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阿长与教学设计寒亭区第六中学 韩迎新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能运用全新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阿长与通过追忆既不识文断字,又有些愚昧迷信,甚至连真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的保姆阿长的几件琐事,特别是她给“我”买来心爱的山海经这一经过,来怀念这个不幸的劳动妇女。 3、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学习散文不陌生,只是能在自学基础上梳理课文主要事件,理清思路,难点是学习这篇文章欲扬先抑、详略
2、得当的写法,还有品析生动形象,富于感情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二、学习目标1、通过默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体会,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文章结构。2、通过分析作者对阿长情感的变化,引导学生学习欲扬先抑以及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自学活动:通过默读文章,能圈点勾画出阿长的事迹说出鲁迅对阿长情感上的变化过程。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讨论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解决此类问题。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朗读活动:通过朗读课文最后两段,能体会鲁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 四、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评 价要 点
3、环节归纳针对目标一:通过默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体会,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文章结构。针对目标二:通过分析作者对阿长情感的变化,引导学生学习欲扬先抑以及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针对目标三: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新课导入PPT展示:鲁迅图片经过上学期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认识了屏幕上的这个人物,请同学们给老师介绍一下他是谁?有哪些代表作品?明确: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包括小说,杂文,散文等。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等等。PPT展示:朝花夕拾图片刚才同学们说鲁迅有个
4、代表作叫做朝花夕拾,那么,同学们还记不记得朝花夕拾里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人物?明确:孔乙己、范爱农、阿长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鲁迅的保姆阿长二、预习检测(一)标题解读1、看到题目阿长与不禁要问了:山海经是一本什么书?怎么会让鲁迅这么着迷呢?明确: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即使现在,山海经中光怪陆离的传说, 神兽依然是我们津津乐道的形象!也难怪让幼年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