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原理2》PPT课件.ppt
《《审计学原理2》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学原理2》PPT课件.ppt(18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审计学原理2008年9月南海泡沫经济事件l南海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711年的特许贸易公司,它的初始股本由承担政府约1000万英镑的短期国债组成。由于拥有与南美的贸易垄断权,且其特许权中包括从非洲向南美贩卖奴隶的内容,该公司的前景因此被描绘得十分辉煌。然而该公司自成立以来所期望的贸易潜力从未变成现实,向拉美渗透也因西班牙殖民地官员的不合作而未果,该公司管理层急切希望抓住一切商机,并多次进行商业策划,但收效甚微。1719年该公司又拟定了一项野心勃勃的计划:以增发股票来帮助政府实现债务转移,即兑换政府高达3100万英镑的三大类长期债券,来获得政府的支持和高额利息,同时赚取巨额股价盈余。由于南海公司对其
2、好处大作宣传,股价迅速上升。1720年1月3日南海公司股价为128英镑/股,5月2日升至335英镑/股,6月24日上升至1050英镑/股,该公司因此获利得到巨额盈余。当人们发现南海公司并无真实资本,便纷纷抛售该公司的股票,南海公司面临破产境地。许多陶醉在发财梦景之中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损失惨重。1720年8月25日至9月28日的一个月时间里,该公司股票从每股900英镑跌至每股190英镑,最后被迫宣告破产。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国会任命了一个由13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秘密查证的结果是:南海公司的会计记录严重失实,明显存在蓄意篡改经营数据的舞弊行为。于是委员会便聘请了精通会计实务的查尔斯司奈尔先生对南海
3、公司的分公司“索布里奇商社”(SawbridgeCompany)的会计帐簿进行了检查。这便视为民间审计的发端。经审计,司奈尔发现了该公司管理当局存在着会计欺诈行为(Ed-wards,1988)。第一章审计学概念审计学概念(一一)审计概念:审计概念: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概念:审计是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见课本)1、审计主体审计人2、审计客体被审计单位3、审计对象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目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4、审计依
4、据从事审计活动的准绳和尺度5、审计目标总目标是评价受托经济责任,一般目标是审查、确认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6、审计目的维护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调控7、审计职能对审计对象的监督、评价和鉴证8、审计本质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1、审计关系人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两权分离,企业所有权改革开放以来,企业两权分离,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企业所有者,想知道经营情况和和经营权分开,企业所有者,想知道经营情况和经济效益如何,就需要委托经济效益如何,就需要委托 审计(第三者)如下审计(第三者)如下图:图:经营者被审计人审计关系第三者 审计人委托关系 委托人 责任关系 所有者
5、3、审计基本特征:、审计基本特征:(1)独独立立性性 依依法法独独立立行行使使审审计计监监督督权权,不不受受任任何何单单位位和和个个人人的的干预,包括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性干预,包括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性 (2)权权威威性性 审审计计机机构构独独立立行行使使审审计计职职权权,不不受受任任何何干干预,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预,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 (3)公公正正性性 客客观观公公正正地地行行使使审审计计监监督督权权,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客观公正地提出审计报告或建议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客观公正地提出审计报告或建议l审计人员只有同时具备独立性、公正性,才能取审计人员只有同时具备
6、独立性、公正性,才能取信于审计委托人以及被审计人,才能真正树立审信于审计委托人以及被审计人,才能真正树立审计权威的形象计权威的形象 审计本质独立性l所谓独立性,是指审计人员公正不倚地进行审查并表达意见的状态。独立性是审计的重要特征。l形式上的独立性形式上的独立性l行政独立l.机构独立l.经济独立l业务上独立l伦理上独立l实质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性审计监督与经济监督的关系审计监督与经济监督的关系(一)审计与经济监督体系(一)审计与经济监督体系审计是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监督体系包括司法监督、审计监督、专业监督、单位监督。(二)审计监督与专业经济监督的关系审计监督与专(二)审计监督
7、与专业经济监督的关系审计监督与专业经济监督都是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业经济监督都是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能相互替代。们不能相互替代。主要区别在于:1、审计监督的独立性程度较高。2、审计监督的范围广泛。3、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大。名称名称主体主体依据依据环节及形式环节及形式地位地位司法监督司法监督司法机司法机关关国家法国家法律律事后监督,日常监督事后监督,日常监督裁决具有裁决具有极强的刚极强的刚性,最高性,最高层次层次审计监督审计监督审计机审计机关关审计标审计标准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日常定期监督日常定期监督较高层次较高层次专业监督专业监督财政、财政、税务
8、、税务、工商、工商、物价、物价、海关等海关等有关规有关规定定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日常监督日常监督中等层次中等层次单位监督单位监督单位最单位最高决策高决策者、所者、所属有关属有关职能部职能部门门有关规有关规定及自定及自己制定己制定的规律的规律日常性事前监督以及事日常性事前监督以及事中控制监督中控制监督最低层次最低层次(三)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的关系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联系表现在:1、二者的起源密切相关。2、二者的理论方法一致。3、二者的目的一致。审计与会计的区别表现在:1、产生的基础不同。2、本质不同。3、职能不同。4、执行机构不同。5、范围不同
9、。6、职责权限不同。7、方法不同。8、工作程序不同。第二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l第一节第一节 审计的起源与发展审计的起源与发展l一、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l(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基础l我国著名的会计审计学家杨时展教授认为:“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又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l1.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不断演进的,也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l2.资源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以及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早期形成的基本根据,也是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l3.资源财产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无法直接监督,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二、审计产生:l国家审计的产生l民间审计产生
10、l内部审计的产生二、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l1西周时期初步形成阶段。l2秦汉时期最终确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二是“上计”制度日趋完善。三是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l3隋唐至宋日臻健全阶段。隋唐的比部审计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开司法审计之先河。宋代专门设置“审计司”,是为我国“审计”的正式命名,从此,“审计”一词便成为财政监督的专用名词,对后世中外审计建制具有深远的影响。l4元明清停滞不前阶段。元代取消比部,户部兼管会计报告的审核,独立的审计机构即告消亡。明清设置都察院,但其行使审计职能,却具有一揽子性质。5中华民国不断演进阶段。1912年在国务院
11、下设审计处,1914年北洋政府改为审计院,同年颁布了审计法。l6新中国不断振兴阶段。1978年以前,我国没有设置独立的国家审计机关。*我国近代审计的产生和发展l1982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我国建立审计制度,1983年9月成立了我国国家审计的最高机关审计署,在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置各级审计机关。1985年8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1998年11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199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实施,在法律上确立了政府审计的地位;2000年1月,审计署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2000年8月,审计署发布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等五项具体准则;2
12、003年12月,审计署发布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准则等五项具体准则;2004年2月,审计署发布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准则;2006年2月28日八届人大九次会议通过了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并予以发布实施,为政府审计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三、西方审计的发展1、西方国家审计的发展l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完善,形成了以下几种形式:l立法系统的国家审计机关,世界上比较普遍,如美国的总审计局、加拿大的审计署。l行政系统的国家审计机关,如罗马尼亚由总统直接领导的高级检察院。l司法系统的国家审计机关,如法国的审计法院。l既不属于立法系统也不属于行政系统的国家审计
13、机关,如日本的会计检察院,直接对天皇负责。l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审计在审计理论和实务上有了较大的发展,把经济监督和经济管理结合起来,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现代的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绩效性审计方面发展。2、西方民间审计的发展l西方民间审计起源于英国,详细审计或英国式审计。l美国会计师突破详细审计的做法,创立了资产负债表审计,称为美国式审计。以后发展到对以损益表为中心的整个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财务报表审计。3、西方内部审计的发展l1844年,英国颁布了股份公司法,明确国定在企业内部实施审计监督制度。l1941年,美国已成立了“内部审计师协会”,后发展为国际组织。l1970年,美国开始授予注册
14、内部审计师职称。第三节第三节 审计的范围和任务审计的范围和任务l一、审计的范围审计的范围l(一)以被审计单位的(一)以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活动财政财务活动”为审计为审计对象,称为财政财务审计。对象,称为财政财务审计。l(二)以被审计单位的(二)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为审计对象,为审计对象,称为经济效益审计。称为经济效益审计。l(三)以被审计单位对(三)以被审计单位对“财经法纪的遵守情况财经法纪的遵守情况”为审计对象,称为财经法纪审计。为审计对象,称为财经法纪审计。l(四)以被审计单位的(四)以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活动管理活动”为审计对象,为审计对象,称为管理审计。称为管理审计。l(
15、五)以被审计单位的(五)以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业务经营活动”为审计为审计对象,称为业务经营审计。对象,称为业务经营审计。l二、审计的任务l1、审查财政预算和信贷计划的执行情况l2、审查会计账目和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正确l3、审查财务业务活动l4、审查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的手段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妥善l5、审查财经纪律的遵守情况第四节第四节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l一、审计的职能l审计的职能是指审计作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客观事物,其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功能。审计有以下职能:l1、经济监督“经济卫士”“经济警察”l2、经济鉴证“经济裁判”l3、经济评价“经济医生”二、
16、审计的作用审计的作用,是指审计机构履行审计职能完成审计工作任务,所发挥的作用。l促进作用l制约作用审计职能与审计作用的关系。l它们的联系反映在:l审计职能是指审计所具有的内在功能,审计作用是指审计职能履行后所产生的社会影响。l它们的区别反映在:l1、前者表现了审计内在的本质性的机能,后者反映了审计外在的现象性的社会用途;l2、前者通常很少发生变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后者容易发生变动,会因为运用审计的外在社会条件不同而不同;l3、前者不易观察,不同的认识水平就有不同的认识成果,后者可以通过对现实的分析、考察得出;l4、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两者有因果关系;l5、先有审计职能,后有审计作
17、用。第五节第五节 审计假设审计假设l一、审计假设的概念l审计假设是指对审计理论和实务中产生的一些尚未确知的事物,根据正常的逻辑推理进行判断和假定,它是建立审计制度的前提,是实施审计推理的依据。二、审计假设的特征l1、实用性l审计假设是一种公理,是审计实践经验的结晶,有较高的正确性,具有实用性的特点;l2、可操作性l审计假设是对审计实践的理性认识,可以用来指导审计实务工作,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l但是审计假设指导审计实务的有效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特殊情况下不一定有效,随着审计实务的发展,原来的一些假设也可能失去作用,必须不断进行修正或提出新的假设。三、审计假设的内容(一)毛茨和夏拉夫的基
18、本假设(二)托马斯李的审计假设(三)费林特的审计假设第二章第一节国家审计机关第二章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第一节国家审计机关国家审计署领导l1、审计长是审计署的行政首长。审计署自1983年成立以来,先后有四任审计长,其任期分别是:ll于明涛1983年6月至1985年3月l吕培俭1985年3月至1994年5月l郭振乾1994年5月至1998年3月l李金华1998年3月至今lll审计署机关编制352人,共设置14个厅、司,其中,综合部门5个,业务部门9个。l还设有不列入机关公务员编制的后勤部门和直属事业单位7个。l审计署根据工作需要,在国务院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设有25个派出审计局,编制316人;在全国
19、18个中心城市设有特派员办事处,编制2710人。派出审计局和特派员办事处均由审计署垂直领导,人、财、物等由审计署直接管理,对审计长负责并报告工作,具体工作事项同审计署有关司对口联系和管理。一、国家审计机关:一、国家审计机关:依法代表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审计依法代表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审计依法代表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审计依法代表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审计权,包括: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权,包括: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权,包括: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权,包括: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具有宪法赋予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级人民政府具有宪法赋予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级人民政府具有宪法赋予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级人民政府具有宪
20、法赋予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一)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一)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一)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一)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 国家审计机关国家审计机关从职能上讲从职能上讲从职能上讲从职能上讲对外行使权力的组织对外行使权力的组织对外行使权力的组织对外行使权力的组织对内管理事务的机构对内管理事务的机构对内管理事务的机构对内管理事务的机构从地域而言从地域而言从地域而言从地域而言中央国家审计机关中央国家审计机关中央国家审计机关中央国家审计机关地方国家审计机关地方国家审计机关地方国家审计机关地方国家审计机关从组织形式看从组织形式看从组织形式看从组织形式看 常设机构常设机构常设机构常设机构派出机构派出机构派出
21、机构派出机构(二)国家审计机关职责(二)国家审计机关职责(二)国家审计机关职责(二)国家审计机关职责: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国家机关,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国家机关,应完成职能任务和应承担责任。应完成职能任务和应承担责任。1 1、国家审计机关基本职责是:、国家审计机关基本职责是:(1 1)审计监督国家财政收支。)审计监督国家财政收支。(2 2)审计监督与国有资产有关财务收支。)审计监督与国有资产有关财务收支。2 2、国家审计机关具体职责是:、国家审计机关具体职责是:(1 1)审计监督财政预算、决算执行情况,预算外资金管理使用。)审计监督财政预算、决算执行情况,预算外资金管理使用。(2
22、2)审计监督中央银行财务收支,有及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和损益。)审计监督中央银行财务收支,有及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和损益。(3 3)审计监督国家事业组织财务收支。)审计监督国家事业组织财务收支。(4 4)审计监督国有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审计监督国有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5 5)审计监督国家建设项目预、决算。)审计监督国家建设项目预、决算。(6 6)审计监督政府部门管理、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监督政府部门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社会捐赠资金及其他资金、基金财务收支。资金及其他资金、基金财务收支。(7 7)审计监督国际组织和国外、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政收支。)审计监督国际组织和国
23、外、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政收支。(8 8)审计监督国家特定项目支出。)审计监督国家特定项目支出。(9 9)审计监督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审事项。)审计监督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审事项。(1010)审计监督内审、民审的指导和监督,还有一些特殊规定。)审计监督内审、民审的指导和监督,还有一些特殊规定。(三)国家审计机关的权限:(三)国家审计机关的权限:(三)国家审计机关的权限:(三)国家审计机关的权限:审计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审计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1 1、要求提供,报送资料权,监督检查权。、要求提供,报送资料权,监督检查权。2 2、调查取证权,采取临时强制措施权。、调查取证权,采取临时强制
24、措施权。3 3、通报或公布审计结果权,经济处理。、通报或公布审计结果权,经济处理。4 4、行政处罚权,建议纠正违法规定权。、行政处罚权,建议纠正违法规定权。5 5、建议行政处分权,建议刑事处分权、建议行政处分权,建议刑事处分权。(四)西方国家审计机关:(四)西方国家审计机关:(四)西方国家审计机关:(四)西方国家审计机关:1 1、机构、机构:立法立法 司法司法 行政行政 2 2、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它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下的非政府组织,起发它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下的非政府组织,起发于于19531953年,长期筹备于年,长期筹备于19681968年在东京宣告正式成立。年在东京
25、宣告正式成立。世界上有世界上有160160多个国家,我国于多个国家,我国于19831983年年9 9月月正式加入国际审计组织。正式加入国际审计组织。四大会计师事务所l l“四大”是指:普华永道(PWC)、毕马威(KPMG)、德勤(DDT)、和安永(ErnestErnest)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l l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原来的普华原来的普华国际国际会计公司(会计公司(PriceWaterhousePriceWaterhouse)和永道国际会计公和永道国际会计公司(司(CoopersCoopers LybrandLybrand)于于19981998年年7 7月月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审计学原理 审计学 原理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