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docx(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时间:2023-09-25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二节 人口和民族中国的人口厚德中学 陈红梅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及由此产生的人口问题;2、理解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3、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分布特点;4、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
2、作统计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3、通过让学生收集计划生育标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关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2、正确处理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树立正确的人口观;3、培养学生参与国家大事的意识和辨证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分布特点;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能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在中国的疆域一课中我们知道了我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
3、那有谁知道我国的人口情况?有多少人?居世界第几位?生: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总数居世界第一。一、世界人口大国师:这位同学说中国人口世界第一,到底是不是呢?下面我们用数据说话。(指导学生完成课本11页活动题1:根据表1-2,分别计算不同年份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并绘制成形象统计图。)(知识拓展):同学们知道形象统计图有哪几种吗?生:主要有饼状图、条形图、折线图。(根据回答,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种类,指导学生画图,对制作规范的进行展示)(学生亲手制作统计图,掌握制作方法和技巧,并在自己制作的图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结论: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总数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人口在世界总
4、人口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5以上。过渡:知道了我国人口的比例,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五十年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我国已经进行了五次人口普查,请同学们根据我国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数绘制“人口数折线统计图”。(老师到学生中间指导学生画图,对制作规范的进行展示,根据折线图得出结论。)结论:二、我国人口增长快。我国自七十年代以来就开始了计划生育,为什么人口增长这么快,是不是计划生育没有作用?课件展示:中国、叙利亚、阿曼三国自然增长率和年净增人口数的对比图。 1 、我国人口增长原因:人口基数大。众多的人口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讨论:人口众多且增长迅速对我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2、我国的人口问题1、人均国
5、民生产总值低,资金积累困难。2、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压力增加。3、对生态环境也造成巨大压力。4、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5、就业形势严峻,由于人口整体素质较低,结构性失业突出。6、老年人口增多,社会负担加重。7、流动人口增多,交通压力增加,也导致社会治安问题日益严重。3、我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行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过渡:人口的数量会影响经济的发展,那么人口的分布会不会对经济也产生影响呢?三、人口分布课件展示“中国分省区人口密度图” ,引导学生根据图例看图,思考问题:1、人口密度如何计算?2、从沿海到内陆人口密度有什么变
6、化?这是为什么?3、你认为人口密度的这种分布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课堂小结(略)教学点评我国的人口,是中国地理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是同学们学好中国地理,尤其是学好我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知识以及分区地理知识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学生比较了解和熟悉的,执教老师让学生在统计、绘图等活动中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培养学生绘制图表的能力。特别是通过课件中三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年净增人口数统计对比图的展示,得出: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这一结论,可谓水到渠成,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度高。本课的导入可采用视频材料,让学生对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有切身感受,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如
7、:了解家庭祖辈人口的变化,从小家延伸到国家,体会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出的意义。)本课教材中活动的篇幅很大,许多结论可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认识(如:众多人口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沉重负担),一些记忆性的知识也要在活动中得到落实。(如:从图中观察我国从沿海到内陆人口密度的变化,让学生自己得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多、西部少这一结论。) f132.COM更多教案延伸阅读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范文:长江 提问长江上、中、下游各具特点,了解了这些特点,你认为长江对人类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学生讨论略 小结 长江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灌溉、航运、发电。 板书三、长江的利用和保护 转折我们一起来看看灌溉的成果。 出示图表长
8、江流域各方面占全国的比重 面积 1/5 人口 1/3 稻谷 70% 棉花 1/3 淡水鱼 60% 轻工业产品 1/2 工农业生产总值 2/3 解释长江流域面积只占全国的1/5,但其他各项都超过1/5,尤其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3,其中稻谷、淡水鱼的比重超过了一半,所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是的“鱼米之乡”。 这些都是长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补充长江的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在航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板书1、“黄金水道” 补充但是目前的航运量还只相当于一条京广铁路的运输量,
9、只开发了其通航能力的1/14。长江水系的通航里程是密西西比河的1.6倍,而运力只是它的1/5;长江的流量是莱茵河的10倍,运力却只是它的1/10。由此看来,长江还大有潜力可挖。 转折既然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我们如何来利用它?(发电) 板书2、“水能宝库” 讲解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全流域蕴藏量2.6亿千瓦,占全国水能总量(6.67亿千瓦)的40%。新中国已经建成许多水利枢纽和大中型水电站。 学生活动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到葛洲坝和三峡等水利枢纽。 讲解葛洲坝号称长江第一坝,是目前我国的水利枢纽,发电能力270万千瓦,相当于1949年全国发电量的3倍。但是,现在的开发利用率还不足5
10、%。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的水电站(发电量将为葛洲坝发电量的6倍,约1820万千瓦,远大于伊泰普水电站的1260万千瓦)。 补充建好三峡工程以后,长江三峡水位提高,万吨船队可以到达重庆,运力可以提高5倍。运输成本可以降低35%,同时,水库调节,下游的枯水期水位提高(3000立方米/秒5000立方米/ 秒),使之成为真正的“黄金水道”。 播放录像三峡工程简介 讨论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有哪些?(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环保等) 转折长江有哪些不利的方面?(洪水) 播放录像1998年长江洪水 板书4、防洪是目前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提问为什么长江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 学
11、生发言、老师补充 1)近年来长江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不断增多,水位上升,这是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根本原因。据分析,今年洪水的特点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灾害”,高水位运行时间长达两个多月。据调查,在今年抗洪其间,岷江的江面上还漂着刚砍伐下来的树木。 2)人与水争地,使长江流域受水面积不断减少是又一个重要的原因。(可以找一些关于圩垸的资料)盲目围湖围江造田、建厂建镇建民垸等,使河道变窄,湖泊萎缩是灾害频繁的又一重要原因。据统计,仅长江通江湖泊的面积已减少了567亿立方米,相当于三个三峡水库的实际库容量。 3)长江中下游地势过于低平。(结合前面
12、的“长江干流剖面图”) 4)天气的异常。 追问 可见,长江的洪水有它的自然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为原因。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应该怎样来防洪、治洪呢? 学生发言、老师归纳补充 改善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最近又全面无条件停止在上游山区砍伐森林,关闭现有木材市场,在原森林采伐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结合。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 修建水库,调节水量。三峡地区建库后,可以控制川江向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 下游地区退耕还湖。 总之,对于长江的水患,我们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树造林,
13、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江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长江的水文特征要受到(地形、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特征又直接影响我们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正因为长江是祖国第一大河,中下游又流经平原地区,因而成为“黄金水道”;又因为上游流经三级阶梯,使之成为巨大的“水能宝库”;而中游的“曲流”和中上游的植被破坏,使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板书设计 三、利用和保护 1、“黄金水道” 2、“水能宝库” 3、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探究活动 “长江洪水治理”模拟研讨会 活动目标:使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认识到长江洪水的形成原因,并找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培养学生人地协
14、调的观念;树立“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要涉及方方面面”的意识。 活动措施:将班里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扮演长江沿岸的居民(城市的和农村的)、政府官员、长江沿岸的企业代表等,一起讨论长江洪水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措施。分为不同河段的,便于对更细致的问题进行研究。 “长江三峡的利弊分析”辩证会 活动目标:使学生对三峡工程的建设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三峡工程形成辨证的认识。 活动措施:先安排学生查找关于三峡工程的资料,然后按照学生的意见分成两派(“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双方进行辩论交流。注意:要说出理由。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范文:黄河 【教具】: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
15、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板书一、黄河的基本概况 活动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
16、,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板书二、黄河的水文特征 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黄河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 提问提起黄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黄河泥沙多) 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17、 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 补充: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黄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 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板书3、地上河 提问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黄河泛滥时人民逃难的录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痛苦的回忆
18、部分阅读材料(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黄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加深对黄河之害的理解,培养学生治黄的责任感。 板书4、易泛滥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气候特征 教学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
19、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 计划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雪线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几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 气候特征 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7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
20、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低22.7C和3.7C。 (2)7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高26.3C和7.3C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C,北京比纽约大7.3C。 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 展示北京、齐齐哈尔、巴黎、纽约降水量柱状图。使同学们阅读
21、柱状图,比较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 板书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读图提问展示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请同学们读图,思考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我国夏季普遍高温,降水集中。 总结这就是我国气候的第二个特征:雨热同期。 板书二、雨热同期 启发提问雨热同期。夏季我
22、国除了青藏高原,天山等少数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是世界同纬度除沙漠以外最暖热的地区。因此,我国热量条件优越。这种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作物生产有没有好处?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正如同学所说,我国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很有利,可以使一些喜温的高产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等。在我国广大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种植;使得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的纬度之高,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由此可见,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板书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启发提问在高温的夏季,也是我国降水量集中的季节,雨热同季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农作物在高温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初 年级 地理 教案 中国 人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