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孟浩然的诗歌词句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孟浩然的诗歌词句赏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孟浩然的诗歌词句赏析 孟浩然,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人,唐代闻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我在此整理了孟浩然的诗歌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孟浩然的诗歌赏析1 1、过故人庄 孟浩然唐代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安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挚友的情意。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憧憬。全文非常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爽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
2、,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辞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爽安静,写挚友情意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漂亮的山村风光和安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2、春晓 孟浩然唐代 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非常美丽。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绽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酷爱和怜惜之情。此诗没有采纳干脆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
3、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获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宠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唐代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闻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
4、自己的志向,希望有人能赐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美的景象和磅礴的气概,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忱和希望。 本文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学问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找寻出路,学问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
5、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赐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愿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悟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季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漂亮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绘声绘色,生气勃勃
6、。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主动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值年轻有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孟浩然的诗歌赏析2 1、宿建德江 孟浩然唐代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漫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安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衬托,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别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2、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
7、有怀 孟浩然唐代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孤帆 一作:归帆)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是一首抒情诗。依据诗的内容来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睹物伤情,不免想到家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跑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艳羡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困难的。 这首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其次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终又以景作结,
8、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3、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唐代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一二句写鱼梁洲渡头日暮非常热闹,并以此衬托衬托诗人沉静和潇洒超俗的胸怀。三四句写人们归家,诗人去鹿门,写出了世人与诗人不同的归途。五六句写月光照射,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最终两句写庞公隐居之所,岩壁门外,松径寂寥,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
9、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根据时空依次,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安静的心境,同时在悠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心情。 孟浩然的诗歌赏析3 1、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唐代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幻想。(中 一作:终)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高校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对此诗的赏析。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
10、有代表性的名篇。 此诗,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挚友在身边,闲谈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很多惆怅。这种怀念故人的心情始终持续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尽然在梦中会见了自己的好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孟浩然擅长捕获生活中的诗意的感受。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非常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具有朴实的形式美,层递自然,由景及意达到浑然一体,极富韵味。2、与诸子登岘山 / 与诸子登岘首 孟浩然唐代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尚在 一作:字在)
11、 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理想,不觉格外哀痛,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厚,平淡中见深远。 该诗前两联具有肯定的哲理性,诗的前四句,就是概括羊祜的话。“人事”,人物及其事迹,是有新陈代谢的。一代的人去了,一代的人接上了。这就成为古今。山水今日依旧是一个名胜,却轮到我们这一代人来游玩。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湮灭无闻”正是
12、对诗人自己遭受的真实写照,触景生情,倍感哀痛,不禁潸然下泪。想到自己空有理想,不觉格外哀痛,泪湿衣襟。全诗感生命之短促,表达明珠暗投之哀痛。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词:“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孟浩然的诗歌赏析4 1、田家元日 孟浩然唐代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诗中首尾两联反映了我国古代农夫特别重视观测天象,留意气候、节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其中虽有某种程度的迷信色调,但更多的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阅历,有肯定的科学价值。中间两联叙写了
13、自已的隐居生活内容,其中隐隐透露了作者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说明他的鹿门隐居只是为了取得清高的声望,以便得到引荐达到入仕的目的。这首诗既叹自己的不遇,惜壮志之难伸;又复悲天悯人,忧农收之不丰,隐然有一心以天下为己任的怀抱。原来,士各有志,人各有愿;而在总的希望的水中,九派百支,主流总趋于一个定向:愿年年月圆花好,愿岁岁人寿年丰。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这首诗叙写了诗人新年伊始的心绪。前四句写时间匆忙,又一年起先了,自己已届四十,仍未做官,不禁产生淡淡的哀伤。后四句写自己与牧童、农人一起推想气候、年成,不觉又有一丝自适之情。全诗没有明显的起伏,语调平和,而静味深长。尾句“共说此年丰”当有双重含
14、义:一是指农田耕种的丰收,二是企盼即将去长安赴试有一个好的结果。 2、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 孟浩然唐代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孤独,还掩故园扉。 这首诗是孟浩然回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的。诗人抒发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这首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综观全诗,既没有美丽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这首诗是作者科举落第离开长安时赠别友人
15、王维的作品。首联干脆说出“自归”,颔联则写题意“惜别”,颈联说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既少,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尾联叙写决心隐居不仕,归隐田园。诗以失意后的牢骚贯穿全诗。语言平淡朴实,近于口语,不讲究对偶,顺其自然。 在京求仕不成, 诗中便充溢着对“当路谁相假”的愤懑,并用“独寻芳草去”自我解嘲。 综观全诗,既没有美丽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孟浩然的诗歌赏析5 1、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唐代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首句“游人
16、五陵去”“游人”,强调其浪游者的身份。“五陵”本为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长安,诗中用作长安的代称。京华之地,是游侠云集之处。“宝剑值千金”,惜别赠别乃知之所为这句诗本为曹植名都篇诗句,这里信手拈来,不仅强调宝剑本身的价值,而且有身无长物的意味。这样的赠品,将是无比宝贵,不行等闲视之。诗中写赠剑,有一个谁赠谁受的问题。从诗题看,本可顺理成章地理解为作者送朱大以剑。而从“宝剑”句紧接“游人”言之,好像还可理解为朱大临行对作者留赠以剑。在送别时,虽然只能发生其中一种状况;但入诗时,诗人的著意唯在赠剑事本身,好像已不太注意表明孰失孰得。这反而耐人寻想。 千金之剑,分手
17、脱赠,大有疏财重义的慷慨之风。不禁令人联想到一个闻名的故事,那便是“延陵许剑”。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受封延陵的吴国公子“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季札挂剑,其节义之心当然可敬,但终归已成一种缺憾。“分手脱相赠”,痛快淋漓。最终的“平生一片心”,语浅情深,似是赠剑时的赠言,又似赠剑本身的含义即不赠言的赠言。只说“一片心”而不说一片什么心,妙在含浑。却更能激发人海阔天空的联想。那或是一片仗义之心,或是一片报国热忱。总而言之,它表现了双方平素的仗义相期,令人咀嚼,转觉其味深长。浩然性格中也有豪放的一
18、面。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称他“救患释纷,以立义表”,“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新唐书文艺传谓其“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那么,这首小诗所表现的慷慨激扬,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2、自洛之越 孟浩然唐代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这首诗词诗人原本满腹牢骚,但表达时到处自怨自艾,而流落不偶的遭际却不言自明。中间两联扣题,实写自洛赴越,把洛阳与吴越联系起来。中间两联意思连接很紧,首尾跳动很大。首联总结自己勤勉失意的一生,尾联表明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诗人辞别洛阳前往吴越,目的纯粹是为了去寻求名山佳水,想在自然山水中忘掉
19、世俗,找到归宿。孟浩然虽然一生布衣,但心中进与退、仕与隐的冲突始终存在,并且持续到晚年。但这首诗却干净利落地摈弃尘俗,不论功名,是他特定时期真实心情的写照。 3、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唐代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这是一首抒情诗,描写诗人在注视那一轮明月时的感怀:似有一丝喜悦,一点安慰,但也有很多的愁苦涌上心头,如仕途的失意,志向的幻灭和人生的坎坷等。这首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通读整篇,发觉并无任何用词新颖之处,但妙就妙在这意境的胜利营造。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晰地望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动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孟浩然的诗歌赏析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