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描写歌颂雪花的著名经典诗词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描写歌颂雪花的著名经典诗词5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描写歌颂雪花的著名经典诗词5篇 雪花像鹅毛一样漫天飘落。轻轻地,轻轻地在屋顶上,草地上,山上。一时间,大地是白色的,仿佛整个世界都是银白色的,闪闪发光。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描写歌颂雪花的闻名经典诗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描写歌颂雪花的闻名经典诗词1 念奴娇天丁震怒 完颜亮 金朝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稀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真珠索。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占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与谈兵略。须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译文 雪啊,仿佛天兵天将挟着巨怒,将那银子铺成的大海掀翻,将
2、那珍宝缀成的帘子拆散打乱。六角形的雪花滚滚飘舞,把那山中的丘壑起伏填成一片平坦。这雪又像癫狂不已的白虎,以及猖獗横行的白麒麟,一齐扯断了珍宝绳索。还犹如鏖战的玉龙,打得鳞甲满天飘散。 谁曾想起那雄关山岭上,将士在寒风中伫立,洁白的衣带紧粘着战旗的一角。戈矛泛着炫目的颜色,剑戟摇曳着凛冽的寒光,军帐中腾腾杀气萦绕。兵士们如貔虎野兽般雄壮,将佐们个个英勇,都在一起论略谈韬。此情此景下,应当一醉方休,用醉眼看那一片宽旷的碧空高高。 注释 天丁:天兵,一说为天上的六丁神。震怒:大怒,异样生气。 珠箔(b):即珠帘。 六出:雪花六角,因用为雪花的别名。 皓虎:白色的老虎。 素麟:白色的麒麟。 珍宝索:一
3、作“真珠索”。 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张元诗句“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以此形容飞雪。 僵立:因寒冷而冻得僵硬直立。 缟(go)带:白色的衣带。“沾旗脚”一作“占旗脚”。 戎幕:行军作战时的营帐。 貔(p)虎:比方威猛的军队。 偏裨:偏将与裨将,古时将佐的通称。“英勇”一作“真勇”,后者应为错字。 兵略:即战略。“共与”一作“非与”,后者应为错字。 赏析 词的上片前三句“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以一种磅礴的气概开篇:肯定是天兵发怒了,掀翻了银海,散乱了珠帘,变作了天地间的这场大雪。 下面二句“六稀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漫天大雪,转瞬间将山中的丘壑便填平了。 下面五句
4、,用了一连串的比方来形容雪势。“皓虎”、 “素麟”,“掣断”的“珍宝索”,“酣战”的“玉龙”,“满天”的“鳞甲”。将逼人的雪势,形象地展示出来了。 完颜亮巧用博喻手法,大笔挥洒,呈现北国豪雪雄浑壮丽的景象,堪称大气磅礴。绝无“天人宁巧许,剪水作飞花”的纤柔娇媚淡雅之态,亦无扑朔迷离婉秀之姿。谓其“俚而实豪”,雄气狂放,壮阔恢宏,豪宕奇险,借咏雪酣畅淋漓地展露其为人为词的当行本色,是再恰切不过的了。 假如说上片重在写景,那么下片则重在抒情,描述了边塞军旅在这大雪中的豪情壮志。 开头三句“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沾旗脚”,谁能想到边关征夫在这风雪中的情景呢?以此从单纯的天上雪景过渡到“万里关山
5、”去了。 下面六句,描述了边塞将士在雪中的豪迈气概,剑戟戈矛,在雪色中闪射着寒光,一座座军营透出一派杀气。无论是将领还是兵士,个个豪雄英勇,都在商略如何克敌制胜。 结尾二句“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雪中豪饮,一醉方休,且看取雪后初晴的寥廓碧空。于豪放中又抹上一层浪漫色调。 完颜亮笔横四野,墨翻惊澜,天上人间,丘壑、雪势军威人情浑融一体,豪咏狂吟谱成这阕咏雪绝唱。 描写歌颂雪花的闻名经典诗词2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王旭 元代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译文 两种风格,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6、,雪花好像梅花的花瓣,细致一看不是雪,因为雪无香气,风吧香气吹得四散。 虽然色调一样,形态相像,但是有一个高出一等,雪花不像梅花薄。梅花开在空山,放射出光辉异形,雪花却在人家帘幕下低飞。 注释 风流:风度、标格。 一家制作:意指雪和梅都是大自然的产物。 萼:花萼,这里指的是花瓣(因押韵关系用“萼”字)。 细看不是雪无香:细致一看,不是雪花,因为雪花没有香气。 着(zho):等次。 薄(bo):厚度小的。 散彩:放射出光彩。 帘:窗帷。最终两句说:梅花开在空山,放射出光辉异形,雪花却在人家帘幕下低飞。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之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词一开篇,就是指引江山、直抒胸臆。别出心裁的是,
7、他不是只咏雪或只咏梅,而是花开两朵、两朵俱美。一会是一个平台上的比较,一会是各自舞台上的辉煌;既各有凹凸,又各有所长。从篇章角度分析,上下阕的结构是一样的:一二句,先立主旨、总领全段;三四五句,以显明意象,比较二者异同;把这异同的典型特征,完全袒露在作者笔下、袒露在读者眼前;其中的对比手法,恰好也照应了主旨。这样的结构意图,就是抓住雪与梅的同与不同:上阕的“全似”,下阕的“不似”,这就全面的比较了两种风流。 从段落到全篇,这首词大体可以分出起承转合的结构特征。起: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承: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转:虽是一般,惟高一着。合: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
8、雪花随意穿帘幕。 详细看来,梅雪争春,同样风流,这就是不行避开的梅与雪的不同。不过,异中寻同,词人偏要说“雪花全似梅花萼”。这里,雪花与梅花同在雪花仿佛就是梅花的花瓣。是啊,梅花的漂亮,在于不仅有形,而且有香。雪花有梅之形,于是就输了一段香 词人的才智,就在于丰富的想象力。风流,像风一样流芳天下,因而是世间万物的最佳典范。作者在梅与雪的衬托中,明知雪花有弱点,但却把她的弱点,放在险恶的境况中,想象为是狂风夺去了雪花能与梅花媲美的资格,这是极其高超的想象力,正是这样的想象,既说明白“全似”中的真实距离,也说明白这的确情有可原。这既是替雪花找托词,又是进一步展示了梅花的风采。 这基础上,作者归纳说
9、,雪梅的风流看似一样,但梅花其实更高一着。前面是雪花与梅花异中之同,这里是二者终有高下、终归不同的现实状态。“雪花不似梅花薄”,一个“薄”字,意味深长。按古代汉语,薄通泊,淡薄即淡泊,这是一解;另一解则是薄的本义,薄即草木丛生。是啊,雪是水气的精华,而梅花是草木的精华、百花的精华、生命的精华,不愧是花中之花。所以,雪花的“不似”,表现了略逊一筹。是啊,梅花把自己的生命、把生命的色调,装饰向草木凋零、万花俱谢的雪山;雪花虽无生命,却依旧善解人意的飞向人们的身边。 这就是词人最重要的比较。两种漂亮的花朵,一是梅花,她挑战着寒冷的世界,以自身的豪气,呼喊着天地中生命的色调、呼喊着天地中漂亮的春天,也
10、呼喊着天地中漂亮的百花;另一是雪花,她把单调的冬天变成飞花溅玉的世界,这就是异中有同。那雪与梅各展所长,只要都是一流,又何必在意第一其次呢。这就是漂亮的雪花,不卑不亢,绝无对梅花的嫉妒,只有与梅花的互补。即使不得第一,绝不与第一对立。这就是雪花,甘做背景、甘做配角,恬淡中显示雪花的漂亮。 可见,词中梅雪并举,衬托之妙、拟人之巧、想象之高,就让梅与雪刚柔相济、共迎春光。其中那个“薄”字,引出了太多的争议:其一,薄字取贬义时,即意指雪花比梅花更薄一点。其二,用作褒义时,作为和严冬战斗的宠儿,怎么能比雪花更厚呢?然而词人不会取“薄”字的贬义,因为那与词人笔下的“风流”形象太不相称。用一个不恰当的比方
11、,武松打虎,不能是武松打猫,贬低斗严冬的“战友”,实际就是贬低自己。因此薄字在此词为其次种说法,这也就是把“薄”理解成褒义的最好依据。 描写歌颂雪花的闻名经典诗词3 望雪 李世民 唐代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 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 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 译文 夜晚严冬的阴云将山岭遮盖,早晨到处都是雪白的雪花。 雪片飘进窗户后变成细碎的粉末,迎风飘舞,忽东忽西。 没人梳妆却飘洒下香粉,没有树林却偏偏飘来鲜花。 雪花亮光照彻天空,使黯淡的夕阳残照感到羞惭,五彩缤纷的朝霞也失去了光彩。 注释 冻云:冬季天气寒冷,连云彩也好象冻结在一起。冻,一作“秋”。 宵:夜晚。
12、 素雪:白雪。 晓:早晨,一作“晚”。 华:同“花”。 牖(yu):窗户。 不妆:无人梳妆。 萦空:指雪光照亮天空。萦,环绕。 破彩:使彩云破灭。 谢:雕落,衰败。 晨霞:朝霞。 简析 寒冷的天气里山林上空的云都似乎被冻住了,雪白的冰雪凝合了江山。 看似漂亮的风景却是一碰即碎的画卷,似乎被风吹斜了一半。天空到处飘散着雪花仿佛不须要化妆的大地也画上了浓妆,满山遍野的树都在尽情的用花瓣呈现自己的漂亮。望着天空上快落下的太阳自己有一丝愧疚,没有早上漂亮的晨霞,也不会有黄昏邂逅的七彩。 描写歌颂雪花的闻名经典诗词4 东风第一枝咏春雪 史达祖 宋代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
13、寒轻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厚盟遂妨上苑。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译文 雪奇妙地沁入兰花的花心,静静地粘上春草的草芽。仿佛想拦住了春风送来的暖和。雪花在碧瓦上很快溶化,我知道昏暮时的寒意还很浅。桥面上行走,像闲逛白云浮天。池沼澄净如明镜一般,雪花把万物装扮得温柔细软。我想家乡必是落雪天寒,那里的层层帘幕四垂未卷,阻误了初归的双燕。 杨柳才染上青色,初生的柳叶都变成千万只白眼,刚开的杏花也由红脸变成粉妆素面。当年的王徽之雪夜间去访旧友,到门口却又不见而返,因他根本不在乎
14、见与不见。雪路难行,司马相如迟赴了兔园的高宴。深闺中又把熏炉点燃,赶制春衫的针线也起先放慢。只怕那穿凤纹绣鞋的佳人挑菜回来时,在灞上再与你相见。 注释 甲:草木萌芽的外皮。 行天入境:唐韩愈春雪“入镜鸾窥诏,行天马度桥”,以镜和天来喻地面、桥面积雪的明净。 “旧游”句:晋王子猷居山阴,曾雪夜泛舟访戴安道,至其门,未人即返,人问他什么缘由,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去,何必见戴。” “后盟”句:司马相如参与梁王兔园之宴,因下雪而迟到。上苑即兔园。 赏析 咏物词主要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到南宋时,咏物词已进入成熟期,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更重视写作技巧和形式美。史达祖的这首咏物词以细腻的笔触,绘形绘神,
15、写出春雪的特点,以及雪中草木万物的千姿百态。此词也许作于词人独处异乡时的某年初春。 词的开头便紧扣节令,写春雪沁入兰心,沾上草叶,用兰吐花、草萌芽来照应“新暖”。春风怡怡,花香草绿,但不期而至的春雪却伴来春寒,“东风”、“新暖”一齐被拦住了。“巧沁”、“偷粘”,写的是在无风状况下静态的雪景。“谩凝”二句引申前意。春雪落在碧瓦之上,只是留下了薄薄的一层,“难留”二字更进而写出薄薄的积雪也顷刻消融,由此透出了春意。唐代祖咏终南望馀雪诗曾云:“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傍晚,又值下雪,理当寒冷,而暮寒“较浅”,更可见出确乎是春天即将要来临了。“行天入镜”二句,是全词中唯独正面描写春雪的。韩愈春雪诗云
16、:“入镜鸾窥沼,行天马渡桥。”意谓雪后,鸾窥沼则如入镜,马度桥则如行天。以镜与天,喻池面、桥面积雪之明净,这里即借以写雪。“轻轻纤软”四字,写出了春雪之松软细腻。天气并不寒冷,又无风,雪花不易凝为大朵。因此,它才能沁入兰心,粘上草甲。前结两句,宕开一笔,以“料”字领起,绽开想象。史达祖生于高宗绍兴末年,其祖籍是汴京,无缘省视家乡。此处“故园”当指他在临安西湖边的家。其贺新郎西湖月下词有“同住西山下”之句,西山即灵隐山。这里用双燕传书抒发念故园、思亲人之意。重帘不卷乃“春雪”、“暮寒”所致,春社已过,已是春燕来归的季节,而重帘将阻住传书之燕。睹物伤情,异乡沦落之感溢于言表。 过片续写春雪中的景物
17、。柳眼方青,蒙雪而白;杏花本红,以雪见素,状物拟人,笔意精细。接着笔意一转,连用两典写人。“旧游忆着山阴”,用王徽之雪夜访戴逵,至门而返的典故:“后盟遂妨上苑”,用司马相如雪天赴梁王兔园之宴迟到的故事。梅溪颇具浪漫气质,面对一派雪景,不由想起古之文人雅士踏雪清游的情景,不禁心憧憬之。“熏炉”二句,上承“障新暖”及“暮寒较浅”之意。春天已来临,春雪却意外驾临,使闲置不用的“熏炉”重又点起;春雪推迟了季节,冬装还得穿些时候,做春衫的针线且可放慢。后结二句补足前两句。“凤鞋”系妇人饰以凤纹之鞋。“挑菜”指挑菜节。唐代风俗,二月初二日曲江拾菜,士民游观其间,谓之挑菜节。宋代沿袭了这种风俗。“灞桥”句又
18、用一雪典。据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载:郑綮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这里扩绽开来说,示意即使到了挑菜节,仍是寒气未褪,人心倦出的因素仍在,示意出词人心境在这大地复苏季节的凄凉照旧。江浙一带有民谚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挑菜节下雪不足为怪。 这首咏雪词立意上虽无特殊令人称道之处,却给人以美感,而成为梅溪咏物词中又一名篇,其妙处全在于其精工刻划。此词题为“咏春雪”,却无一字道着“雪”字,但又无一字不在写雪。且全词始终紧扣春雪纤细的特点来写,“巧沁兰心,偷粘草甲”之春雪,决不同于“战罢玉龙三百万,败残鳞甲满天飞”之冬雪,“碧瓦难留”、“轻松纤软”均精确把握了春雪的特征。这首词咏物又不滞于物,
19、前结及下片“旧游”以下六句,均不乏想象与争论。虚笔传神,极有韵味。梅溪精于锻句炼字,如“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这一联,以柳芽被雪掩而泛白称之“白眼”,又以杏花沾雪若女子涂上铅粉,而谓之“素面”。在不经意中用了拟人手法。“青未了”、“红欲断”,精确地把握了分寸,笔致细腻,空灵而不质实。后结二句,花庵词选谓其“尤为姜尧章拈出”,陆辅之词旨也将其录为警句,其特长也在于含蓄蕴藉。“凤鞋”借指红妆仕女,“挑菜”点明节令,“灞桥”隐含风雪。用一“恐”字领起,显得情致婉约,清空脱俗。姜夔评梅溪词“奇透清逸”,此词可为代表。 描写歌颂雪花的闻名经典诗词5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苏轼 宋代 门外山光马
20、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译文 门外漫山白雪银光照眼,连马儿都感到惊异,我乘兴踏雪巡游,将木屐的齿痕一一印上石阶。 雪花误入这乾明寺,云端月出,与雪光上下辉映,照得乾明寺如灯火通明的不夜城一般。 不能容许牛羊来践踏至洁的白雪,静静观看那喳喳欢鸣弄晴的鸦雀。 我还要携着被褥在僧床留宿,好倾听融雪时摧檐泻竹的音乐。 注释 乾明寺:在今湖北黄冈东。 屐(j)齿:屐底的齿。 风花:指雪。长春苑:谓皇帝宫苑。尉迟偓中朝故事:“长春宫,园林繁茂,花木无所不有,芳菲长如三春节。”此借喻乾明寺。 不夜城:齐地记
21、:“古有日夜出,见于东莱,故莱子立此城,以不夜为名。”故城在今山东文登东北八十五里。此处借喻乾明寺。 至洁:指白雪。 新晴:天刚放晴。 摧(cu)檐(yn)泻竹:谓白雪溶化之象。 榻(t):狭长而较矮的床,泛指床。 赏析 此篇写作者雪后游乾明寺并在寺中留宿的情景。首联写雪后山光刺眼的奇异感受和诗人至乾明寺赏雪的快意。颔联绘寺中雪景,表示对寺院有此美景的惊羡和爱赏。颈联表明诗人对至洁的白雪的呵护,以及雪后初晴,鸟雀欢鸣充溢朝气的景象带给诗人的喜悦心情。尾联写作者留连不返,寄宿僧榻,且待卧听融雪之声的情景。 首联写“雪后到乾明寺”。 温庭筠侠客行:“白马夜频惊,三更灞陵雪。”韦庄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
22、中见寄:“马惊门外山如活。”第一句即化用温庭筠、韦庄诗意,用“马亦惊”来烘托漫山皆雪,一片银色世界。一开头就给人造成剧烈印象,起笔不凡。其次句以“阶前屐齿”写“到乾明寺”,以“我先行”,写他对雪景的酷爱以先赏为快。 颔联写寺中雪景。岑参即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与苏诗“风花意境相仿。”出句写乾明寺也是“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正严冬,梨花不当开,故置一“误”字。对句写乾明寺月光照于上,雪光映于下,有如不夜城一般,彻夜通明,故说“云月长临不夜城”。 颈联抒发诗人对雪景的酷爱,苏轼西江月:“可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未许”句,用法与此相同,这样至洁至净的银色世
23、界,决不能让牛羊践踏,破坏她的纯净。“且看”句,是想象雪晴之后,鸦雀戏弄于千树万树梨花间,尤其可人。 尾联写“遂宿”。前句写留宿乾明寺,后句申说留宿的目的是要观赏大雪溶化之景。雪大,溶化时的雪水必多,流淌时会发出声响。 全诗辞情明快,反映了虽在贬斥之中、境况艰危,但诗人酷爱美妙事物、酷爱生活的情趣依旧并不消减的乐观看法。 此诗算不上苏轼咏雪诗的最上乘,但也不像纪昀所指责的那徉“俗”、“拙”、“不成语”。(纪评苏诗卷二十一)这首诗少有两点值得确定:一是写景很形象,犹如置身于这一银色世界一样。二是感情真挚,特殊是后四句,充分抒发了他对这一至净至洁的雪景的酷爱,反映出他的生活情趣。由此表现出,他即使在被贬的地方,生活看法仍旧是主动的,并不以个人的遭受介怀。 描写歌颂雪花的闻名经典诗词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