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读与写作专题:姹紫嫣红、千娇百媚六月花.docx
《高考阅读与写作专题:姹紫嫣红、千娇百媚六月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阅读与写作专题:姹紫嫣红、千娇百媚六月花.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阅读与写作专题:姹紫嫣红、千娇百媚六月花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每到盛夏,紫薇花盛开,姹紫嫣红,花团锦簇,一朵朵鲜艳的花朵像丝绸像锦缎像天鹅绒,仿佛仙女的纤纤素手织出来绣出来似的。紫薇花期较长,可从夏天一直开到深秋,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看着喜庆、吉祥。紫薇,别名百日红、紫金花、五里香、蚊子花、无皮树等,为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数米,树干平滑洁净,枝条奇崛多姿。唐代酉阳杂俎中提到:“紫薇,北人呼为猴郎达树,谓其无皮,猿不能捷也。”是说紫薇树干光滑,古人认为猿猴攀爬此树都很困难,所以称无皮树。宋代花谱类著作全芳备祖载:“紫薇花小而丛,其色紫。俗所谓怕痒花也。”后来的广群
2、芳谱也记载:“(紫薇)一枝数颖,一颖数花,每微风至,夭娇颤动,舞燕惊鸿,未足为喻。”根据其花色不同,紫薇分为紫薇、翠薇、赤薇、银薇4种,以花色紫红者为贵,也最为普遍。其花期较长,夏初盛开,延续至深秋,群芳谱称其“四五月始花开,接续可至八九月”,故名百日红。南宋诗人杨万里有诗赞曰:“似痴如醉丽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明代大臣薛蕙也咏诵道:“紫薇花最久,烂熳十旬期,夏日逾秋序,新花续放枝。”紫薇为我国原产花卉,栽植历史悠久。东晋方士王嘉所著志怪小说拾遗记记载,元熙元年,晋恭帝司马德文下诏令在宫苑内及民间园圃遍植紫薇。到了唐宋年间,栽植紫薇更盛。新唐书百官志记载,中书
3、省易名紫微省(紫薇省),中书令称紫微令(紫薇令)。至宋代承盛唐之风,都城开封也广种紫薇。因多于宫苑、官邸栽植,紫薇花又有官样花、紫绶花的别名。“天上紫微星,地上紫薇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紫色是高贵而神秘的颜色,紫气东来为吉祥之兆,为帝王之气。所以中书省以紫薇为名不足为奇了,中书舍人亦称“紫薇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过中书舍人,写过一首让紫薇花声名鹊起的紫薇花,诗云:“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南宋诗人陆游紫薇一诗写道:“钟鼓楼前官样花,谁令流落到天涯?少年妄想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这“官样花”也成了紫薇的代称。“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
4、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唐杜牧紫薇花)紫薇不和桃李比媚、不与百花争春,不惧狂风骤雨、烈日爆烤、雷电山火,在骄阳下展示奋发英姿,在苦雨里历经艰辛磨砺,人们欣赏它的是不争一时之先、不比一时之艳的淡泊精神。正因于此,紫薇的生命力顽强,是长寿之树,寿命可达数百年乃至上千年。贵州印江自治县有棵高达38米的紫薇,树径达1.9米,林业专家测算已有1380岁高龄。山东青岛古紫薇园内最大的一株古紫薇树龄已达一千多年,被当地人称为“古紫薇王”。这些古紫薇树尽管饱经沧桑,古朴苍劲,依然威武挺拔,生机盎然,带给人们一树繁花、一片绿荫。仲夏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仲夏五月,榴
5、花如霞,盛开处,万绿丛中红似火,携一缕芬芳,带人们走进骄阳似火的夏。石榴原产中亚地区,汉代时传入我国。“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边,因依汉使搓。”据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榴以归,名为安石榴。”安石就是今天的伊朗。因从外邦来,也被称为海榴,取海外所产之意,南朝江总有“岸绿开河柳,池红照海榴”之句。西晋潘岳专门做安石榴赋,盛赞石榴的美味,“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滋味浸液,馨香流溢。”石榴花进入文坛还要更早,建安才子曹植曾赞石榴花华光灿烂,“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丹华灼烈烈,璀璨有光荣。”唐朝时,武则天特别喜爱石榴,长安一度出现 “榴花遍近郊”的盛况。石榴花热
6、烈奔放的风格与包容开放的盛世大唐相类,诗人争相吟咏,留下无数佳作。韩愈笔下的石榴花就美得招摇热烈,恍如灼日,耀眼夺目,“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照眼明”三字生动传神,以至后代多有诗人借来咏榴花。比如黄庭坚“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陆游更是偏爱此典,留下“小山榴花照眼明,青梅自堕时有声”,“百叶盆榴照眼明,桐阴初密暑犹清”等佳句。“交龙成锦斗凤纹,芙蓉为带石榴裙。” 石榴花颜色鲜红,花瓣轻薄,整朵花呈筒状,宛若古时舞女的裙裾。自南朝诗人何思澄在南苑逢美人中写“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后,人们就开始以石榴裙称呼女子喜爱的红裙。到了唐朝,石榴裙成为最流行
7、的女子裙装。杜甫祖父杜审言的“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写出大唐女子马上的飒爽英姿。石榴常常仲夏五月开花,恰逢临近端午,在很多端午节的诗词中都能看到它火红的身影。“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妖艳的榴花 ,五色丝线缠绕的角粽,碧绿的菖蒲都是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人们在这一天吃粽子,饮雄黄酒,兰汤沐浴,外出踏青,欧阳修的这首渔家傲写宋代闺阁女子的端午节,纵使欢乐,也有淡淡的忧愁。“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8、”。陆游的端午节就热闹得多,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人们包粽子,插艾草,忙着储药、配药方,以求一年平安无病。诗人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写江南端午的风俗习惯,字里行间的闲适惬意,仿佛就浮现在人们眼前。端午时,古人常以时令花卉插瓶清供。郎世宁的午瑞图是专为端午节所绘,画中清瓷高瓶中插着时令的蒲草叶、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盘里盛有李子和樱桃,几个粽子散落瓷瓶的另一旁,节日气氛浓烈。这是一幅近似于欧洲静物画的作品,能令观者清晰地体会到油画的技巧。在中国古代,也有这样的“静物画”,比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竹篮编织精巧,里面放满了各色鲜花,有秋葵、栀子、百合、广玉兰等,火红的石榴花在一众素色花卉中格外引人注意。画家以
9、高超的绘画技巧在平面中展示了三维空间的立体感,构图精妙,对自然、生命的热爱油然绢上。石榴是夏天的心脏,伴着艾草和粽叶的清香,骄阳下灼灼盛开的石榴花,正在孕育着一粒粒晶莹的果实,只待秋日。晚来骤雨山头过,栀子花开满院香栀子又名黄栀子、木丹、越桃、鲜支,因果实像古代酒器卮而得名。中国是栀子原产地之一,汉代时人们就已经使用栀子染色。史记货殖列传中有“千亩卮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栀子和茜草都在古代都是重要的染料,茜草可染红色,栀子果实可染黄色。东汉时期的汉官仪也有“染园出卮茜,供染御服”的记载。南北朝时期,最早进入诗人视野的是栀子的果实,如南齐诗人谢朓的咏墙北栀子诗:“有美当阶树。
10、霜露未能移。金蕡发朱采。映日以离离。晚实犹见奇。复留倾筐德。君恩信未赀。”在诗人眼中,赏的是当阶美树而非花,反而是金黄的栀子果累累挂在树上,让人称奇。南梁萧纲的咏栀子花是第一首写栀子花的诗作,“素华偏可喜,的的半临池。疑为霜裹叶,复类雪封枝。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开头一个“偏”字写出了作者对栀子花的喜爱。栀子花似轻霜裹叶,又如白雪压枝,暖风吹过,斜阳光影,交相辉映。诗人把栀子花盛开时的“光”“花”“影”描绘地清新自然,可称得上咏栀子花的佳作。梁帝笔下的栀子虽美,却是有色无味,总是少了点意境。唐代刘禹锡在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中,开启了后世栀子花赏玩的两个最重要视角“色”与“香”。“蜀国花已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