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巩固训练-- 高中历史统编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巩固训练-- 高中历史统编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巩固训练-- 高中历史统编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1.东汉卫宏汉旧仪中说:“秦以前民皆佩绶,以金银铜玺象为方寸玺,各服所好。秦以来,天子独称玺,又以玉,群臣莫敢用也。”这反映了()A儒家思想的确立 B等级制度的强化C官僚政治的成熟 D皇帝地位的独尊2.汉朝政论家仲长统议论某一制度说:“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材料表明这一制度()A.从光武帝开始实行 B.台阁官员位高权重C.是皇权扩张的结果 D.是中央与地方博弈3.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议事制度。秦朝是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唐代设政事堂议
2、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廷议形式的变化反映了()A.决策失误逐渐减少B.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C.宦官专权现象严重D.君主权力的不断强化4.元朝的地方行政区,一是代表朝廷监临各地的行中书省与宣慰司,二是直接牧民的路、府、州、县,具有典型的多层级、复式结构的特征。元朝地方行政设置()A适应了国家统一发展的需要B反映了蒙古文化对制度的影响C旨在促进不同区域的共同发展D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5.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唐朝的门下省B宋
3、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6.“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材料主要表明秦朝()A等级制度日趋固化 B监察体制正式形成C创立官僚政治体制 D郡国并行体制终结7.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8.明朝废宰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皇权受到制约B君主专制强化C世袭制度消亡D地方权力削弱9.“其制无公
4、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材料中所述的机构应是()A枢密院B中书省C内阁D军机处10乾隆皇帝曾说,“权衡悉由朕亲裁”,嘉庆皇帝则盛赞“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这两位皇帝如此得意,主要是因为()A议政王大臣会议被皇帝控制B军机处的设立C宰相制度的废除D内阁只获得了票拟权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宋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106676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