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期末拔高练习题-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土壤期末拔高练习题-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期末拔高练习题-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土壤期末拔高练习题一、单选题水稻土是水田中肥沃的土壤。下图是某山区梯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题目。1. 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B. 气候C. 生物D. 人类活动2. 随着海拔升高,梯田中水稻土( )A. 厚度增加B. 养分减少C. 物质迁移加快D. 化学过程强度变弱云贵高原某小村寨以传统玉米种植为主,石漠化严重,经济落后,近年来,通过区域整治与开发,生态改善,村民收入提高。下图示意整治前当地土壤厚度与岩石裸露率、坡度与坡位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整治前当地土壤厚度与岩石裸露率、坡度与坡位的关系( )A. 坡位越高,土壤厚度越小B. 岩石裸露率越高,土壤厚度越小C.
2、坡位越低,土壤厚度越大D. 坡度越大,土壤厚度越小4. 村民种植玉米,造成石漠化最严重的坡位是( )A. 坡顶B. 上坡C. 下坡D. 洼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东北地区由于常年使用拖拉机进行浅翻、旋耕作业,形成了一层犁底层。2015年黑龙江海伦市启动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改善黑土肥力,提高粮食产量。下图为土壤改良前、后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犁底层的形成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是( )A. 增加耕作层有机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B. 改良土壤的通气透水性,农作物不易烂根C. 阻碍农作物根系下扎延伸,产量下降D. 土壤蓄水能力强,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6. 秸秆还田对黑土质量提
3、升的主要表现是( )A. 提升通气透水性B. 增强土壤紧实度C. 增加土壤矿物质D. 提高土壤温度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下表示意武夷山不同地区土壤类型及相应的区域背景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题。 观测点土壤类型土壤颜色海拔(米)气候特征(年均温,年均降水量)坡度母岩及母质植被草甸土灰褐色21508.5,3000 mm10火山凝灰岩,残积物山地草甸黄壤黄棕色113612,2200 mm33火山凝灰岩,残积-坡积物杉木林红壤砖红色26117.5,1950 mm39粗晶花岗岩,残积-坡积物荒坡灌丛紫色土紫红色20818,1900 mm27紫色砂砾岩,残积-坡积物荒坡
4、灌丛7. 与相比,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 排水条件好,淋溶作用强B. 针叶林植被,生物总量少C. 坡积物较多,矿物质丰富D. 降水量较少,生物生长慢8. 造成两地土壤颜色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气候B. 地形C. 植被D. 母质9. 对比表中四地的环境资料,推测土壤肥力最高的是A. B. C. D. 10. 从山顶道低平洼地,依次分布着()A. 砾质土、壤土、砂土和黏土B. 黏土、壤土、砂土和砾质土C. 黏土、壤土、砾质土和砂土D. 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都来自成土母质B. 有机物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其含量是土
5、壤肥力高低的一个主要标志C. 影响土壤形成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地形D. 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土壤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土壤肥力小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题。 12. 图中至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有比较稳定影响的要素是()A. B. C. D. 13. 图示区域()A. 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 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 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 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
6、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14. 图甲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A. 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B. 土壤的总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C. 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D. 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15. 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A. 阳坡 缓坡B. 阳坡 陡坡C. 阴坡 陡坡D. 阴坡 缓坡为研究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特性的差异,某科研团队在贵州喀斯特实验样地(样地内降水、温度等气候因素大致相当)进行了生态实验研究。下图为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抗蚀指数的实验结果。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6. 实验结果表明( )A. 阔叶林土层有机质含
7、量随深度增加下降最显著B. 灌丛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大C. 针叶林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大D. 三种植被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均有所增强17. 1020厘米土层中针叶林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原因可能是( )A. 针叶林土层降水量小,有机质淋失少B. 针叶林土层温度高,有机质分解快C. 针叶林生物量流动最大,下部土层枯落物分解转化多D. 针叶林土层表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淋溶向下淀积量大18. 在喀斯特地区,如果以防治土壤侵蚀为目的,应考虑种植的树种为( )A. 灌丛B. 针叶林C. 阔叶林D. 混交林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精品资料 新高考地理精品专题 高中地理课件 高中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试卷 高考地理解题指导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