法的内容冲击了哪部分人的利益?有利于哪个阶级?它是一场什么性质的变法运动?知识点三孔子和老子1.孔子(1)简介: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2)社会背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3)主张及贡献政治思想核心观念是“”,“为政以德”;主张
5、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教育思想办学思想是“”,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整理六经晚年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4)思想经典:论语。深化拓展 孔子思想中的“仁”与“礼”的关系“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规范。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遵守礼制的规范,才能追求“仁”的境界。即“礼”以“仁”为基础,“仁”靠“礼”来维护,两者是相互制约的。2.老子(1)简介: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2)主张核心思想“”(天地万物本原)辩证思想事物存在着相互
6、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政治理想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3)思想经典:老子。1.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侧重点有什么区别?2.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是一种消极的思想,应该予以摒弃,这种认识正确吗?知识点四百家争鸣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2)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发展变化在思想意识领域的体现。2.内涵: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
7、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3.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及主张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与影响儒家孟子、荀子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道家崇尚逍遥自由阴阳家邹衍“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了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墨家墨子代表利益;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法家韩非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主张以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4.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2)不仅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1.“思考点”(教材第13页)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
8、出现了诸子百家学说?你能举出若干学派的核心思想内容吗?2.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社会大变革时期,这里的“大变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探究主题一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素材依托】史料1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摘编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史料2商
9、鞅由魏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思考探究】(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转型的原因和表现。 (2)根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变法思想的认识。【思维拓展】1.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变法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商鞅变法符合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本原因)(2)变法的内容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他们属于社会的进步力量。(3)变法中奖励耕织的内容,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变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0、5)商鞅本人有革新的勇气和魄力,又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6)理论上受法家思想的影响。(7)变法措施已经深入人心。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背景都是在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都是在兼并战争的推动下进行的;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了井田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矛盾越来越深的背景下开始的目的都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富国强兵性质都属于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影响各国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本国奴隶主贵族的势力,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探究主题二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角度探究百家争鸣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素材依托】史料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