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懂透_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探究_朱俊来 .docx
《通懂透_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探究_朱俊来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懂透_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探究_朱俊来 .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通懂透 - 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探究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朱俊来 【摘要】 本文着重论述了 “ 通、懂、透 ” 的文言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先读通课文, 再读懂大意,最后读透课文。 【关键词】 文 言 文 通 懂 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版)明确指出: “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 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 教师可尝 试运用“ 通、懂、透 ” 教学模式,让学生逐 步感受优秀文化的熏陶,领悟文化遗产 的精髓。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 “ 通、懂、 透 ” 的教学模式做个探析。 一、 通:读准字音,掌握句读 (一 ) 读准字音 先初读课文,再标注读音,接着扫除 疑难字读音,最后
2、通读课文。做好这 “ 四 步走 ” ,教师只需略作纠正和强调。 (二 ) 掌握句读 句读就是句子的停顿,列举几种常 见句读。 1. 主谓中间停顿 :其岸势 /犬牙差互。 2. 动宾之间停顿 :忘 /路之远近。 3. 句首状语后停顿 :昔 /海忠介治河。 4. 谓语与补语间停顿:骈死 /于槽枥 之间。 5. 复音词在古汉语中常常是两个单 音词,中间需要停顿 :其 /实味不同。 6. 句首虚词有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作用,需停顿 :盖 /竹柏影也。 文言句子停顿也出现特例。 “ 潭中鱼 可百许头 ” 译成 “ 小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 百来条 ” ,则 “ 潭中鱼 /可百许头 ” 。译成 “ 在小石潭中
3、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 ,则 “ 潭 中 /鱼可百许头 ” 。 教师可采用范读或播放名家录音, 让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 二、 懂:读懂文意,释字译句 读懂文意 :正确释字和翻译,具体如下: (一 ) 结合注释,字字落实 先结合注释,字字落实,即逐字解释。 有些字词会改变词性或用法,即词 类活用。 “ 心乐之 ” 中的 “ 乐 ” ,原是 “ 髙 兴 ” ,这里是 “ 以 为乐 ” ,是意动用法。 (二 ) 关注句式,文通句顺 字字落实后句子不通顺,需要关注 句式,即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和被动 句。被动句和判断句有鲜明特征,如 “ 为 所 ” 和 “ 者, 也 ” ,翻译时套用 “ 被 ” 和
4、“ 是 ” 句式即可。倒装句和省略句比较 复杂,具体如下: 1. 倒装句 词序颠倒的句子称为倒装句,分为宾 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1)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 宾语必须是代词。 “ 忌不自信 ” 应是 “ 忌不 信自 ” 。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 词“ 谁 ” 、 “ 何 ” 、 “ 奚 ” 、 “ 安 ” 等作宾语时放 在动词前面。 “ 何坐? ” 应是 “ 坐何? ” 介词宾语提前。介词宾语置于介 词之前,形成倒置现象。 “ 微斯人,吾谁与 归? ”应为 “ 微斯人,吾与谁归? ” 特殊结构:用 “ 之 ” 将宾语提前。 “ 何陋之有? ” 应
5、为 “ 有何陋? ” (2) 状语后置 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 解。“ 祭以尉首 ” 应为 “ 以尉首祭 ” 。 (3) 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 的现象称为定语后置,具体如下: “ 中心词 +定语 +者 ” 或 “ 中心词 + 之+定语 +者 ” , “ 其两膝相比者 ” 应为 “ 其 相比两膝 ” 。 “ 中心词 +之 +形容词(定语) ” ,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应为 “ 蚓无利 爪牙,强筋骨 ” 。 “ 中心词 +数量词(定语) ” , “ 吏二 缚一人诣王 ” 应为 “ 二吏缚一人诣王 ” 。 (4) 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 语之
6、前。 “ 甚矣,汝之不惠! ” 应为 “ 汝之不 惠甚矣 ” 。 2. 省略句 省略一些句法成分容易造成含混。 具体如下: (1) 省主语 前面出现主语,后几个分句主语与 它相同,可省略,即承前省。 “ 见渔人,乃 大惊,问所从来。 ” 前面主语是 “ 桃源人 ” , 后面主语承前省。 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多有暗换主 语现象, “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取子敬琴弹 ” , “ 素好琴 ” 主语是 “ 子敬 ” , “ 便径入坐灵床上 ” 主语是 “ 子猷 ” 。 (2) 宾语的省略 及物动词要求宾语与之搭配,经常 省略宾语。 “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 中 谓语动词 “ 夺 ” 后
7、面省略宾语 “ 之 ” 。还包 含介词宾语, “ 以为神 ” 中介词 “ 以 ” 后宾 语“ 之 ” 被省略。 (3) 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特定情 况下也有省略的。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 ” 后一分句省略谓语 “ 择 ” 。 (4) 介词省略 只写介词宾语,把介词省略。 “ 则题 名其上 ” 中应补成 “ 则题名于其上 ” 。 倒装句和省略句情况纷繁复杂,应 引导学生先字字落实,考虑调整语序和 成分省略。教学时应反复渗透,让学生定 期整理、积累,融会贯通。 三、透:深入文本,拓展延伸 读透课文,即深入文本,拓展延伸。 1. 把握文章中心 把握文章中心,可精心设计
8、问题。上 小石潭记时曾设计 :作者游历小石潭 时情感发生怎样变化?为何有这样变化? 学生不难发现潭水清澈,鱼儿欢快,作者 心情是欢乐的。但 “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 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渲染出小石 潭幽深冷寂气氛,心情由欢乐变成悲凉 凄怆。为什么?有说这离不开小石潭凄清 的环境,还有说小石潭环境优美却遭人 冷落,作者联想自己仕途坎坷,触发悲伤 苦闷之情。这些也恰恰揭示出柳宗元真 实创作意图:借游历山水排解 抑郁情怀, 但只找到暂时欢乐,收获的还是悲凉。 2. 理解写作手法 教小石潭记时可以如下精心预设: 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出潭水的清澈?学生 在“ 哪些方面 ” 上一琢磨,不难发现文中
9、既 有“ 水尤清洌 ” 的正面描写,也有 “ 影布石 上 ”的侧面描写,正侧结合浮出水面。 3. 赏析重点词句 某些词句对于刻画人物或揭示主题 有重大意义。记承天寺夜游中 “ 月色入 户 ”中 “ 入 ” 字用得相当传神,用拟人手法 写活月光。月光似乎懂得苏轼的寂寞无 聊,主动陪伴、慰藉他。教师应该带着学 生反复品读,揣摩出古人的独具匠心。 4. 尝试比较阅读 有些文言文 创作背景相似,写法接 近,主题存在异同,可引导学生比较阅 读。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创作 背景都是作者遭遇贬谪,都运用借景抒 情,但两人在抒发情感上略有不同,人生 态度也有差异。比较阅读后发现 :柳宗元 获得久违欢乐,但他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懂透 新课 初中 文言文 教学 模式 探究 朱俊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