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导学案)【基础扫描】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1_:国家编排民户,制定户籍的开始。2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_等。3汉朝(1)_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2)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_”。(3)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定期进行人口调查。4隋唐(1)隋建立后,重新核定户籍。(2)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_一造。5宋朝:宋朝户籍分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和_(指没有土地的佃户)。6元朝:按职业划分户口类型,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
2、相袭,不得变动。7明朝(1)明朝以职业定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2)明朝的户籍册称“_”,以里甲制为基础。8清朝(1)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管理相对松弛。(2)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_,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3)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基层组织(1)从秦汉到明清,_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2)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里设里正。后代沿袭这种乡里制度,稍有变化。(3)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4)明朝实行_,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2社会治理(1)
3、秦汉:建立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相互监督。(2)唐朝:实行_,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互相监督。(3)北宋:王安石实施_。(4)明朝: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5)清朝: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推行_。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宋之前(1)社会救济: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民间组织处于_地位。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还鼓励民间自置义仓。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2)优抚政策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_,以示尊重。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2宋
4、之后(1)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代表:北宋_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作用:宗族通过设立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2)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3政府和社会救济的不同(1)政府救济的重点在_,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或直接实施赈济,或鼓励各地余粮向灾区流通,疏导和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2)社会力量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的赈济,如收养弃婴和孤儿、接济贫民等。【重点聚焦】1、 历史概念:保甲制度2、典型史料:“第19条 凡遇凶荒事故,或有阙支,家长预为区划,不使匮乏。”“第68条 子弟年十六以上,许行冠礼,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106579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