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气压带和风带课后练习(含解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docx
《3.2气压带和风带课后练习(含解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气压带和风带课后练习(含解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2气压带和风带课后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一、单选题1有关副热带高压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布于南北纬30附近B是热力作用形成的暖性高压C是动力作用形成的冷性高压D其两侧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2以下气压带中不是由于热力原因而形成的是()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A B C D3下列各地对流层高度最大的是()A中山科学考察站B英国首都伦敦C马六甲海峡D青藏高原假定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度。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4该日为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5图中甲地(纬度50)表层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方向为
2、A自西南向东北B自西向东C自东北向西南D自东向西 利马(秘鲁首都)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6利马多大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低纬度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B地处低纬度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C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7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B气候类型相同,
3、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C乙处气候是因其地处热带低地,且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而形成的D甲处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利比里亚地处非洲西部,建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橡胶园。橡胶树属阳性植物,喜温喜湿。该国技术水平低,对老化的橡胶园依旧采取火烧处理,既浪费资源,又破坏环境。当地政府迫切希望中资企业赴利比里亚投资橡胶加工业。下图为利比里亚及附近地区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该地橡胶树种植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有(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大海拔较高,光照充足地处低纬度地区,热量充足临近海洋,昼夜温差大ABCD9中资企业在该地发展橡胶加工业( )A可以增加当
4、地就业岗位B因为当地交通发达,物流便利C能够降低橡胶树利用率D靠近沿海城市,拓展当地市场 西伯利亚高压是冬季存在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稳定的强大冷高压,一般选择气压场中1025hpa等压线作为其特征线.读“19512003年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线变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0与19511969年相比,19701980年我国( )A夏季旱灾多B冬季多低温冻害C夏季洪涝多D冬季较为温暖11与西伯利亚高压的形成具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海陆温差B洋流性质C距海远近D地表起伏 图中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上图中处于北半球的有( )ABCD13图气压带的名称
5、及成因分别是( )A赤道低气压带热力B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C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力D极地高气压带热力14图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湿热B干热C温湿D冷干 读“我国某地盛行风向方位角(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过的角度)月变化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5导致该地36月风向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加快B洋流流向发生变化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6该地最可能位于( )A山东省B海南省C江苏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综合题17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乙风带的风向是_。(2)图示季节,澳大利
6、亚北部的气候区处于_(多雨、少雨)季节,其原因是_。(3)气候区终年多雨的原因是_。18读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_)A此时北极附近出现了极昼 B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C南亚吹偏南风 D常有寒潮天气影响我国(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气压带的名称:A_,B_,C_。B、C之间的风带的风向为_风,A、B之间的风带的名称为_。(3)此时A、B、C、D中_点最干热;最湿热的是_点;气压较低的是_两点;气压较高的是_两点。19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问题。(1)判断图示季节并说明理由。(2)指出此时控制亚欧大陆的大气活动
7、中心名称,并说出其成因。(3)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会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答案1A【解析】副热带高压带分布于南北纬30附近,A对。是动力作用形成的暖性高压,B、C错。其两侧风带的风向在北半球为西南风和东北风,在南半球是西北风和东南风,D错。2B【解析】极地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引起的,赤道地区气温高形成低气压带,极地地区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由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气流,由于气温随高度而降低,空气渐重,在距地面4-8公里处大量聚集,转向南北方向扩散运动,同时还受重力影响,故气流边前进,边下沉,各
8、在南北纬30附近沉到近地面,使低空空气增多,气压升高,形成了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相对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选择B。【名师指导】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热力原因形成的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运动,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称为热力原因。赤道地区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源,极地是最大的冷源,因此,与之相应的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又被称为热低压和冷高压。在水平方向上,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运动(向北、向南)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转成偏西气流并在南北纬30上空聚积、下沉,地
9、面气压增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的两股冷暖不同的性质的气流,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辐合上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显然,副热高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与当地冷热状况无直接关系。这样的气压变化称为动力原因。在高低气压带之间形成了由高压吹向低压的风带。请特别注意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不同,对风向的影响。说明南北半球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位置以及方向的差异。3C【解析】纬度越低地面温度越高,大气的对流运动越强,对流层高度越大,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马六甲海峡纬度最低,对流层高度最大,C正确。故选C。4D5B【解析】4根据经度的分布规律可知,顺时针方向为东经经度增大的方向,说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精品资料 新高考地理精品专题 高中地理课件 高中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试卷 高考地理解题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