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六) 教师版.docx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六) 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六) 教师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甲】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选自贞观政要)【乙】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选自三国全文,有删改
2、)【注释】疠气: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殪(y):死亡。茹藿:以橡实为饭,豆叶为羹,喻饮食粗劣。荆室蓬户:用荆条搭建的房子,用蓬草做的门。形容居所简陋,家境贫寒。鼎食:列鼎而食。重貂: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累蓐:厚褥。1.下列对【甲】、【乙】两文中蝗灾、疠气造成的危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危害到老百姓B.侵蚀唐太宗心灵C.有的全族灭亡D.遇难的穷人居多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鲜”在文中的表达效果。(2分)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古代汉语词典“鲜”的义项:鲜鱼。新鲜。少。献。
3、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5.唐太宗和曹植认为灾祸发生的原因各是什么?表现了他们怎么样的品质?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4分)答案1.下列对【甲】、【乙】两文中蝗灾、疠气造成的危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2分)解析:由“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可知,“蚀我心”只是太宗对蝗虫的祷告,并非真的侵蚀了唐太宗的心灵。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鲜”在文中的表达效果。(2分)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古代汉语词典“鲜”的义项:鲜鱼。新鲜。少。献。“鲜”
4、在句中的意思是“少”,文中指富贵人家染病去世的人很少,写出了疫气不是鬼神带来的而是天气造成的。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5.唐太宗和曹植认为灾祸发生的原因各是什么?表现了他们怎么样的品质?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4分)唐太宗认为蝗虫有灵性,在报复犯了错误的百姓,曹植认为是季节寒热错乱导致了疫气。所以唐太宗是一个爱民如子、体恤百姓、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从他想把百姓的罪过自己承担看出;曹植敢于打破封建迷信,是一个正直勇敢的人,从他否认瘟疫是由鬼神带来的可以看出。【参考译文】【甲】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
5、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蝗虫)诅咒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自己一人(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左右近臣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们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于是就把它吞了。【乙】(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强烈的传染病不断蔓延。几乎家家户户都经历着丧失亲人的悲痛,哀伤的号泣声不时传来。有的是全家病死,有的是一族俱亡。有人认为,疫气是鬼神带来的。而遭遇这次灾难的人,都是粗衣恶
6、食、荆舍蓬门的贫苦百姓啊!想想那些华堂玉食、貂服厚褥的富贵人家,像这样染病的情况却很少。这是因为阴阳失衡,寒暑错位,所以会产生瘟疫。而无知的人却用悬符的方法来驱秽,也是很可笑的事情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请你参与“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阅读活动,完成下面小题。【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 妙赏亭明祁彪佳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然。而众妙都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选自祁彪佳寓山注)【注释】暱:同“昵”,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掖:搀扶,挟持。沤:水中气泡。都:汇聚。【亭之址有讲究】1. 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2.阅读【甲】【乙
8、】两文,按要求答题。(3分)(1)解释【甲】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请从【乙】文中找出直接写妙赏亭建造位置的句子。【亭之景有情味】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5分)(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2)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亭之名有因由】4.祁彪佳为什么把亭命名为“妙赏亭”?根据【乙】文中的画线句,简要回答。(3分)【探究成果】5.请你补全“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活动收获卡。(3分)活动收获卡亭不仅是实用之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亭,虽由人作,宛自天工。亭的选址,依山傍水;亭的环境,美不胜收。观赏者眼中有景,
9、情由心生,寓情于名。欧阳修自问自答,道出亭名,体现了他(1)_的心态;祁彪佳名亭为“妙赏”,感叹“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流露出他(2)_的心情。不知不觉中,亭成了古人怡情寄趣的载体。答案【亭之址有讲究】1. 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2.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答题。(3分)(1)解释【甲】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临:居高面下(2)请从【乙】文中找出直接写妙赏亭建造位置的句子。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然。【亭之景有情味】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5分)(1)山行六七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