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六构与特点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下达标练.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六构与特点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下达标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六构与特点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下达标练.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1414 讲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下达标练课下达标练(时间:45 分钟 满分: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自然经济正式形成 B农业动力和工具革新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解析:选 B。材料中现象是自然经济的表现,故 A 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原因,故 B 项正确;土地私有制并非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故 C 项
2、错误;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因素,故 D 项错误。2汉代盐铁论水旱中说道:“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做多,农夫乐事劝功。 ”材料说明汉代( )A农民具有少劳作也必须多收获的意识B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C灌钢技术加速了铁农具的推广普及 D铁农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解析:选 B。 材料反映的是铁器的使用,推动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农民具有少劳作也必须多收获的意识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说明铁器的使用,推动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反映的是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故 B 项正确
3、;灌钢技术出现在南北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铁农具推广,故 D 项错误。3下图所示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初期对地方行政设置做出重大调整 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 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A汉朝 B宋朝 C唐朝 D明朝解析:选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地方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郡国并行制,符合“初期对地方行政设置做出重大调整”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汉武帝“盐铁官营”符合“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开通丝绸之路符合“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
4、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故 A 项正确, B、C、D 三项错误。24据相关材料记载,明朝的宏观经济情况为:农业占明朝 GDP 比重平均为 88% ,手工业和商业最高时也没有突破 20%; 政府税收占 GDP 比重为 3% 9% ,平均为 5%。根据材料推断当时明朝( )A田赋收入是财政收入的大宗 B经济总量长期雄踞世界第一C推行农工商共同发展的政策 D黄金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解析:选 A。根据材料可知,农业占明朝 GDP 比重较高,故 A 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经济总量长期雄踞世界第一,故 B 项错误;古代王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指出黄金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故 D 项错误。5
5、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 )朝代秦汉唐宋元明清次数37549387451351055344频率0.85次/年1.7次/年2.7次/年5.31次/年18.5次/年18.9次/年A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 B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C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D农业生态治理环境逐步恶化解析:选 C。材料反映的是明清自然灾害次数比前朝多,但不能体现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低,故 A 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出灾害地点在南方还是北方,故不能体现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故 B 项错误;从明清时期自然灾害的次数和频率远超前朝,可知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侵扰
6、,故 C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对生态环境的治理,故 D 项错误。6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 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 )A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 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解析:选 A。据材料“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 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可以得出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故 A 项正确;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有绝对化的倾向,故 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古代妇女的地位的
7、信息,故 C 项错误;农业社会的主要劳动力是3男子,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不合题意,故 D 项错误。7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 455%,以北占到 5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 591%,以北则为 409%。这一变化( )A导致丝绸之路的受阻 B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 D加剧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解析:选 C。 “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可知主要是反映全国经济情况的描述,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故 A 项错误;从户口的数量来看,虽然有变化,但不足以说明政治
8、中心南移,故 B 项错误;通过唐宋南北户口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北宋时期南方的户口增加,而北方相对减少,南北经济的结构有所变动,故 C 项正确;材料仅有户口数量,没有土地占有量的统计,故无法确定人地矛盾的情况,故 D 项错误。8下表是不同时期府的南北地理分布情况统计表。出现表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历史时期中原王朝府的地理分布情况 府数比例府数比例 府数 比例 府数比例府数比例 府数比例北770%844.44%2943.29%1335.14%3320.50%8437.84%南330%1055.56%3856.71%2464.86%12879.50%13862.16%A政治中心南
9、移 B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C经济重心转移 D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解析:选 C。材料没有涉及到政治中心南移,并且元明清时期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故A 项错误;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在一定时期会影响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南方行政区划的增多,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南方地区经济不断发展,相应在政治上的表现则为南方的行政区划不断增多,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故 D 项错误。9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 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 ”该措施( )A阻碍了经济发展 B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4C动摇了农本观念 D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解析:选 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必考 部分 第六 特点 14 古代 中国 农业 手工业 达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1096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