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的水分》PPT课件.pptx
《《大气中的水分》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中的水分》PPT课件.pptx(10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海洋湖蒸发水汽输送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地下径流降水降水降水蒸发蒸发植物蒸腾植物蒸腾下渗下渗第四章大气中的水分 地球上水分循环过程对地-气系统的热量平衡和天气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凝结凝结(一)蒸发和凝结的基本原理蒸发和凝结的基本原理(二)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三)降水及人工影响天气降水及人工影响天气大气中的水分水、水汽、冰之间转换的物理过程水、水汽、冰之间转换的物理过程冰冰水水水汽水汽蒸发蒸发凝结凝结凝华凝华升华升华冻结冻结融化融化水汽是大气中唯一能由一种相转变为另一种相的成分(一)蒸发和凝结的基本原理1、水相变化4水相变化的判据:不同相态水分子的扩散速
2、率Nn 未饱和蒸发N=n 饱和动态平衡Nn 过饱和凝结Ee 未饱和蒸发E=e 饱和动态平衡Ee 过饱和凝结冰与水汽两相变化和平衡判据Ese 未饱和升华Es=e 饱和动态平衡Es e 过饱和凝华水的三种相态分别存在于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1)水只存在于0以上的区域,冰只存在于0以下的区域,水汽虽然可存在于0以上及以下的区域,但其压强却被限制在一定值域下。水水蒸发线升华线融解线水相变化的特点:巨大的能量转换潜热蒸发过程:较大动能水分子脱出液面使液面温度降低。如果保持其温度不变,必须自外界供给热量,这部分热量等于蒸发潜热L,L与温度t有如下的关系:水汽凝结:潜热将会全部释放出来,这就是凝结潜热。
3、在同温度下,凝结潜热与蒸发潜热相等。7冰的升华过程:冰升华为水汽消耗的热量包含两部分:冰融化为水所需消耗的融解潜热融解潜热=3.34105J/kg水变为水汽所需消耗的蒸发潜热 蒸发潜热=2.5106J/kg升华潜热Ls表示为:2、饱和水汽压影响饱和水汽压的因素是蒸发面:(1 1)温度、(2)性质(水面、冰面,溶液面等)、(3)形状(平面、凹面、凸面)影响因素之一温度19世纪克拉伯龙和克劳修斯分别用热力学理论推导出了纯水面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数学表达式:克拉伯龙克劳修斯方程E为饱和水汽压,T为绝对温度,L为凝结潜热,Rw为水汽的比气体常数L=2.5106J/kg,Rw=461J/kg K
4、,T0=273K,T=273+t,E0=6.11hPa(为t=0时,纯水平面上的饱和水汽压)克拉伯龙克劳修斯方程的适用性:水平液面经验公式:公式:L L是温度的函数是温度的函数(2)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改变量,在高温时要比低温时大。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暴雨总是发生在暖季。(1)空气温度的变化,对蒸发和凝结有重要影响。升温:升温:饱和空气饱和空气-未未饱和饱和-水面继续蒸发水面继续蒸发降温:降温:未饱和空气未饱和空气-饱和饱和-过饱和过饱和-多余水汽多余水汽凝结凝结蒸发面性质不同,水分子脱出蒸发面需克服分子引力也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蒸发面上的饱和水汽压也不相同。A冰面和过冷却水面的饱和水汽压过冷却:液
5、态水温度在冰点以下而不冻结的现象通常不易见到过冷却水,但是在自然界,特别是在云雾中较普遍存在(在-20-30以下不结冰)影响因素之二:蒸发面性质冰分子脱出冰面所受的束缚比水分子脱出水面的束缚大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存情况在云中很普遍冰晶效应如果实际水汽压处于两者的饱和水汽压之间:水滴不断蒸发而减小,冰晶因不断凝华而增大,在冰和水之间水汽转移现象。冰晶效应:这种由于冰水共存引起冰水间的水汽转移的作用蒸发凝华冰晶效应程度与其差值有关,差值越大,冰晶效应越显著。这种效应是混合云形成降水的重要理论之一。B溶液面的饱和水汽压溶液中的溶质使溶液内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纯水内分子间的作用力,使水分子脱离溶液面比脱离
6、纯水面困难。因此同一温度下,溶液面的饱和水汽压比纯水面要小,且溶液浓度愈高饱和水汽压愈小。这种作用对在可溶性凝结核上形成云或雾的最初胚滴明显,以溶液滴刚形成时较为显著,随着溶液滴的增大,浓度逐渐减小,溶液影响就不明显了。此外,水滴上的电荷对水滴表面上的饱和水汽压也有一定的影响:使饱和水汽压减小蒸发面形状不同,水分子受周围分子吸引力不同。影响因素之三:蒸发面形状A凸表面水分子受到引力最小,表面水汽压最大C凹表面水分子受到引力最小,表面水汽压最小B平表面水分分子的情况介于二者之间。原因:开尔文方程凸表面平表面凹表面曲面上蒸气压曲面上蒸气压平面上蒸气压平面上蒸气压球形液滴的半径球形液滴的半径凸面的曲
7、率愈大,即r越小,饱和水汽压愈大云雾中的水滴有大有小:大水滴半径大,饱和水汽压小小水滴半径小,饱和水汽压大小水滴因蒸发而逐渐变小,大水滴因凝结而不断增大凝结增长。特点:这一过程在水滴增长到半径大于1m时,曲率的影响就很小了。所以“凝结增长”只在云雾刚形成时起作用。3、影响蒸发的因素1802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Dalton通过大量试验数据,提出水面蒸发量与饱和水汽压差(e)成正比,与气压(P)成反比,且随着风速的加大而增大:C为与风速(W)有关的函数:C=f(W),具体关系需要通过实验测定。道尔顿蒸发定律的本质:水面蒸发模型影响因子之一:水源没有水源就不可能有蒸发,水/雪面、湿土、植被是蒸
8、发产生的基本条件。在沙漠中,几乎没有蒸发。影响因子之二:热源蒸发必须消耗热量,在蒸发过程中如果没有热量供给,蒸发面就会逐渐冷却,从而使蒸发面上的水汽压降低,于是蒸发减缓或逐渐停止。因此蒸发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热量的供给。实际上常以蒸发耗热多少直接表示某地的蒸发速度。在自然条件下,蒸发是发生于湍流大气之中,影响因素是湍流交换影响蒸发速度的主要因子有四个:水源、热源、饱和差、风速。影响因子之三:饱和差(E-e)蒸发速度与饱和差成正比。严格说,此处的E应由蒸发面的温度算出,但通常以一定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代替。饱和差愈大,蒸发速度也愈快。影响因子之四:风速大气中的水汽垂直输送和水平扩散能加快蒸发速度
9、。无风时,蒸发面上的水汽单靠分子扩散,水汽压减小得慢,饱和差小,因而蒸发缓慢。有风时,湍流加强,蒸发面上的水汽随风和湍流迅速散布到广大的空间,蒸发面上水汽压减小,饱和差增大,蒸发加快。除上述基本因子外,大陆上的蒸发还应考虑到土壤的结构、湿度、植被的特性等。实际蒸发量的计算公式较多,例如:绝对湿度水汽压水汽压 变化变化特征:双峰型和单波型双峰型:两个最高值两个最低值主要在大陆上湍流混合较强的夏季出现。单波型:水汽压与温度的日变化一致。海洋上、沿海地区和陆地上湍流不强的秋冬季节为多见。4、湿度随时间的变化9-1021-22双峰型原因:蒸发作用与湍流扩散作用相对强弱相对湿度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决定于气温
10、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温度日变化相反,最高值出现在清晨温度最低时,最低值出现在午后温度最高时。水水汽汽压压的的年年变变化化与温度的年变化相似:最高值出现在温度高、蒸发强的7-8月,最低值出现在温度低、蒸发弱的1-2月。相相对对湿湿度度的的年年变变化化一般以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某些季风盛行地区,由于夏季盛行风来自于海洋,冬季盛行风来自于内陆,相对湿度反而夏季大,冬季小。湿湿度度年年/日日变变化化特征有时会因天气变化等因素而遭破坏,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湿度平流。各地空气中水汽含量不一样,当空气从湿区流到干区时(称为湿平流),引起所经地区湿度的增加。当空气从干区流到湿区时(称为干平流),引起所经之处的湿度
11、减小。凝结:凝结:水汽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华:凝华:水汽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大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一般条件:5、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的条件条件1有凝结核或凝华核的存在条件2大气中水汽要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实际大气中只要水汽压达到或超过饱和水汽压,水汽就会发生凝结纯净空气中,水汽只有达到巨大(RH=800%)过饱和才会发生凝结大气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粒物质,它们容易吸附水分子,有利于水汽分子在其表面上的集聚,使其成为水汽凝结核心。凝结核:大气中能促使水汽凝结的微粒(气溶胶颗粒)凝结核直径一般为10-7-10-3cm,而且半径越大,吸湿性越好的核周围越易产生凝结。凝结核的存在是大气中水汽凝结的重要
12、条件之一条件1凝结核条件2水汽饱和或过饱和实际大气中总是存在凝结核的,能否产生凝结,关键取决于空气是否达到过饱和。空气团气温25,实际水汽压为20hPa,如何使该空气团水汽饱和?27使空气达到过饱和的途径有两种两种:(一)通过蒸发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实际水汽压饱和水汽压。通常情况下,水面蒸发作用虽然可以增大空气湿度,但并不能使空气中的水汽产生凝结。当冷空气流经暖水面时,暖水面蒸发的水汽较多,很容易在冷空气中达到饱和,从而产生凝结。秋冬早晨水面的蒸发雾(二)是通过冷却作用,减少饱和水汽压,使其少于当时的实际水汽压大气的冷却方式主要有如下四种:(1)绝热冷却: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因体积膨胀对外做功而
13、导致空气本身的冷却。随着高度升高,温度降低,饱和水汽压减小,空气至一定高度就会出现过饱和状态。这是云的形成主要方式。29(2)辐射冷却:指在晴朗无风的夜间,由于地面的辐射冷却,导致近地面层空气的降温。当空气中温度降低到露点温度以下时,水汽压就会超过饱和水汽压产生凝结。辐射雾辐射雾多发生在夜长、气温低的冬季。只要满足条件,在大部分地区均可形成。(3)平流冷却: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将热量传递给冷的地表,造成空气本身温度降低。如果暖空气与冷地面温度相差较大,暖空气降温较多,也可能产生凝结。平流雾 31(4)混合冷却:当温差较大,且接近饱和的两团空气水平混合后,也可能产生凝结。由于饱和水汽压随温
14、度的改变呈指数曲线形式,就可能使混合后气团的平均水汽压比混合气团平均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大。(一)蒸蒸 发和凝结的基本原发和凝结的基本原理理(二)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三)降水及人工影响天气降水及人工影响天气大气中的水分u一、地面的水汽凝结物u二、近地面层空气中的凝结u三、较高大气中的凝结云第二节 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一、地面的水汽凝结物(一)露和霜1、定义:晚间地表辐射冷却,贴近地表空气层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1)露:Td0时地面或地面物体上出现极其微小的水滴(2)霜:Td0时水汽直接在地
15、面或地物上凝华成白色的冰晶2、露与霜形成的气象条件:晴朗微风的夜晚晴朗:没有云产生的大气逆辐射,有利于地面或地物迅速辐射冷却。微风:使较厚的气层进行辐射冷却,保证有足够多的水汽供应凝结。无风时可供凝结的水汽不多风速过大时由于湍流太强,使贴地空气与上层较暖的空气发生强烈混合,导致贴地空气降温缓慢,均不利于露和霜的生成。霜和露都是好天气的标志:露水见晴天,霜重风晴天3、露的降水量:很少在温带地区夜间露的降水量约相当于0.1-0.3mm的降水层,但在许多热带地区却很可观,多露之夜可有相当于3mm的降水量,平均约1mm左右。露的量虽少,但对植物很有利,尤其在干燥地区和干热天气,夜间的露常有维持植物生命
16、的功用。例如,干旱沙漠中,植物可以依赖露水生长发育。4、霜和霜冻的区别:霜:指白色固体凝结物霜冻: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里,地面和植物表面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低温。有霜时农作物不一定遭受霜冻之害。有霜冻时可以有霜出现,也可以没有霜出现。预防的是霜冻而不是霜。预防措施:熏烟、浇水、覆盖巴西南部霜冻造成咖啡减产雾凇:是形成于树枝上、电线上或其它地物迎风面上的白色疏松的微小冰晶或冰粒。根据其形成条件和结构可分为两类:(1)晶状雾凇(2)粒状雾凇(二)雾凇和雨淞晶状雾凇粒状雾凇形成过程冰晶效应:过冷却雾滴蒸发,再由水汽凝华在物体表面的晶体上过冷却的雾滴被风吹过,碰到冷的物体表面迅速冻
17、结而成风速条件微风或静稳风速较大气温条件温度低于-15气温在-2-7是否有雾形成 有雾有雾特点及其产生的可能影响晶体与霜类似,结构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结构紧密,能使电线、树枝折断,对交通运输、通讯、输电线路有一定影响40雨淞:是形成在地面或地物迎风面上的透明的或毛玻璃状的紧密冰层。它主要是过冷却雨滴降到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地物上冻结而成的。雨凇的破坏性很大,它能压断电线、折损树木,对交通运输、电讯、输电以及农业生产都有很大影响。2008年南方严重的冰雪灾害二、近地面层空气中的凝结雾1、定义: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雾的等级划分标准,按水平能见度距离
18、划分:水平能见度距离:110公里轻雾水平能见度距离:1公里雾水平能见度距离:200500米大雾水平能见度距离:50200米浓雾水平能见度距离:50米的雾强浓雾2、形成雾的基本条件:(1)有使水汽发生凝结的冷却过程和凝结核的存在(2)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贴地气层中的水汽压大于其饱和水汽压时,水汽即凝结或凝华成雾。如气层中富有活跃的凝结核,雾可在相对湿度小于100时形成。此外,因为冰面的饱和水汽压小于水面,在相对湿度未达100的严寒天气里可出现冰晶雾。二、近地面层空气中的凝结雾3、雾的分类二、近地面层空气中的凝结雾辐射雾锋面雾气团雾冷却雾蒸发雾混合雾雾平流雾上坡雾辐射雾:(1)定义:由地面辐射冷却
19、使贴地气温降低到露点或露点以下,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所形成的雾(2)形成辐射雾的有利条件是: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天气晴朗少云风力微弱(1-3m/s);大气层结稳定(3)辐射雾的特征有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秋冬季居多;多在下半夜到清晨,日出前后最浓,白天辐射升温逐渐消散;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潮湿的山谷、洼地、盆地;辐射雾厚度几十米到几百米,平均150米左右,水平范围不大,分布不均,常零星分布。平流雾: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而逐渐冷却形成的形成平流雾的有利天气条件是:下垫面与暖湿空气温差较大;暖湿空气的湿度大;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7m/s);层结较稳定。二、近地面层空气中的凝结雾
20、辐射雾与平流雾的区别?三、较高大气中的凝结云气象卫星观测表明,地球上超过一半的面积被浮云所覆盖,对大气辐射过程和气候变化具有调节作用。极轨气象卫星全球图像48云是降水的基础,是地球上水分循环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环节。对流层中云的尺度、浓度、对流强度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够产生显著的降水,例如雨、雪、冰雹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液态水滴、固态冰晶及其混合物粒子组成的聚合体。云对太阳的散射能力较为均匀,呈白色,其底部与地表不接触。大气中凝结的重要条件:(1)要有凝结核的存在(2)空气达到过饱和(一)云的形成:过饱和主要是由空气垂直上升所进行的绝热冷却引起的。上升运动的形式和规模不同,形成的云的形状、高度也不同
21、,上升运动的方式:1、热力对流指地表受热不均和大气层结不稳定引起的对流上升运动。由对流运动所形成的云多属积状云。2、动力抬升指暖湿气流受锋面、辐合气流的作用所引起的大范围上升运动。这种运动形成的云主要是层状云。3、大气波动指大气流经不平的地面或在逆温层以下所产生的波状运动。由大气波动产生的云主要属于波状云。4、地形抬升指大气运行中遇地形阻挡,被迫抬升而产生的上升运动。这种运动形成的云既有积状云,有波状云和层状云,通常称之为地形云。(二)云的分类尽管云的形态千差万别,根据云的形成高度并结合其形态,国际分类法将云分为4族10属。我国将云分成3族11属。1、积状云(1)形成原因:热力对流(2)总体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气中的水分 大气 中的 水分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