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完》PPT课件.ppt





《《地质灾害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完》PPT课件.ppt(20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章第八章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1 1地质灾害概述地质灾害概述2 2地震灾害地震灾害3 3火山喷发灾害火山喷发灾害4 4斜坡变形破坏地质灾害斜坡变形破坏地质灾害5 5岩溶地面塌陷岩溶地面塌陷6 6地裂缝地裂缝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八章第八章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18.1 8.1 地质灾害概述地质灾害概述一、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其内涵一、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其内涵 定义定义 :是指由于是指由于地质作用地质作用(自然的、人为的或综合的)(自然的、人为的或综合的)使地质环境产生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累进的破坏突发的或累进的破坏,并,并造成人类生命造成人类生命 财产损失财产损失的现象或事件。的现象或事件。特点特点:
2、突发性、多发性、群发性、渐变影响持久:突发性、多发性、群发性、渐变影响持久 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八章第八章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内涵地质灾害的内涵:致灾的动力条件:地质作用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及人为地质作用。灾害事件的后果:只有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产生影响或破坏的地质事件才是地质灾害。2 灾变灾变:如果某种地质过程仅仅是使地质环境恶化,并:如果某种地质过程仅仅是使地质环境恶化,并没有破坏人类生命财产或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没有破坏人类生命财产或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只能称之为灾变。只能称之为灾变。区分地质灾害与灾变区分地质灾害与灾变四川汶川四川汶川512512
3、地震:地震:遇难:遇难:6922669226人人 受伤:受伤:374643374643人人 失踪:失踪:1792317923人人 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获悉:截至月日下午7时,地震已造成64人遇难,失踪75人,受伤人,其中重伤人。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八章第八章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3二、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特征二、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特征(一)地质灾害分类(一)地质灾害分类l 地质灾害的灾种范围地质灾害的灾种范围大致有大致有两种两种观点:观点:一是一是把由把由地质作用引起地质作用引起或或地质条件恶化导致地质条件恶化导致的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都划归为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崩塌、泥石流、都划归为地
4、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崩塌、泥石流、滑坡、地面沉降、地裂缝、土地荒漠化、海水入侵、滑坡、地面沉降、地裂缝、土地荒漠化、海水入侵、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八章第八章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部分洪水灾害、海岸侵蚀、地下水水位升降、部分洪水灾害、海岸侵蚀、地下水水位升降、水土环境异常与地方病、矿井突水溃沙、水土环境异常与地方病、矿井突水溃沙、岩爆、煤与瓦斯突出、冻土冻融、水库淤积、岩爆、煤与瓦斯突出、冻土冻融、水库淤积、水库及河湖塌岸、水库渗漏、特殊土类灾害、水库及河湖塌岸、水库渗漏、特殊土类灾害、冷浸田等近冷浸田等近3030种种灾害。灾害。4l地质灾害分类地质灾害分类 a.按空间分布状况分:环境地质
5、学环境地质学第八章第八章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陆地地质灾害陆地地质灾害海洋地质灾害海洋地质灾害地面地质灾害地面地质灾害地下地质灾害地下地质灾害海底地质灾害海底地质灾害水体地质灾害水体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二二是仅限于是仅限于以岩石圈自然地质作用为主导因素以岩石圈自然地质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而形成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崩塌、滑坡、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海水入侵、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海水入侵、特殊土类灾害等特殊土类灾害等十几种十几种。5b.按灾害的发生原因6C C、按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按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突
6、发性地质灾害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有火山、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主要有火山、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缓慢性地质灾害缓慢性地质灾害: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等。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等。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八章第八章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 冰岛南部霍尔斯沃德吕尔地区一座火冰岛南部霍尔斯沃德吕尔地区一座火山于当地时间山于当地时间2020日午夜开始喷发。随日午夜开始喷发。随后,冰岛民航管理部门宣布实行空中后,冰岛民航管理部门宣布实行空中交通管制交通管制 7二、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特征二、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特征(二)地质灾害特征(二)地质灾害特征1.1.地质灾害的必然
7、性与可防御性地质灾害的必然性与可防御性2.2.地质灾害的随机性和周期性(地质作用的周期性)地质灾害的随机性和周期性(地质作用的周期性)3.3.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渐进性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渐进性4.4.地质灾害的群体性和诱发性地质灾害的群体性和诱发性5.5.地质灾害的成因多元性和原地复发性地质灾害的成因多元性和原地复发性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八章第八章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 6.6.地质灾害的区域性地质灾害的区域性 7.7.地质灾害的破坏性和建设性地质灾害的破坏性和建设性 8.8.地质灾害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地质灾害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9.9.地质灾害人为成因的日趋显著性地质灾害人为成因的日趋显著性 10.
8、10.地质灾害防治的社会性和迫切性地质灾害防治的社会性和迫切性8四川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影响或持续10年 2009年2月11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宋广齐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会议上:强烈地震使极重灾区的山体普遍受到破坏,一些山体开裂的裂缝延伸长数百米,大量崩塌、滑坡积累了数十亿立方米的松散沉积物,地震灾区的一些滑坡、崩塌体、危岩体目前仍处于高位、高危状况,具有突发性强,势能大,摧毁力强,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可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9三、中国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三、中国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 东西分区、南北分带东西分区、南北分带:l海海拔拔4000m以以上上的的青青藏藏高高原原、寒寒冻冻作
9、作用用普普遍遍,冻冻胀胀、融沉、泥流、雪崩等灾害发育;(高原区)融沉、泥流、雪崩等灾害发育;(高原区)l第第一一级级和和第第二二级级阶阶梯梯地地貌貌过过渡渡带带,地地形形切切割割强强烈烈,山山地地地地质质灾灾害害,如如滑滑坡坡、崩崩塌塌、泥泥石石流流、水水土土流流失失分分布布广泛,灾度也高;(中部地区)广泛,灾度也高;(中部地区)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八章第八章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l西北诸省土地荒漠化作用强烈;西北诸省土地荒漠化作用强烈;l东部平原除土地盐渍化外,地面沉降、东部平原除土地盐渍化外,地面沉降、岩溶塌陷、地裂缝广泛发育;沿海诸省,岩溶塌陷、地裂缝广泛发育;沿海诸省,海水入侵、海岸侵蚀
10、等强烈发育。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强烈发育。10三大阶梯是中国地形总轮廓的真实写照。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三大阶梯是中国地形总轮廓的真实写照。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5000m之间,是最之间,是最高一级阶梯,也是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的东面和北面则是由一系列盆地和高原组成的第高一级阶梯,也是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的东面和北面则是由一系列盆地和高原组成的第二级阶梯,平均高度在二级阶梯,平均高度在10002000m之间;以大兴安岭之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太行山-巫山巫山-雪峰山为界,向东雪峰山为界,向东为海拔大多都低于为海拔大多都低于500m的低山、丘陵、平原区,构成了第三级阶梯。的低山、丘陵、平原区,构
11、成了第三级阶梯。118.2 8.2 地震灾害地震灾害 地震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岩石圈物质在地球岩石圈物质在地球内内动力作用动力作用下产生构造活动而发生弹性应变,当应变能量下产生构造活动而发生弹性应变,当应变能量超过岩体强度极限时,就会发生破裂或沿原有的破裂面超过岩体强度极限时,就会发生破裂或沿原有的破裂面发生错动滑移,发生错动滑移,应变能以弹性波的形式突然释放并使地应变能以弹性波的形式突然释放并使地壳振动壳振动而发生地震。而发生地震。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八章第八章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 全球每年要发生全球每年要发生500500万次地震绝大多数是万次地震绝大多数是人们感
12、觉不到的小地震。大地震相对较少,人们感觉不到的小地震。大地震相对较少,其中其中6 6级以上强震每年发生级以上强震每年发生1020010200次;次;7 7级级以上大震平均每年以上大震平均每年1818次,达到次,达到8 8级或级或8 8级以级以上的巨大地震每年平均上的巨大地震每年平均1212次。次。12一、地震活动概述一、地震活动概述(一)地震波(一)地震波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八章第八章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体波纵波又称初波(纵波又称初波(P波,波,PrimaryWave)固体或液体介质固体或液体介质横波又称为次波(横波又称为次波(S波,波,SecondaryWave)固态介质固态介质勒夫波(勒夫
13、波(Lovewave):地面做蛇形运动:地面做蛇形运动瑞利波瑞利波(Rayleighwave):垂直的平面内作椭圆运动,垂直的平面内作椭圆运动,面波:体波达到地面后激发的次生波。仅限于地面运动,向地面以下迅速消失。1314地震波监测结果示意图陈余道陈余道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p4015(二)地震的类型(二)地震的类型 按原因:按原因:天然地震天然地震:主要: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主要: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诱发地震诱发地震:主要:水库地震、深孔注水地震主要:水库地震、深孔注水地震 和爆破地震等。和爆破地震等。16 1.1.构造地震构造地震 地壳运动过程中,在地地壳运动过程中,在地
14、壳不同部位受到力的作用,壳不同部位受到力的作用,在构造脆弱的部位容易发生在构造脆弱的部位容易发生破裂和错动而引起地震。破裂和错动而引起地震。全球全球90%90%以上以上的地震属于的地震属于构造地震。构造地震主要由构造地震。构造地震主要由断层引起。断层引起。由内能转化为位能(柔性由内能转化为位能(柔性变形和断裂),再转化为动变形和断裂),再转化为动能,最后释放能量的过程。能,最后释放能量的过程。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八章第八章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172.2.火山地震火山地震 主要是由于地下岩浆的冲击或强烈爆炸产生地层的主要是由于地下岩浆的冲击或强烈爆炸产生地层的错动引起的。错动引起的。位于现代活动
15、火山带上的意大利、日本、印度尼西位于现代活动火山带上的意大利、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及堪察加半岛等最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亚等国及堪察加半岛等最容易发生火山地震。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八章第八章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 特点:特点:震源常局限于火山活动地区,震源震源常局限于火山活动地区,震源深度一般不超过深度一般不超过10km,地震震级较,地震震级较小,影响范围不大。火山地震数量不小,影响范围不大。火山地震数量不多,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多,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7%。18世界上大约90%的地震和全球80%最大的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大约17%全球最大的地震和世界上5%到6%的地震发生在阿尔卑斯带。而印尼就
16、处在这两大地震带之间,它东北面临环太平洋地震带,从苏门答腊岛到帝汶岛的西南则临近阿尔卑斯带。据美国地质调查局说,仅2009年一年,印尼就发生10次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19(二)地震的类型(二)地震的类型 3.3.塌陷(陷落)地震塌陷(陷落)地震 主要是在重力作用下,由于块体运动或地面、地下塌主要是在重力作用下,由于块体运动或地面、地下塌陷引起的。陷引起的。主要发生于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矿井下面以及山区。主要发生于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矿井下面以及山区。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八章第八章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特点:特点:震源很浅,影响的范围小,震级也不大,震源很浅,影响的范围小,震级也不大,因而传播不远
17、。这种地震为数很小,约因而传播不远。这种地震为数很小,约占地震总数的占地震总数的3 3。4.4.诱发地震诱发地震采矿、地下核爆破、水库蓄水或向地下注水采矿、地下核爆破、水库蓄水或向地下注水20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八章第八章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三)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三)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1.地震震级(地震震级(M,magnitude)l 以地震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总和来衡量,以地震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总和来衡量,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则震级越高。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则震级越高。l 里氏震级(查尔斯里希特):取距震中里氏震级(查尔斯里希特):取距震中100 km处由标准处由标准 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的
18、最大振幅的对数值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的最大振幅的对数值l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300km300km4%4%环太平洋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3%3%地震的垂直分布地震的垂直分布293031l全球约全球约80%80%的浅源地震、的浅源地震、90%90%的中源地震和几乎全部的中源地震和几乎全部深源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释放的能深源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释放的能量约占总释放能量的量约占总释放能量的80%80%。l 欧亚地震带为全球第二大地震带,释放能量约占欧亚地震带为全球第二大地震带,释放能量约占全球地震能量的全球地震能量的15%15%。此带以浅源地震为主,在帕米
19、。此带以浅源地震为主,在帕米尔、喜马拉雅分布有中源地震,深源地震分布于印尔、喜马拉雅分布有中源地震,深源地震分布于印尼岛弧。尼岛弧。l大洋中脊地震带主要分布于各大洋的中部大洋中脊地震带主要分布于各大洋的中部地带。多有地震仅产生于岩石圈内,震源地带。多有地震仅产生于岩石圈内,震源深度小于深度小于30k30k,震级绝大多数小于,震级绝大多数小于5 5级。级。l 大陆裂谷地震带也多发浅源地震,主要大陆裂谷地震带也多发浅源地震,主要发生在东非大裂谷、红海地堑、亚丁湾、发生在东非大裂谷、红海地堑、亚丁湾、死海、贝加尔湖及夏威夷群岛等地区。死海、贝加尔湖及夏威夷群岛等地区。32二、地震活动对人类的影响二、
20、地震活动对人类的影响3334二、地震活动对人类的影响二、地震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一)地震效应(一)地震效应 场地破坏效应、强烈地振动破坏效应 (二)地震灾害 地表错动和地裂缝、地面建筑物破坏 沙土液化,崩塌、滑坡,海啸 地面标高改变,洪水,火灾35二、地震活动对人类的影响二、地震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一)地震效应(一)地震效应 在在地地震震影影响响范范围围内内,地地壳壳表表层层出出现现的的各各种种震震害害及及破破坏现象坏现象称为称为地震效应。地震效应。1.1.场地破坏效应场地破坏效应 2.2.强烈强烈地振动地振动破坏效应破坏效应 地地震震波波直直接接建建筑筑物物破破坏坏的的现现象象,主主要要震震
21、害害,约约95%95%的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是由强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是由强 烈地振动造成的。烈地振动造成的。包括建筑物的包括建筑物的水平滑动、晃动及共振水平滑动、晃动及共振等造成的破坏。等造成的破坏。地震力对建筑物的作用:地震力对建筑物的作用:荷载荷载 地震周期(共振)对建筑物的影响:地震周期(共振)对建筑物的影响:36场地破坏效应场地破坏效应按形成条件和对建筑物的破坏形式与规模划分为:按形成条件和对建筑物的破坏形式与规模划分为:地面破裂效应地面破裂效应斜坡破坏效应斜坡破坏效应地基基底效应地基基底效应地震导致地震导致岩土体直接出现断裂或地裂岩土体直接出现断裂或地裂,跨越断裂或断裂附近的建筑
22、物及道路、跨越断裂或断裂附近的建筑物及道路、各种管线会因此而发生严重破坏。各种管线会因此而发生严重破坏。地震导致地震导致斜坡岩土体失去稳定斜坡岩土体失去稳定,触发各种斜坡变形或破坏,引起触发各种斜坡变形或破坏,引起斜坡地段的建筑物破坏,称为斜坡斜坡地段的建筑物破坏,称为斜坡破坏效应。因地震而引发的破坏效应。因地震而引发的崩塌、崩塌、滑坡、溜滑滑坡、溜滑等均属于斜坡破坏效应。等均属于斜坡破坏效应。主要表现为地震使主要表现为地震使地基岩土体地基岩土体产生振动压密、液化、变形或移产生振动压密、液化、变形或移位而导致位而导致地基承载力下降以致丧失地基承载力下降以致丧失,由此造成建筑物的破坏。,由此造成
23、建筑物的破坏。地基强烈沉降地基强烈沉降(软弱土层等)或不均匀沉降软弱土层等)或不均匀沉降(地层岩性或层厚不同)(地层岩性或层厚不同)地基水平滑移地基水平滑移:斜坡地基斜坡地基砂土地基液化:是地基失效的最常见形式砂土地基液化:是地基失效的最常见形式4.崩塌、滑坡5.海啸6.地面标高改变 洪水,火灾396.地裂(右侧抬升)7.水平错断的公路4011.路塌地面裂纹地塌路面变形41喷沙冒水喷沙冒水石破天惊扭曲的铁轨压力脊423.3.砂土液化砂土液化 在地震力作用下,饱水沉积物和表土的突然振动或扰动能够使看似坚硬的地面变成液状的流沙,砂粒悬浮于水中,土体完全丧失强度和承载能力。砂水悬浮液在上覆土层压力作
24、用下可冲破土层薄弱部位喷到地表,形成喷砂冒水现象。地震液化的条件地震液化的条件:1)距震中的一定距离,震级大干5级;2)地震区有未固结的具饱和水的沙层;3)沙土粒径0.021一lmm之间;4)最大液化深度可达2Om 43喷沙冒水喷沙冒水喷沙冒水喷沙冒水喷沙冒水喷沙冒水喷沙冒水喷沙冒水喷砂口喷砂冒水44现代强地震引起的沙土液化是很普遍的现象。如:现代强地震引起的沙土液化是很普遍的现象。如:19661966年年邢台地震邢台地震;1975;1975年营口一海城地震年营口一海城地震;1976;1976年唐山地震均引起年唐山地震均引起大范围的地下沙土液化。尤其大范围的地下沙土液化。尤其19761976年
25、年7 7月月2828日于河北省唐日于河北省唐山地区发生的两次灾难性强地震,震后数分钟大面积地区山地区发生的两次灾难性强地震,震后数分钟大面积地区沙土液化,开始喷水冒沙达数小时,引起地表开裂与下沉,沙土液化,开始喷水冒沙达数小时,引起地表开裂与下沉,最终使建筑物成片倒塌。最终使建筑物成片倒塌。20082008年年5 5月月1717日,由湖北省地震局专家组成的汶川地震第日,由湖北省地震局专家组成的汶川地震第1919震害调查组,在四川省郫县唐昌横山村一带,发现:震害调查组,在四川省郫县唐昌横山村一带,发现:一处近南北向分布、连续切过两处建筑墙体的地裂缝、一处近南北向分布、连续切过两处建筑墙体的地裂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灾害完 地质灾害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