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生态类素材——美丽家园,你我共守护 .doc
《高考作文生态类素材——美丽家园,你我共守护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生态类素材——美丽家园,你我共守护 .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考作文最新生态类素材-美丽家园,你我共守护目录:01“绿进沙退”见证中国担当02近30年来,云南野生亚洲象从150头左右增加到300头左右救助亚洲象 一直在行动03美丽家园,你我共守护04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长城”护京津(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05快递包装 如何实现绿色化循环化正文:01“绿进沙退”见证中国担当(人民时评)程 晨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17日 第05 版)6月17日是第二十七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国作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国,在荒漠化治理的道路上勇于探索、积极行动,让荒漠化严重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不断提升。“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
2、国历来重视荒漠化防治,广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从建立一批防沙治沙工作机构和科研单位,到开展三北防护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从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不断加强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2004年以来,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3个监测期均保持缩减态势,提前实现了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000多万公顷,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30万公顷。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见证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担当和中国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
3、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就在一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履约办公室”正式在北京挂牌,展现出我国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巩固荒漠化防治成果的坚定决心。尽管成绩显著,但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基数大、影响广,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防治荒漠化仍需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当前,荒漠化防治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治理难度更大,治理成本更高,任务十分繁重,全国各地特别是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的省份,务须提高重视程度,切实贯彻落实好各项方针部署。荒漠化防治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体现出人类自身对生态文明的负责任态度,也折射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在国土绿化行动中,我国
4、实现了从注重扩大面积、增加绿量,到现在把精准提升造林质量放到更高位置的治理转变。从手挑肩扛、覆土运水到飞播造林、精准滴灌,新的理念、新的技术让荒漠化治理的效率和质量都大大提高,推动着绿色在广袤国土上继续延展。正在全面推行的林长制,将有助于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是我国防治荒漠化的一项重要制度依托,也是我们带给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贡献。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荒漠化防治离不开全民的广泛参与。统计数据显示,1981年以来,我国有超过160亿人次参与义务植树,共义务植树数百亿株。近年来,全民义务植树的尽责形式不断拓展,截至目前已有八大类几十种,让更多的人能够更方便地
5、参与到义务植树活动中来。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义务植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才能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持续的荒漠化防治行动,不仅筑起了绿色生态屏障,还促进了经济发展和老百姓脱贫致富。为了更宜居的家园和更美好的远方,我们应更加积极参与到防治荒漠化、推进国土绿化的行动中来,创造更多生态文明建设范例,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02近30年来,云南野生亚洲象从150头左右增加到300头左右救助亚洲象 一直在行动本报记者 杨文明 李茂颖 叶传增 人民日报 ( 2021年
6、06月17日 第14 版)亚洲象是亚洲最大的陆生动物,但它们的生存也会面临意外受伤、感染疾病等风险。为了保护好亚洲象,中国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开展了大量科学细致、富有成效的工作。经多方努力,近30年来,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150头左右增长至300头左右,我国野生亚洲象数量进入平稳恢复、逐渐增加阶段。作为亚洲最大的陆生动物,亚洲象几乎没有天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生存就很容易意外受伤、感染疾病,都可能危及亚洲象的生命。为了保护它们,在云南,人类长期监测象群的生存情况并在它们需要时及时提供救助。峡谷幽深,雨林茂密,亚洲象雄浑的叫声不时回荡在西双版纳野象谷,中国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
7、便坐落其间。精心救助遇困亚洲象见到“羊妞”的时候,它正在享用“点心”胡萝卜。照料“羊妞”的工作人员陈继铭告诉记者,像这样的胡萝卜,“羊妞”一天要吃10公斤。“羊妞”是一头身高1.8米、体重1.3吨的母象。2015年8月,一头尚未满月的哺乳期小象脱离象群,跌跌撞撞地闯入了普洱市思茅港镇的一户村民家中。现场的检查状况让人担忧:小象因脐带感染,引起腹腔大面积感染、溃烂,伴有心衰,随时有发生败血症的风险。经过精心治疗,小象转危为安。但另一个难题又来了:小象无奶可吃,营养不良的小象被救时只有76公斤。好心的村民将自家正在哺乳期的4头黑山羊送到救助中心,用羊奶喂养小象。“羊年救助、喝羊奶长大,干脆就叫羊妞
8、吧!”陈继铭说,这就是“羊妞”名字的由来。再过两个月,“羊妞”就6岁了。如今,“羊妞”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已经从吃奶为主转向吃草为主。除了“羊妞”,还有“然然”“平平”等10头亚洲象生活在救助中心。每一头被救助的野象背后,都有各自的故事:有脱群的乳象,有打架受伤或被攻击致伤的成年象在救助人员的帮助下,它们重获新生。帮大象适应野外环境清理粪便、投喂食物、体检记录、洗澡观察11头亚洲象的饮食起居均由救助中心的27位工作人员负责。为了照顾好亚洲象,救助中心工作人员每天和象在一起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2008年成立以来,中国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积极开展亚洲象野外救护与救助、辅助象繁育研究等工作
9、,迄今已经有24头野生亚洲象成功受到救助。除了饮食起居和康复治疗,救助中心工作人员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大象进行野外训练。“大象有很多生存技能是人类无法教会的,只有在野外才能习得。”26岁的周方易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专业。作为救助中心工作人员,他每天要带身体状况较好的野象深入森林,进行不少于6小时的野化训练,让大象恢复在野外寻找、分辨食物的能力,适应野外的环境,从而使公象能单独生存下来,母象能够成功融入象群。开展亚洲象救助的同时,救助中心还不断在亚洲象种群繁育上下功夫。近年来,救助中心在亚洲象繁育技术方面有了极大提高,已成功辅助大象繁育出9头小象,成活率100%。其中一头小象出生后仅用时5分
10、钟便能站立,打破了全国新生小象站立时间最快的纪录。多方守护,种群数量平稳恢复、逐渐增加救助中心的工作是云南守护野生亚洲象种群的一个缩影。2020年10月17日,在普洱市思茅区六顺镇,一头刚出生的小象和象群走散,掉入一个方形池子。在当地亚洲象监测员与林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合力帮助下,小象被救出。亚洲象监测员将小象带到野象活动区域,使其回归象群。近30年来,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150头左右增长至300头左右。这背后,离不开人类的守护和救助。为亚洲象建立食物源基地,降低大象对庄稼的依赖,减少其闯入人类生活区的情况;推进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综合运用人工跟踪、定点设备和无人机等手段进行实时监测
11、,向分布区群众实时发布亚洲象活动信息,提示群众避让亚洲象为了减少野象伤人事件,当地党委政府想了很多办法。而野象肇事补偿制度和“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的探索,尽可能减少了群众的财产损失。“据观测,基本上每个象群里都有小象活动的痕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郭贤明说,我国野生亚洲象数量已经进入平稳恢复、逐渐增加阶段。03美丽家园,你我共守护刘 毅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17日 第14 版)近期,一群野生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北移的新闻,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亚洲象北移途中,工作人员的精心守护,沿途群众的动物保护意识,大象簇拥着小象抱团睡觉的动人画面,都深深打动
12、了人们。亚洲象北移途中的一幕幕情景,成为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范例。这次象群北移路线几乎跨越半个云南,各方全力以赴、合力保护。各地各部门采取柔性措施,沿途护送象群,做好人员疏散,确保人象安全。通过隔离围挡、投喂象食等方式,引导象群避开村镇、城市人口密集区。对北移亚洲象造成的群众经济损失,云南已启动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定损赔付工作。村民们为野象准备了一车又一车的玉米、菠萝等食物。监测预警人员航拍大象时,把无人机高度保持在100米以上,尽可能减少对象群的打扰。从一个个细节中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能力日益增强。近年来,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采取有力措施,保护珍稀野生动
13、物。建立了西双版纳等11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4253平方公里,有效保障了亚洲象核心种群及关键栖息地的安全。在亚洲象分布区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同时,严厉打击盗猎和非法贸易。近30年来,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150头左右增长到目前的300头左右;上世纪90年代,亚洲象分布于云南2个州市、3个县区、14个乡镇,截至去年底,长期活动范围扩大到3个州市、12个县市区、55个乡镇。亚洲象种群扩散,是我国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一个体现。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首批缔约国和积极履约者,中国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
14、,加快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步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高社会参与度和公众意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从大熊猫到海南长臂猿,从朱鹮到藏羚羊,经过持续努力,许多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上升,生存状况不断改善。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15、”中国将于今年10月在云南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既是昆明大会的主题,也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寄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故事,将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智慧。版式设计:张芳曼04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长城”护京津(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本报记者 潘少军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17日 第14 版)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21年来,取得显著成效。延绵千里的绿色屏障如同一道绿色长城,保护着京津等地生态环境。绿进沙退生态改善来到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的四五道岭生态景
16、区,只见樟子松、小叶杨郁郁葱葱,一直延伸至远处。绿叶、蓝天、白云融入金色的晨曦中,令人陶醉。“我不用美颜、不开滤镜,上传的短视频都是纯天然的。”生态景区护林员段二毛边巡视林地,边拍摄路边的花花草草。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属于典型的农牧交错带。曾经,由于过度放牧等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恶劣:“年年春夏旱,十井九口干。”如今,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生态工程的推进,右玉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不只是右玉,北方多地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山西省在毛乌素沙地东缘地带形成长147公里、横跨3个县区的防护林体系。河北和内蒙古的交界建成13万多公顷的防风固沙林带,初步形成了阻挡风沙的生态屏障。北京市完成平原百万亩造林
17、绿化,形成了城市青山环抱、周边森林环绕的生态格局。北京市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8.8%,比2000年增加19个百分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00年,国家启动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省份75个县(旗、市、区)。2013年,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启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20多年来,累计完成营造林902.9万公顷,工程固沙5.1万公顷,草地治理979.7万公顷,退化林分改造8.1万公顷。据统计,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10.59%提高到如今的18.67%,综合植被盖度由39.
18、8%提高到45.5%;沙化土地明显减少,流动沙地面积减少10.29万公顷,降幅达30.68%。延绵千里的绿色屏障,堵截、削减、迟滞风沙效果明显。“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形成了保护京津的绿色屏障,起到了显著的堵沙源、涵水源作用。”国家林草局荒漠化防治司副司长胡培兴表示,治理区内的小气候明显改善,降雨量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发展产业增收富民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的“天漠”景区,游客络绎不绝。这里距北京仅90公里,是一片面积1300亩的沙漠,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沙漠公园。当地63岁的村民陆桂德,种了几亩葡萄。沙漠公园建立后,他搞起了采摘,还向当地民宿业主提供农产品,每年纯收入几万元。6000多户农户
19、从沙漠公园的发展中受益。“沙漠景观是一种资源,可以造福当地群众。”胡培兴表示,我国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通过植树造林、覆灌种草,修复沙区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质增效。比如利用部分沙漠景观来发展旅游业,就是很好的增收富民工程。如今全国已经建立125个国家沙漠公园,取得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良好效果。在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后黑龙庙村,由19户农户参与建设的民宿,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打造成了网红民宿。“有了生态基础才能搞好民宿。”民宿负责人张海超介绍,通过多年绿化治沙,这里成了鸟语花香之地。参与农户由过去的年入万元左右,提高到如今的20多万元,充分享受到了生态红利。在打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