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的陌生人——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素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docx
《最熟悉的陌生人——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素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熟悉的陌生人——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素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熟悉的陌生人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二讲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当时已经86岁的贺知章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还乡。那个时候的官员没有退休政策,要么干到领导看不顺眼把你贬官流放,要么干到皇帝批准你回家安享晚年然后入土为安。贺知章在唐朝乃至历朝历代的官员中都是最幸运的之一,他少年成名,状元及第,而且做官一路官运亨通。他还归乡里时,唐玄宗亲自写诗送给他,皇太子率百官为他饯行。可是这么一个近乎完美的官员在回乡时写下了两首回乡偶书,抒发了一些小情绪: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86岁归故乡
2、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年左右,这就是所谓“少小离家老大回”。此时的家乡对贺知章来说依然是熟悉的故土,门前镜湖依然泛起波涛,可是他对于家乡来说,却不再是那个熟悉的贺知章了。哪怕他的口音依然没变,可是随着自己的衰老,故乡的旧相识一个个地逝去,而迎接贺知章的,则是在故乡生长起来的下一代人,他们即使听说过“文章四友”“饮中八仙”,恐怕也不曾见过贺知章。于是便有了“客从何处来”的询问是的,久未归乡的贺知章在自己的故乡被当作了他乡来客,他成了这片土地上最熟悉的陌生人。一生顺遂的贺知章在86岁回到故乡同年仙逝,不知道这“身在故乡为异客”的惆怅是不是他过早离开人世的原因。【儿童笑问,贺知章恐怕笑不出来。】回
3、到乡土中国,上回我们说到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一种孤立和群聚并存的社会形态,其中群聚是为了农耕的生产和生活,只是手段,而孤立和隔膜才是目的。彼此相对孤立,较少交流的村落是乡土社会的基础。这种如今看起来非常封闭落后的社会形态在当时却被认为是十分理想的,老子甚至认为“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才是最理想的。我们理解古人,理解传统的时候,既不能厚古薄今,觉得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人什么都是对的,也不能厚今薄古,认为社会在进步,文明在发展,现代人的智商就是吊打古人的。一种社会形态的长期存在,一定有其原因,这背后的社会基础让很多如今看来不可理解的现象在当时成为一种“非如此不可”的必然选择。
4、这个原因就写在乡土中国里。乡土社会与外界相对隔膜,而小范围长期群聚的社会形态,直接促使熟人社会产生。费孝通先生指出,“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小孩子农忙的时候跟着十三姨下地干活,农闲的时候跟着七舅姥爷读书识字,周围的人要么是亲戚,要么是亲戚的亲戚,要么是亲戚的亲戚的亲戚,反正都是熟人。过的日子呢,也无非是放牛,结婚,生娃,娃继续放牛,结婚,生娃在传统的乡土社会里,村落里的人其实和地里的庄稼很像,周而复始,一代之后又一代。萧红在生死场里说:“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5、”其实,未必有那么忙,在乡村,人、动物、植物一起,悠然地生,悠然地死。 讲到这里,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不从中国的基层出发,而是从国家的管理和统治的阶层出发来思考:对于漫长的古代王朝统治者来说,管理怎样的老百姓更舒服呢?那当然是听话的咯!那么最好有多听话呢?当然是要多听话有多听话咯!人如果像动物一样听话当然不错,但动物偶尔也会造反的嘛!你看,养条狗它可能会拆家,养匹马你还得准备好一片草原,太难了!最好就是植物人我是说,像植物一样的人。最好呢,就像地里的韭菜,割完一茬又一茬,一茬接一茬,每年到点儿了交粮食,到点儿了参加统一劳动,到点儿了来帮忙打仗。真的是特别方便,尤其秦统一中国之后,大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