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三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高考热点专题学案.doc
《2019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三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高考热点专题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三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高考热点专题学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专题三专题三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考情分析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核心知识,学考、选考都把两者结合起来考查,一般以坐标曲线图、表格和光合作用流程图为载体,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均有较大几率出现。主要考查角度有以下几点:(1)表观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如 2015 年浙江 10 月选考,26T;2017 年浙江 11 月选考,30T;2018 年浙江 4 月选考,26T 等。(2)光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如 2015 年浙江 10 月选考,30T;2017 年浙江 4 月选考,30T;2018 年浙江 4 月选考,30T 等。(3)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过程,如 2015 年浙
2、江 10 月选考,30T;2016 年浙江 4 月选考,17T 等。(4)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如 2016 年浙江 4 月选考,30T;2017 年浙江 11 月选考,26T;2017 年浙江 11 月选考,30T 等。(5)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及提取与分离,2016 年浙江 4 月选考,30T;2017 年浙江 4 月选考,30T;2018 年浙江 4 月选考,30T 等。1.表观(净)光合速率和真正(总)光合速率的判定方法(1)若为坐标曲线形式,当光强度为 0 时,CO2吸收值为 0,则该曲线表示真正(总)光合速率,若 CO2吸收值为负值,则该曲线表示表观光合速率。(2)若所给数值为有光条件
3、下绿色植物 O2释放量或 CO2吸收量的测定值,则为表观光合速率。(3)有机物积累量为表观光合速率,制造量为真正(总)光合速率。2.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关键点”移动的判断技巧CO2(或光)补偿点和饱和点的移动方向:一般有左移、右移之分,其中 CO2(或光)补偿点 B 是曲线与横轴的交点,CO2(或光)饱和点 C 则是最大光合速率对应的最低 CO2浓度(或光强度),位于横轴上。(1)呼吸速率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CO2(或光)补偿点 B 应右移,反之左移。(2)呼吸速率基本不变,相关条件的改变使光合速率下降时,CO2(或光)补偿点 B 应右移,反之左移。2(3)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相比,CO2(或
4、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都应向左移动。3.解读密闭容器及自然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曲线解读 (1)夏季的一天中 CO2吸收量和释放量变化曲线分析(如图 1 所示)a 点:凌晨 34 时,温度较低,细胞呼吸较弱,CO2释放量较少。b 点:上午 6 时左右,温度升高,细胞呼吸增强,CO2释放量增多;太阳出来,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c 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c 点:上午 7 时左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e 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d 点: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e 点:下午 6 时左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ef 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fg 段:太阳落山,光合作用停止,只进行细胞
5、呼吸。(2)有关一天中有机物情况的曲线分析(如图 2 所示)积累有机物的时间段:ce 段。制造有机物的时间段:bf 段。消耗有机物的时间段:Og 段。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e 点。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SPSMSN。(3)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昼夜 CO2含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如图 3 所示)如果 N 点低于 M 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如果 N 点高于 M 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减少。如果 N 点等于 M 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CO2含量最高点为 c 点对应时刻,CO2含量最低点为 e 点对应时刻。(4)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
6、,一昼夜 O2含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如图 4 所示)3如果 N 点低于 M 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减少。如果 N 点高于 M 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如果 N 点等于 M 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O2含量最高点为 e 点对应时刻,O2含量最低点为 c 点对应时刻。4.测定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三种方法(1)利用装置图法测定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装置中溶液的作用:在测细胞呼吸速率时,NaOH 溶液可吸收容器中的 CO2;在测净光合速率时,NaHCO3溶液可提供 CO2,保证容器内 CO2浓度的恒定。测定原理a.甲装置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进行
7、细胞呼吸,由于 NaOH 溶液吸收了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所以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左移的距离表示植物的 O2吸收速率,可代表呼吸速率。b.乙装置在光照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由于 NaHCO3溶液保证了容器内 CO2浓度的恒定,所以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右移的距离表示植物的 O2释放速率,可代表净光合速率。c.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测定方法a.将植物(甲装置)置于黑暗条件中一定时间,记录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计算呼吸速率。b.将同一植物(乙装置)置于光下一定时间,记录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计算净光合速率。c.根据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可计算得到真正光合速率。物理误差的校正:为防止气压
8、、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即用死亡的绿色植物分别进行上述实验,根据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对原实验结果进行校正。(2)“半叶法”测定光合速率例如:某研究小组采用“半叶法”对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如图所示。 “半叶法”的原理是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可先在叶柄基部用热水或热石蜡液烫伤或用呼吸抑制剂处理)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 6 小时后,在 A、B 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其单位是 mg/(dm2h)。若4MMBMA,则M
9、表示 B 叶片被截取部分在 6 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3)利用“黑白瓶”法测定光合速率将装有水和光合植物的黑、白瓶置于相同水层中,测定单位时间内瓶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借此测定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黑瓶不透光,瓶中生物仅能进行细胞呼吸;白瓶透光,瓶中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因此,真正光合作用氧气产生量(光合作用总量)白瓶中氧气增加量黑瓶中氧气减少量。题型一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过程判断1.如图是生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 过程一定伴随 O2的释放,D 过程不需要 O2的直接参与B.A 过程产生的 ATP 可用于 B 过程中三碳酸分子的还原C.A
10、过程产生的 ATP 远多于 C 过程产生的 ATPD.C 过程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全部转移到 ATP 中答案 D解析 A 是光反应,产物有 O2、ATP 和 NADPH 等,D 是 ATP 的利用,不需要 O2的直接参与,A 正确;A 过程中产生的 ATP 和 NADPH 可用于 B 碳反应中三碳酸分子的还原,B 正确;A 光反应过程产生的 ATP 全部被用来进行碳反应合成有机物,C 细胞呼吸分解的有机物只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一部分,且细胞呼吸过程中大部分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故 A 过程产生的 ATP 远多于 C 过程产生的 ATP,C 正确;C 细胞呼吸过程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只有少部分转移
11、到 ATP 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D 错误。2.如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物质转换用实线表示,能量传递用虚线表示,图中ag 为物质,为反应过程)。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a 物质为色素,绿色植物能利用它将光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 c 中B.一个叶肉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到被自身光合作用利用,至少穿过了 8 层磷脂分子C.将 b 物质用18O 标记,最终在合成的葡萄糖中能检测到放射性18OD.在 g 物质供应充足时,突然停止光照,三碳酸的含量将迅速下降5答案 D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 a 物质表示色素,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绿色植物能利用它将光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
12、能贮存在 ATP 中;叶肉细胞产生的 CO2进入同一细胞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 2 层线粒体膜和 2 层叶绿体膜,即 4 层生物膜,8 层磷脂分子;将 b 物质(O2)用18O 标记,18O2首先参与需氧呼吸生成 HO,该 HO 可以参18 218 2与需氧呼吸第二阶段,此时18O 将转移到 C18O2中,然后 C18O2参与光合作用,最终在有机物中能检测到放射性18O;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NADPH 和 ATP 的含量下降,故在 CO2供应充足时,三碳酸被还原的量减少,但生成量不变,因此三碳酸含量会迅速上升。题型二 分析坐标曲线中补偿点和饱和点的移动3.将川芎植株的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专题 细胞 呼吸 光合作用 热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