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案—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案—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案—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案(一) 课时教学内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意义;性质定理与必要条件的关系,判定定理与充分条件的关系.(二) 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充分条件的意义,理解判定定理与充分条件的关系;2. 理解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性质定理与必要条件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意义教学难点:对必要条件的理解(四)教学过程设计1. 概念的引入问题1: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命题.什么是命题?命题通常写成什么形式?什么是真命题和假命题?你能举一些例子吗?师生活动:根据学生列举的例子,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初中学习的命题的相关知识:命题的概念、命题的真假等,并引导学生关注
2、到本节主要讨论的命题形式上:“若p,则q”,通过改写之前列举的命题的例子,认识条件和结论.设计意图:复习初中学过的关于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概念,认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2. 概念的形成问题2:阅读教科书第17页“思考”,关于思考中的4个命题,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你是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的?师生活动:学生判断命题(1)(4)的真假,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可以选择以下问题进行追问.追问:(1)关于命题(1)和命题(4),由条件p可以得出结论q,所以它们是真命题.对于一般的“若p,则q”形式的命题,如果由p可以得出q,那么这个命题一定是真命题吗?反过来,如果这个命题是真命题
3、,能否一定由p得出q?(2)关于命题(2)和命题(3),由p通过推理不能得出q,所以它们是假命题.对于一般的“若p,则q”形式的命题,如果由p通过推理不能得出q,那么这个命题一定是假命题吗?反过来,如果这个命题是假命题,能否由p通过推理得出q?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追问中的问题、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讨论交流的结果,阐明“命题真假”“由p推出q”“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之间的关系,给出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命题出发,在判断“若p,则q”形式命题的真假的过程中,明确“命题的真假”与“由p推出q”的关系,从而引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3. 概念的理解问题3:(1)在教科
4、书17页“思考”中的四个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q是p的什么条件?(2)举一些命题的例子,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q是p的什么条件.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教师进行订正,并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追问.追问:(1)对于命题(1),如果q不成立,那么p成立吗?也就是“若平行四边形不是菱形,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成立吗?(2)同样地,对于命题(4),如果q不成立,那么p成立吗?也就是“若平面内直线a和b不平行,则直线a和b均垂直于直线l”成立吗?(3)对于“若p,则q”形式的真命题,如果q不成立,则p一定不成立吗?为什么?(4)如何判断p是否为q的充分条件?q是否为p的必要条件?师生
5、活动: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学生列举的例子,重点说明两点:(1)必要条件的意义,即“如果q不成立,则p一定不成,所以,q对于p成立而言是必要的,因此q是p的必要条件”.对于学习程度比较好的学生,也可以从形式推理角度说明“若p可以推出q,那么q不成立时,p一定不成立”,否则,若p成立,则q一定成立,矛盾!(2)辨析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方法:将判断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的问题转化为判断命题“若p,则q”的真假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教科书的例子和学生自己举例子,熟悉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意义;借助具体例子,分析必要性,突破必要条件理解的难点;通过对辨析过程的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数学精品资料 新高考数学精品专题 高考数学压轴冲刺 高中数学课件 高中数学学案 高一高二数学试卷 数学模拟试卷 高考数学解题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