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纲要上课时练习单元测试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如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第一个长方框中应填写()A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C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D魏晋开始出现三教合流2清代学者评价某字体:“如云行流水,秾纤间出字虽不连气候相通,墨纵有馀肥瘠相称。徐行缓步,令有规矩;左顾右盼,毋乖节目。运用不宜太迟,迟则痴重而少神;亦不宜太速,速则窘步失势。”下列书法作品中属于该学者所述字体的是ABCD3上阳台帖是唐朝诗人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作品,全卷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意境相似,用笔纵放自如,法度不拘一格。下
2、列作品与其风格最为接近的是ABCD4关于三国到隋唐的文化特征,你认为不匹配的是A封闭B多元C繁荣D交流5如图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部分),对该作品艺术风格的描述最为恰当的是A阆风游云千万朵,惊龙蹴踏飞欲堕B劲健而不失飘逸,舒展而不失沉稳C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D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6下面是王羲之的兰亭序部分字帖,该字体工整清晰,飞洒活泼,实用性很高。又象浮云、象流水那样慢悠悠地不停地流动着,该字体是()A楷书B行书C草书D隶书7脍炙人口的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艺术形式上看,反映了北方民族妇女的特色;从文字来看,词
3、兼胡汉,“天子”“可汗”并用。这反映出A儒家思想观念深入人心B少数民族创造了中华文化C佛教盛行提倡男女平等D民族交融影响到文学艺术8下表为白居易部分诗篇摘录。据此可知A作者爱国忧民的情怀B唐代农民生产较繁忙C农民被地主剥削较深D作者对劳动者的关切9早春图(如右图所示)为北宋郭熙所作,画中描绘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草木泉流等则陪衬山势,峰峦侍立两侧,拥护中间,更显主峰恢弘壮丽。这一构图布局。()A彰显了儒学的秩序观B客观描绘了雄伟山势C重在表达画师内心情感D是写实风格的代表作品10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许多闻名世界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这些石窟的修造
4、主要适应了A佛教的广泛传播B儒学的发展C道家的日益兴盛D三教的融合11下表所示是晋书中关于十六国时期部分政权的皇帝的相关记述。这些做法皇帝记述前赵刘曜(匈奴族)读书志于博览,不求精思章句;少有大志,常以乐毅、肖、曹自比;后在长安立学校,提倡汉文化,传授儒学后赵石勒(羯族)在称王的第六年,亲到襄国(今河北邢台)的太学、小学,考试诸生的经义,对成绩最优者“可显升台府”且“赏帛有差A抑制了佛教的传播B客观上促进了汉文化的传播C旨在完善个人品德D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12宋代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与上述书法风格有关的时代背景是A经济稳定发展
5、、社会走向正轨B国家统一、盛世气象C市民阶层兴起、生活丰富多彩D社会危机、世人反省13魏晋南北朝时期,飞天和缠枝花等逐渐成为石窟、工艺美术方面的主流图案。这表明()A儒家的正统地位遭受冲击B政权更迭断绝了文化传承C外来文化丰富了艺术创作D南北的经济水平趋于平衡14初唐诗人陈子昂率先举起“诗歌革新”的大旗,声讨齐梁文学绮靡文风,追求充实刚健的诗风。他的诗歌成就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和杜甫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可知A齐梁文学表现出统一时代文化气度B唐代是诗歌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C诗歌为历史研究提供大量有用信息D盛唐时期诗歌以浪漫主义最为流行15高丽学者把三纲五常视为天定的秩序、人的根本,尤倡孝道。高
6、丽史成宗世家载:“九年秋九月丙子,教曰:凡理国家,必先务本,务本莫过于孝。”这可用来说明()A中国儒学对朝鲜的影响B朝鲜典章制度仿效中国C朝鲜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中华文化圈已基本形成16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A凸显了兼收并蓄的特点B反映了市民地位的提高C加速了社会风气的恶化D促进了棉织技术的进步17马球,又称“击鞠”“击球”,源于中亚波斯。唐朝初年,这项运动传入中原地区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民间百姓,甚至妇女都成为参与者。这可以说明
7、唐朝时期A开放与兼容的社会氛围浓厚B崇武尚文成就了盛世局面C丝绸之路开始传播东西文明D妇女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18如图主要反映了唐代A兼收并蓄的时代风范B空前辽阔的疆域版图C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D光照四邻的灿烂文化二、材料分析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张骞出使西域可谓是磨难丛生,一出陇西便被匈奴人“得之,受困匈奴“十余岁,令其 娶妻生子,安于游牧生活,但张骞始终持汉节不失,等待继续西行的时机。西汉王朝依靠 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凿空西域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 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卷象、狮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乌孙使 者派遣使者“
8、献马,朝贡于汉。大宛国思汉威,“遣子入侍,质于汉安息国闻西汉王 朝使者至安息,安息王令将二万骑迎于东界。东汉史家班固评论曰:“自建武以来,西域思 汉威德,咸乐内属。“摘编自高福顺汉代丝绸之路的兴衰变迁与历史意义 材料二唐朝在扩展对外交通方面无疑是极为成功的。在这方面,史书多有记载。如唐德宗时 宰相贾耽撰写的皇华四达记就曾记述说:当时,通往周边民族地区和域外的主要有七条交 通干道:一曰营州人安东之道,二曰登州海行人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 四曰中受降城人回鹘道(参天可汗道),五曰安西人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 海夷道。在扩展对外交通干道的同时,唐朝还在沿途遍设驿所。
9、据唐六典载,当时天下共 设驿1639所,其中,水驿260所,陆驿1297所,水陆相兼驿86所。摘编自宁欣唐代对外开放与经济繁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丝绸之路开辟成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拓展对外交通干道的意义。2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生产工具经营方式农业技术西周耒、耜、铚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战国犁、锄、铫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盛行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
10、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材料二由于实施海禁,明朝与海外诸国的经济往来主要采取朝贡贸易的形式,即所谓“惟不通商,而止通贡”。各国官方使者以朝贡名义向明廷献上“方物”,明廷将对方所需物品作为赏赐颁发,实际上是一种具有政治色彩的交换行为。此外,也允许贡使将所带多余物品与民交易,但“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张帆中国古代简史(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释海禁政策与明朝“朝贡贸易”体制。试卷第7页,共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D【详解】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判断,图中第一个长方
11、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儒道佛三教合流的趋势,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始于西汉时期,唐朝达到繁荣,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佛教思想融入儒学,形成理学,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准许华工出国,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2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因此材料是对行书的描述,C项正确;A项是楷书,排除;B项是草书,排除;D项是篆书,排除。故选C项。3C【详解】根据题干中对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