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教育类素材——毕业致辞不仅为毕业生而来 .doc
《高考作文教育类素材——毕业致辞不仅为毕业生而来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教育类素材——毕业致辞不仅为毕业生而来 .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考作文最新教育类素材-毕业致辞不仅为毕业生而来目录:01毕业致辞不仅为毕业生而来02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释放什么信号03高分复读背后的观念已不合时宜04学会从填报高考志愿中发现自己05献礼建党百年 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开馆正文:01毕业致辞不仅为毕业生而来作者:韩浩月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1日02版)又到一年毕业季,一些来自高校校长、院长、教授的毕业致辞,在社交媒体上刷屏了,“纯真辟油腻,善良能辟邪”,“此前我一直在教你善良,此刻我要教你去拥有力量”,“在诱惑和艰难中保持人性的尊严”等金句频出,被网友津津乐道。社交媒体的传播特点,打破了以往师长们的致辞难出校门的障碍,哪些致
2、辞能够“出圈”,也不再取决于演讲者是否来自名校,只要语言鲜活,情感真挚,价值观坚定,都能够得到毕业生与广大年轻网友的喜爱与支持。受此影响,每年毕业季典礼的致辞环节,也成为各高校师长们的一次“竞技”舞台。所谓“竞技”,比拼的不仅是演讲者对网络流行词汇运用得有多巧妙,也不仅是对学生的生活与精神了解得有多深,更多展示的是演讲者的目光能否穿透学子们毕业之后的迷茫与彷徨,给他们提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与实用价值的建议,以及用一种强大的价值观,照亮学子走向社会、步入前程的第一段路,再推他们一把,再给他们加一次油。不要小看师长们毕业致辞的功效。这是学子们离开校园时,师长们对大学精神的又一次集中表达,也是对毕业生
3、的一次最有力的叮嘱。学生们会从致辞中分辨出,哪些是师长们在轻松地开玩笑,哪些是情真意切的盼望,哪些是目光如炬的提醒从致辞中听到多少真话、实话,是一份致辞“出圈”幅度的关键,因为只有这些带着温度与力量的话语,才能击中学子们的内心,让他们体会到致辞的精髓,继承老师们的人生经验与智慧,在心怀忐忑的同时,带着更多的勇敢与自信继续前行。今年毕业季刷屏的致辞,在真诚度方面,含金量是很高的。首先演讲者没有避讳学生们初入社会要面对的困难,要接受的考验,而是选择把所知道的就业与竞争现实告诉他们,把一个不同于校园环境的社会状况告诉他们;其次演讲者没有片面地强调成功的意义,而是传递出生活的价值在努力与拼搏的同时,不
4、要忘记感受与体会生活的美与幸福,在生活细微的回馈中得到力量;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告诫年轻人要保持人性当中的纯真、善良与尊严等,学会如何完善、提升自己的人格,这是人生在世的一种根本。来自高校的毕业致辞,不但温暖了毕业生,也给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的年轻人,提供了一次审视自身、左右对照、自我激励的机会。之所以这些毕业致辞能够刷屏,在于内容不仅对毕业生有用,也能够引起广大网友共鸣。被理解是共鸣产生的前提,被激励是接受一种观念的前提,走出校园大门的毕业致辞,拨动了当下年轻人的心灵琴弦,同时具有安慰人心与振奋精神的作用,这样的表达,还可以传播得更广一些、更久一点。(作者:韩浩月,系作家)02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
5、成立释放什么信号作者:朱昌俊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1日02版)【网言】端午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教育部召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启动会。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主要职责包括:会同有关方面拟订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相关标准和制度并监督执行,指导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竞赛等活动等。会议强调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监管校外教育培训,足见国家层面对于规范校外培训市场的重视力度,也反映出当前校外培训市场治理和规范的迫切性。它与近些年校外培训热所加剧的社会教育焦虑以及前期“减负”相关政策的出台,形成了一种呼应,信号意义不言而喻。从职能定位看,新成立的校外教育培训
6、监管司主要是承担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会同有关方面拟订校外教育培训(含线上线下)机构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人员资质、收费监管等相关标准和制度并监督执行,组织实施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治理,指导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执法。这意味着,负责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的部门职责和功能将更加明晰。校外培训市场的监管有了专门的部门负责,预示着监管和治理将不再是“一阵风”,而将成为常态化。今年以来,校外培训市场已经在发生变化,种种迹象表明,校外培训市场的“强监管”时代已正式来临,整个行业也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和净化。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为的是降低市场“虚火”,并不是对于校外培训的一刀切式叫停。提高门
7、槛、明确资质、完善监管,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行业的理性发展。让整个社会理性对待校外培训,才能搬开阻碍教育减负的绊脚石。(原载于澎湃新闻网作者:朱昌俊摘编:王营)03高分复读背后的观念已不合时宜作者:熊丙奇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1日02版)据媒体日前报道,重庆市教委印发通知明确普通高中不得举办复读班,不得与社会机构联合举办复读班,不得在培训机构以学校名义举办复读班,不得招收复读插班生。禁止公办高中招复读生其实并非新规,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曾明确要求各地公办高中不得占用学校正常的教育资源举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也不得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2008年后,这一规定进一步收紧,全国所有公办普通
8、高中都被要求禁止办复读班、招收高三复读生,否则都属违规。不独重庆,近两年,云贵川多地都曾发布类似规定。这或说明,公办高中招复读生现象或普遍存在或死灰复燃,当然也可能是公办高中举办,或以民办高中名义招复读生,但利用公办资源组织教学的形式。在社会讨论中,一些学生和家长将禁止公办高中招复读生理解为禁止复读生,属于误读,这其实是两码事。中国高考制度允许社会考生报考,当然也允许高考成绩不理想、填报志愿失误的学生选择复读,该政策一直未变。中国高考复读生最多时曾达到高考报名人数的近20%,近年来随高考录取率的提高以及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的推进改革,复读生数量有所下降。教育主管部门之所以禁止公办高中招收复读
9、生,主要还是考虑到利用国家资源向复读生收费,有违教育公平。高中毕业生选择复读,可以到民办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学习或自学。而一些公办高中出于增加复读收入以弥补生均公用经费不足、提高教师待遇的考虑,不顾禁令招收复读生。此外,还有一些公办高中试图通过招收高分复读生来提高本校高考升学率,尤其是名校率。有些地方教育部门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这并不能遮蔽两大基本问题:一是地方政府应依法保障学校投入,依法治教;二是要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不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在复读问题中,高分复读尤其受关注。不少学校动员高分学生复读,甚至为此设立高额奖学金,目的无他,还是为了升学业绩。在一些地方甚至流行起“3+N”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