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历史的七年级设计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关于历史的七年级设计教案5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关于历史的七年级设计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阅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历史的七年级设计教案,希望大家喜爱! 关于历史的七年级设计教案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旺盛等主要史实。 通过思索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育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实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协助教学,培育学生视察、想象实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相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
2、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致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育学生的鉴赏实力和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旺盛,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 “盛世经济的旺盛”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精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3、【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 一、开元之治 出示材料: 后人评论唐玄宗说:“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他是怎样做的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时候在民间,亲身经验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由学生讲“唐玄宗走马任姚崇”的故事) (2)重视吏治 (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旺盛 1、农业(通过图片说明唐朝农业生产状况)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4、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重点讲解) 出示“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提问: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 (引导学生通过视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 出示筒车图片,分析出筒车比以往浇灌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出示一些当时的丝织品和陶瓷的图片,使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建了美,培育他们的历史情趣) 3、商业 (1)闻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长安城 出示唐朝长安城的平面图,让学生总结其城市布局特点: 城市布局: 宫殿、衙
5、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心;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人口:百万人 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小结: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旺盛,仓库充溢,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关于历史的七年级设计教案2 教学目标 1.识记远古传闻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闻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4.培育从传闻中提取有用信息的实力,初步驾驭用传闻印证史实的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 1.培育学生学习历史、酷爱历史的情
6、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育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德,培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念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闻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珍贵的品德。 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学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斗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老师打算 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祀活动的图片、禹治理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闻。 学生打算 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同学们都应当知道我国是一
7、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2.确定补充学生的回答,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九成还要多一些,而你们知道汉族的由来吗? 3.依据学生的表现引出内容:简要叙述汉族的由来(重点抱握几个转换: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而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的组合发展而来的。告知学生,在历史发展、人类演进的进程中,华夏族不断融合周边的民族,逐步发展壮大,才形成了今日的民族局面,因此,汉族和其她少数民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 二、炎黄的斗争与融合 1.谈话转承:刚才我们将到了汉族的由来,下面就让我们详细去了解一下原因时期的部落是这样一步一步融合成今日的汉族的。大家都知道,在远古时代,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群
8、居的,而由于生存等方面的须要,部落与部落之间结成联盟,联盟中会推举出一位德才兼备的人作领导。大约四千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两位闻名的部落首领,这就是炎帝和黄帝。 (主动叫学生思索炎帝和黄帝就是古代的皇帝吗?) 2.答疑:炎帝和黄帝不是古代的皇帝,至于缘由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渐渐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3.出示炎帝和黄帝的挂图,讲:这两位就是炎帝和黄帝,他们是我们共同的祖先。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分别领导了黄河流域的部落,由起先的斗争到后来的联合,再到后来的不断融合。最终成为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古往今来许多华夏儿女都以各种形式祭祀自己的祖先。 4.播放课件,讲解并描述:这就是为了
9、纪念他们而修建的陵墓。炎陵在湖南,黄陵在陕西。每年清明节或者是其她重大的节日,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回来祭祀我们的祖先。 5.播放陕西祭祀活动的记录片,向学生作介绍。 6.设疑:同学们看到的是今年在陕西举办的祭祀盛况,那么,老师请教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人民会如此虔诚地怀念远去的炎帝和黄帝,他们原委做了哪些贡献?请同学们细致阅读课文,看教材上是怎么介绍的。 7.激励学生汇报阅读收获,并适时补充引导,让学生相识炎帝和黄帝在华夏子孙心中的崇高地位。 汇报阅读收获: A.炎帝:改进农具、独创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独创陶器,开拓集市。 B.黄帝:创制历法,指导人民生产;独创了加
10、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工具;还独创了车船、铜器等; C.他们都是杰出的部落首领,为人们所爱戴。 三、组织探讨 A.炎帝和黄帝的贡献、他们的精神、他们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宝及其在华夏儿女心中的地位,还应包括学习体会等。(老师) B.与同学充分探讨把今日学习的学问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有关见闻结合起来,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使自己在学习学问、了解传闻的过程中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化。 其次课时 一、讲解传闻引入新课 1.激发方式讲: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传闻,引发学生的爱好,引出大禹治水的传闻,告知学生,早期的人类几乎住在大江大河边,就为水患埋下了伏笔,也是大禹治水的传闻供应了依据。 2.设疑:为什么
11、是大禹治水而不是其她人呢,大禹有什么特殊的能耐吗?(这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大禹治水与“禅让制” 1.出示大禹的头像图片,讲解大禹治水的经过及其相关学问,包括治水的方法、所用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 2.设疑:同学们还不知道吧,大禹治水是舜给她的一个熬炼的机会,熬炼什么呢?办事实力啊。在那个时候,部落首领都是大家民主推选出来的,这种推选产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称为“禅让”。这个制度也许兴起于黄帝以后的许多年,首先是尧担当首领,接着是舜,后来就是禹。 三、探讨小结 1.引导:传闻终归是传闻,因为它无从考证,它是人们在口头流传的,但却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思想相识等状况,
12、反映了当时人类的良好愿望,但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世界上的传闻大都带有神学的色调,也就是把人都神化了。尽管如此,传闻对于我们仍旧有一些学习和了解的价值。象大禹治理水的这个传闻,他的才智、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无不是我们学习的好素材,所以,现在你们就了解到的大禹的故事,大胆的发表你的看法和看法。 (明白传闻有利有弊,但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仍旧许多,利用传闻也很重要) 2.巡查、倾听、融入学生的探讨活动。 3.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关于历史的七年级设计教案3 教学目标 一、要驾驭的基础学问有:汉武帝的用人政策;“推恩令”;盐铁专营,五铢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二、通过了解汉武帝用人政策、
13、兴办太学的做法等,相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封建统治思想的影响。 三、通过本课的教学以,使学生了解到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同时要相识到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说明国家在政治上的统一是实现强盛的重要缘由。对待汉武帝要辩证地相识:他作为一个封建帝王,确是雄才大略,更珍贵的是他有志气承认错误。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秦汉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文明的基础上,秦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并对此后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中国以一个发达国家著名于世,是从秦汉起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大一统,是秦汉文明的突出特点。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
14、帝,在他统治中国的半个世纪中,“外事四夷,内兴功利”,进一步扩大了版图,发展和巩固了大一统事业。“秦皇汉武”成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这主要是涉及到对历史事务尤其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而历史评价问题历来是历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要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汉武帝,既要看到汉武帝顺应历史潮流,变革图新,发奋建国,发展和巩固大一统的事业的历史功绩,同时也要相识到汉武帝统治终归是封建统治,其目标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从更深更远的层面维持对广阔劳动人民的统治,能否恰如其分地对汉武帝推动大一统格局进行评价,是本课难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
15、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大一统,是秦汉文明的突出特点,而“大一统”的事业在汉初才基本上得以全面完成。通过了解汉武帝为推动大一统所实行的政策措施,对汉武帝进行评价,应当说是整个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汉武帝为加强中心集权统治而实行的措施中,“推恩令”是收到了显著效果的重要政策,理解这一政策的作用,有助于学习本课的重点问题。 教法建议 1.本课在详细授课时可着重采纳分析、比较的方法。分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措施在巩固大一统方面所起的作用;比较“秦皇汉武”加强中心集权措施的异同,相识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做法,使儒家思想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逐步成为中国两千
16、多年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 2.“王莽改制”一目为小字,各地学校可依据自身状况敏捷处理。 关于历史的七年级设计教案4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闻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闻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实力和方法:培育从传闻中提取有用信息的实力、帮助学生驾驭以传闻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育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业起源的传闻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闻。
17、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打算】 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闻故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引言。 2.老师引入:历史讲究真实牢靠,传闻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闻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闻来相识农耕文化。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闻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二、新课讲授 (一)二、炎帝和黄帝的传闻 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闻(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
18、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黄帝、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禅让的传闻 1.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禅让的含义。 2.让学生简洁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三)治水的传闻 1.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闻。 2.要求学生讲解并描述大禹治水的传闻。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然后小结:禹治水胜利,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3.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 (四)情感升华 学习了本课内容,我们从他
19、们身上学习什么?(生答,老师简评),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 (五)学习测评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关于历史的七年级设计教案5 点击新目标 1、记住: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的过程。 2、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重心南移。 3、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缘由。 链接旧学问 1、读一读:辽、宋、西夏、金的并立学问建构。 2、问一问:第6课中的五个政权哪些位于南方?回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 1、通读全文,把你认为的重点学问勾划出来,并圈点出关键词语,并把你在预习中遇到的怀疑做好批注。 2、完成学问建构。 3、师生共同反馈矫正学问建构完成状
20、况。 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 同学们通过媒体常常看到有关假钞的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很当心地分辨钞票,那么同学们知道在古代人们是怎么防止伪钞出现和流通的吗?纸币和防伪技术的出现及完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 新课解读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方面:两宋时期南方水稻产量大幅增长,太湖流域的、成为闻名的水稻产区。 结合图片与资料,联系环保,探讨梯田、圩田的利与弊 (圩田是指在沿江、濒海或滨湖地区筑堤围垦成的农田,土堤包围能防止外边的水侵入。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立的阶梯式农田。) (周杰伦的梯田歌词片段:说到中学时期家乡的一片片梯田是我看过最
21、美的绿地,于是也因此让我得了最佳摄影。稀里糊涂在画面中的我不会写词都像个诗人,坐著公车上学的我看著窗外的牛啃草是一种说不出的逍遥自在) 利是:弊是: 2、商业方面:纸币的出现(识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什么时期起先发行的纸币?当时名叫什么? (2)你对该纸币有何评价? (3)议议:为什么会出现纸币? (4)结论:纸币的出现说明白 二、经济重心南移 1、依据之前所学学问,联系本课所学内容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缘由。 2、南移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材料二: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一中的故都指哪里?南宋都城是哪里? 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白什么? 材料二是什么时期的谚语?“苏湖”分别指什么地方? 为什么说“苏湖熟,天下足”? 课堂小结 结合下表你会更好地把握南方经济发展脉络。东汉至南宋经济重心南移表 课堂大练兵:完成练习册22页的选择题。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