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增殖资源学名词解释及思考题.docx
《2018增殖资源学名词解释及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增殖资源学名词解释及思考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增殖资源学整理名词解释、填空、选择题、连线题或填图题和论述题思考题1增殖渔业与养殖业、捕捞业的关系与异同2对虾、鲍鱼、扇贝、海参、海带、海蜇的生活史3真鲷、对虾、鲍鱼、扇贝、海参人工育苗的流程与关键步骤4真鲷、对虾、鲍鱼、扇贝、海参增殖放流的一般方法与主要步骤5人工礁诱集鱼虾等的一般机理6河口生态系的特征及其与增殖间的关系7海藻与海草群落生态特征与作用8海流的生态意义及其与海洋渔业的关系9资源增殖的基本模式(Russel,Malthus,Logistic)10如何理解Russel增殖公式11海蜇的外部形态及其放流方法12有关名词概念:渔业资源增殖,海洋牧场,栽培渔业,潮间带,河口湾,寒流,暖流
2、,温跃层,人工礁、鱼礁性、单位人工鱼礁、马尔萨斯增殖,逻辑斯谛增殖,标志放流、生物学零度、有效积温、矶烧、异型世代交替、同型世代交替、阴干刺激、夏眠一、名词解释1. 渔业资源增殖:广义地,渔业资源增殖是指用人工措施放流苗种或人工栽培、科学管理、收获以及对渔场环境改造与保护等方法,使水产资源再生产,类似于农牧业的一种渔业方式。 2. (新增)栽培渔业:一面增殖,一面捕捞,使渔业资源永久延续。或将对象生物按人们的意志加以增殖后再进行捕捞的渔业方式。3. 潮间带:指落潮时定期暴露于空气中,而涨潮时又淹没于水中的沿岸区。具有岩岸、沙滩和泥滩,甚至是珊瑚礁和红树林等多种生态系统。4. 河口湾:河口区是海
3、水和淡水交汇混合的部分封闭的沿岸海湾,它受潮汐作用的强烈影响。河口湾(estuary)除真正的河口外,还包括半封闭的沿岸海湾、潮沼(tidal marshes)和沿岸沙坝后面的水体。5. 寒流: 寒流是指水温低于流经海区水温的海流,通常是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如千岛寒流。寒流一般低温低盐,透明度较小。6. 暖流:暖流是指水温高于流经海区水温的海流,通常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如黑潮暖流。暖流一般高温高盐,透明度也较大。7. 人工礁:最初的人工礁是以诱集鱼类,造成渔场,以供人们捕获为目的,而且主要以鱼类为对象。所以称为人工鱼礁。当前人工礁的概念:是一种人为设置在水域中的构造物,它是以捕获水生生物或增
4、殖保护为目的的渔场设施。8. 鱼礁性:鱼对礁石的行为反应和相对位置关系,因不同鱼种和各成长阶段而有差异,这种差异即称之为鱼的鱼礁性。根据鱼与鱼礁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将鱼归结为三类型。接触、隐蔽、饵料; 视觉、接触; 水流、振动9. 单位人工鱼礁:(400m3)达到400空立方米的鱼礁我们称为单位人工鱼礁。10. 马尔萨斯增殖:假设环境因素一定时,种群的瞬时增殖速率与该时刻的个体数成正比。马尔萨斯增殖亦被称为与密度无关的增殖。 11. 逻辑斯谛增殖:假设rt=r(1-Nt/k),k为环境负荷量或环境容纳量,则,逻辑斯谛增殖也叫作与密度有关的增殖。12. 标志放流:将带有标志物或其他标记的水生生物放
5、回水域中,再根据回捕的时间、地点来研究渔业资源的一种方法。13. 生物学零度:生物开始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14. 有效积温:超过生物学零度的培育水温累加到一定程度,生物的生殖腺才能达到性成熟。也就是说培育水温减去生物学零度累计总和就称为有效积温。15. 矶烧:在高水温、低营养盐的海况下,大型海藻死亡率急剧增高,浅海区的海中林(海藻群落)大面积减少的现象。(由于环境恶化(如高水温,低营养盐海况)造成海藻群落荒漠化的现象成为矶烧。)16. 异型世代交替:在生活史上孢子体和配子体外表悬殊。根据两个世代的形态、大小和有无独立生活机能,又可分为:苔藓型世代交替、蕨类型世代交替、和种子植物型世代交替。17
6、. 同型世代交替:在生活史上孢子体和配子体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完全一样,并且都能独立生活,这种世代交替为同型世代交替。 18. 阴干刺激:无脊椎动物诱导产卵的一种方法。达到性腺成熟后,从水中捞出,在遮光、潮湿,一定时间条件下干露以刺激其产卵的刺激方法。19. 海洋牧场:海洋牧场是一个新型的增养殖渔业系统,即在某一海域内,建设适应水产资源生态的人工生息场,采用增值放流和移殖放流的方法,将生物种苗经过中间育成或人工驯化后放流入海,利用海洋自然生产力和微量投饵育成,并采用先进的鱼群控制技术和环境监控技术对其进行科学管理,使其资源量增大,有计划且高效率的进行渔获。温跃层:位于海面以下100200
7、米左右的,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薄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20. 夏眠:到2-4月后,20-30度时海参会向更深的海底迁移。由于在新的地方缺少食物,所以海参只好进入夏眠状态,这是生物为适应环境而养成的习惯。二、思考题1 (新增题)增殖渔业与养殖业、捕捞业的关系与异同增殖渔业介于养殖业与捕捞业二者之间,与二者有本质区别。三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人工干预程度的高低,表现在场所和饵料的性质上。捕捞业的鱼类生长场所完全是自然场所,饵料为天然饵料。养殖业与其相反,场所为人工建造和划定,饵料为人工饲料,如扇贝、鲍鱼的筏式养殖。而增殖渔业介于这两者之间,有部分人工干预,它主
8、要通过两个基本途径实现:一是将苗种与亲体放流至适宜的栖息场所,利用天然饵料培养,以此来增加渔业资源量。二是建设人工礁或海中林,以扩大水域容纳量,对增殖场进行改良和建造。三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渔业资源,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2 对虾、鲍鱼、扇贝、海参、海带、海蜇的生活史A对虾生活史:受精卵-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幼虾-成虾B鲍鱼生活史:受精卵-胚胎发育-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初期匍匐幼虫-围口壳幼虫-上足分化幼虫-稚鲍 幼鲍-成鲍C扇贝生活史:受精卵-胚胎发育-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壳顶幼虫-稚贝-幼贝-成贝 D海参生活史:受精卵-胚胎发育-耳状幼体-樽形幼体-五触手幼体-稚参-幼
9、参-成参E海带(异型世代交替)生活史:孢子体(叶状体)-游孢子-配子体-(精子和卵子)-接合体-孢子体(芽体)-幼叶体F海蜇生活史:受精卵-浮浪幼虫-螅状幼体-蝶状幼体-幼蜇3(新增题)真鲷、对虾、鲍鱼、扇贝、海参人工育苗的流程与关键步骤A.真鲷n 首先在育苗池中培育,饲喂由小球藻培育的轮虫。n 鱼苗长到一定大小即进行中间培育,随鱼苗的生长饵料的大小和成分改变,不同饵料的投喂顺序为轮虫、桡足类、卤虫无节幼体、卤虫成体、冷冻糠虾、杂鱼。B 对虾n 亲虾的选择:最好选择本地种,尽量用野生个体。n 受精卵清洗:亲虾在产卵槽中产卵后,将其拿出,停止灌气,使卵下沉,然后打开下部排水口,使卵流入回收槽里,
10、用较大网目的网过滤掉较大的垃圾,回收得到的卵经过洗净后转移至饲育槽里。n 对虾饵料种类随其生长而变动,在无节幼体和蚤状幼体时期投喂硅藻、酵母或四列藻,糠虾幼体时期可开始投喂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后期幼体可投喂冷冻糠虾和混合饲料。C 鲍鱼1) 亲鲍的升温蓄养:亲鲍的壳长应大于8cm,雌雄比例为4:1。密度为20-25只/m3,每天升温1至20度恒温,需要连续充气,保证充足的溶解氧含量(5mg/L),每2天投喂1次饵料。2) 诱导刺激与采卵:产卵诱导刺激有紫外线照射法、活性炭处理海水法、过氧化氢法和阴干刺激法。采卵过程如下:阴干后用紫外线照射海水并升温,此时将雌雄分开,雌雄排放卵或精液后,给卵授精,
11、最后用40目筛过滤得到受精卵。3) 洗卵与幼体培育:洗卵在受精后20-30分钟,卵子全部下沉后将中上层水换掉3/5,然后加入新鲜海水。洗卵要进行8-10次。浮游幼虫的管理:水温18-20,担轮幼虫密度以15-20个/ml为宜。每隔2小时换水1/2-1/3或采用流水培育。担轮幼虫到面盘幼虫需经过多次选优。4) 稚鲍的培育:受精卵经72h发育至面盘幼虫后期,投放采苗板采苗,并向池内加GABA。采苗后应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一半水量。补充饵料,具体方法是适当增加营养盐使底栖硅藻连续生长繁殖,或用新的采苗板进行插板。敌害的清除:可用2ppm敌百虫毒杀桡足类等敌害。日常管理要注意换水测水温、测pH值、溶解
12、氧和盐度,若发现池壁水线以上有稚鲍,应及时倒入池中,防止干死。 5) 幼鲍的中间培育:当稚鲍长到4-6mm,加入氨基酸甲酸乙酯海水溶液刺激幼鲍,抖动采苗板使其脱落。换水量为水体的5-8倍,饲养密度随着个体长大逐渐稀疏。D 扇贝1) 亲贝暂养成熟:亲贝投喂新月菱形藻等单细胞藻类,同时辅助投喂螺旋藻扇贝饵料。2) 产卵与孵化:雌雄亲贝分池阴干诱导1h,随后置于10.5的水池中,排放后人工授精。孵化水温为10.5,人工搅池半小时1次,至形成D型幼虫全部上浮为止。3) 幼体培育:每天换水一半,连续充气,每天升温1至16。饵料以湛江叉鞭金藻为主,初期一天投饵2-3次,后期一天6次。4) 投附着基:70-
13、80%为眼点幼虫时投放附着基,每天换水2次,附着稳定后连续充气,逐渐加大充气量,投饵主要为金藻类、新月菱形藻和小球藻。稚贝出池前6天逐渐降温。5) 稚贝中间培育:稚贝培育分为三级育成,一级育成:0.6mm-壳高0.3-0.4cm的稚贝;从壳高0.3-0.4cm的稚贝育成至0.7cm的幼贝;三级育成:从0.7cm的幼贝育成至3cm的幼贝E 海参1) 亲参采捕蓄养:每天换水2次,一般不投饵。2) 采卵与孵化:采卵可用自然产卵、阴干流水刺激法和升温诱导法。3) 幼体培育:初耳幼体选优可用虹吸法、浓缩法和拖网法,耳状幼体培育使用的饵料有盐藻、角毛藻等。幼体从耳状幼体长成为樽状幼体、五触手幼体后投放附着
14、基进行稚参培育。4.真鲷、对虾、鲍鱼、扇贝、海参增殖放流的一般方法与主要步骤A真鲷:13放流苗种考虑的问题l 当前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成本l 从放流的目的出发,必须提高成活率l 放流苗种对放流后的适应能力放流场所的条件l 风平浪静,有藻场、砂泥和岩礁l 放流后不可能立即被大量捕获l 可得到当地渔业组织的协助l 天然鱼获量较少,效果易见放流标志l 仔、稚鱼期:520mm,生理标志l 幼鱼前期:4060mm,切除腹鳍l 幼鱼后期:60120mm,标志牌标志音响训练以聚集鱼类食饵l 300赫兹(2003000赫兹)l 400赫兹l 100赫兹B对虾:放流品种: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放流增殖的条件
15、: 环境容纳量:资源量减少的原因是补充量不足时,人工放流才有意义。 海域的食物链状况:敌害生物、饵料生物、竞争生物。 移植增殖:全面了解移植种类的生态习性与生活习性,放流海域的环境条件,以及移植放流的潜在风险。 放流的苗种必须是健康无病的。放流海区的选择: 海区底质:中国对虾多在泥或泥沙质海区活动;日本对虾则在细砂质或砂泥质海区活动。 盐度:中国对虾仔虾喜低盐海区,最低达0.86;日本对虾比之适盐稍高为4.2。 放流场附近不应有大型盐场和养虾场的扬水站,以免放流虾苗被损伤。 应选择敌害生物少的海区和季节组织放流。鲈鱼苗、弹涂鱼、小型虾虎鱼类和蟹类都捕食虾苗。放流数量的确定:根据往年放流数量和回
16、捕率来定。放流虾苗的标志方法: 剪尾肢法:用剪刀剪去一侧尾肢,15-20天便可复原,不宜做长期标志; 剪眼球法:剪去或用烧红的镊子夹伤一侧眼柄。 生物染色法:无毒生物染料注射到虾体肌肉。 标志牌法:阿特金(Atkin)标志法。 个体差异统计法:适用于放流早期 荧光标志法增殖放流的回捕对虾放流的一般流程中间培育 体长3cm 测量称重 放流 海上放 开闸放中国对虾增殖放流的流程苗种海区规格干称计数装苗运输放苗后期管理(清除病害等)C鲍鱼:鲍鱼的增殖技术 增殖区的选择 放流规格及密度: 2.5cm;10个/m2 苗种播放时间:春季投苗最好是5月中旬,秋季应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完。 放流方法:(
17、1)带附着板放流(2)附石投入法(3)撒播放流前后的管理 日常观察记录:投苗l0天后,潜水观察鲍苗活动情况和分布情况,以后经常下海观察鲍苗的分布及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特别是风暴过后,更应注意观察。根据平常观测,绘制出鲍苗分布海图,以便于以后的收获。 清礁投石,移植海藻: 敌害及防治:主要是在小鲍苗阶段进行预防,特别是在鲍苗下海时,若增殖区域的敌害是夜行性,以白天下海最好,相反在夜间下海。另外,也可以由潜水员在水下拣除敌害生物或者使用诱捕器捕捉。D扇贝:海区自然环境条件调查1) 海水主要理化因子:水深,水温,盐度,溶解氧 ,透明度,pH,氨氮。2) 初级生产力 (叶绿素 a) 3) 底质:样品
18、按国家底质调查规范,进行底质粒度分析。4) 敌害生物调查:深水区采用拖耙取样调查;浅水区,由潜水员下水套框调查。 海区选择1) 水温:盛夏水温不能超过26,23水温的时间不宜长,适宜水温520。2) 底质:应选择1mm粗砂砾占70%以上, 0.1mm以下细砂泥占30%以下的海区。3) 水深:虾夷扇贝栖息水深660米,底播区的水深2030米为宜。4) 表层水温24,最低约1,年平均水温约11,透明度为1016米,盐度在3032之间。底播规格、密度、时间、方法 1) 底播规格:壳长在2.53cm。日本底播苗种规格 4占 95%。(表2)2) 底播密度:以8枚/m2为宜,密度过高,成活率低,但密度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增殖 资源 名词解释 思考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