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学案-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学案-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学案-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教材读与考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解读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精选史料,掌握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自身独特的特点,理解中华文化具有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了解其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的有益启迪和为治国理政、道德建设提供的有益启发。(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主干知识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先秦时期:中华文化的奠基多元起源:黄河、长江、珠江、辽河流域,北
2、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等。中原核心: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文化认同:春秋战国,内迁各族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血缘认同、文化认同。礼乐文明:始于西周;春秋孔子多方面阐述,形成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百家争鸣: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说,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2秦汉至宋元:文化交融与发展繁荣秦朝: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西汉:汉武帝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魏晋至隋唐:儒、佛、道交汇融通。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宋元: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道学说,形成理学;科技文化高度繁荣。3明清时期:文化批判和文化专制明清之际:思想家
3、提倡个性自由,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康乾时期:文字狱钳制思想,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4近代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华文化进步。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重视以人为本社会伦理: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周公制礼作乐,孔子“仁者爱人”。政治伦理:民本思想。管子、孔子重民意、民情,孟子“仁政”“民贵君轻”。2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表现:商朝人祭天地、祖先。老子的“道”追求天人合一;荀子“天行有常”等。影响:尊重自然规律
4、,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3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先秦诸子:孔子、墨子、孟子等以天下为己任;儒学精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士大夫:张载、范仲淹、文天祥、顾炎武等,都有家国情怀的体现。4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表现:周公“敬德”;孔子“为政以德”;墨子“尚贤”;孟子“尊贤”。影响:促进社会大变革;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深远影响。5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战国:孟子“富贵不能淫”;屈原的“吾将上下而求索”等。6主张和而不同提出:西周末年太史伯提出不同事物间的“和”。阐释:孔孟提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
5、,强调“人和”。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特点本土性:中华文化发源于本土;发展立足于本土。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包容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凝聚性:形成中华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连续性: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2价值: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对民众:其道德伦理、价值标准,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国家: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推动社会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借鉴。课内思考教材P3“思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汉字的发明和使用。史书典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