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意地栖居 第5课 中国现代诗二首(二)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意地栖居 第5课 中国现代诗二首(二)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意地栖居 第5课 中国现代诗二首(二)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5 5 课课 中国现代诗二首中国现代诗二首( (二二) )学习目标 1.分析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通过对抒情主人公“我”“雨巷”等意象特点的分析,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2.分析寂寞的意象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分析诗歌的意境特点,培养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体会衬托等艺术手法的作用。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彷徨( ) 彳亍( )颓圮( ) 寂寥( )惆怅( ) 羡艳( )答案 hun ch ch tu p lio chu chn xin(2)多音字曲Error! 散Error!巷Error!答案 q/q sn/sn xin/hn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2、)Error! (2)Error!答案 (1)坍圮/枸杞 (2)寂寥/姓廖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彷徨:_(2)惆怅:_答案 (1)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2)伤感;失意。22.辨词填空(1)寂寥寂寞寂寥:寂静;空旷。寂寞:孤单冷清;清静,寂静。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多数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_生活,他们最需要“三大保障” ,即生活保障、医护保障和精神保障。在上城区高银街北端,有一条旧西门街,能够直通西湖边。这是一条约 400 米长的街巷。街巷两侧的民居多修建于清末民初时期。如今,随着城市的
3、发展,老住户纷纷外迁,旧西门街显得有些_。 答案 寂寞 寂寥(2)徜徉彳亍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彳亍:慢慢地走,走走停停。一个下午都在秋水悠悠的古琴声中陶醉,或许和园中秋雨润花的意境十分和谐吧。真的有如_在一个清纯的世界里,丝毫没有想停下来的感觉。无论你是在鼓浪屿吹海风,还是在老北京胡同里徘徊,抑或是在南京老城南古巷_,当你踏上青岛的土地、穿行于红墙绿瓦之间的那一瞬,你会怀疑自己是否回到了一个世纪之前,甚至是比一个世纪更久远 答案 徜徉 彳亍三、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2)在雨的哀曲里,
4、/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2.课外名句丁香情结(1)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2)竹叶岂能消积恨,丁香空解结同心。韦庄悼亡姬(3)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一、作者简介1.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29 年 4 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1933 年 8 月出版望舒草 ,1948 年出版灾难的3岁月 ,一生共留下了 92 首诗篇。 雨巷写于 1927 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2.卞之琳(1
5、9102000),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季陵,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卞之琳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卞之琳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是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也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二、背景展示1.1927 年夏天,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期。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因找不到革命的前途,在痛苦中彷徨、迷惘,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 “四一二”
6、政变后,戴望舒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2.20 世纪 30 年代的知识分子身处理想失落的现代社会,普遍染上了“都市怀乡病” 。远离时代浪潮的他们不得不转向抒写自己的内心。现代派诗人卞之琳的一首小诗寂寞吟唱出了众生的集体无意识的寂寞迷失的乡愁。三、文学常识现代诗派“现代诗派”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围绕这个刊物并且创作的诗歌风格相似的一群诗人,被称为“现代诗派”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是现代诗派发展的鼎盛时期。现代诗派并非西方现代派诗歌的简单移入,它实际上是对象征诗派与新月诗派变革性的继
7、承与发展,因而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现代诗派的核心是象征主义。雨巷江南的雨,留客不说话;江南的雨巷,悠长而寂寥。雨巷中行走的姑娘,撩动了多少人的情怀,牵引着多少人的目光。开创了新诗新纪元的“雨巷诗人”戴望舒在江南的雨巷里彳亍、寻觅、等待着,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4雨巷紧紧围绕“丁香一样地姑娘”运用意象表情达意,请将最能体现意象特征和诗人情感的六个两字词语填在图中花瓣的空缺处。答案 悠长 寂寥 哀怨 彷徨 凄清 惆怅1.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雨巷在意象选择上独具特色,请找出本诗中的主要意象并简要分析这些意象的特点及在诗中的作
8、用。意象特点作用答案意象特点作用油纸伞古典、怀旧、神秘渲染朦胧而又冷漠凄清的氛围雨巷悠长而寂寥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和寂寞,使意境更充满了朦胧美丁香开在暮春时节,易凋谢。花为白色或紫色丁香给人美丽、高洁、愁怨、容易消逝的感觉。用丁香形容姑娘不仅写出了姑娘的淡雅、美丽,还刻画出了她那楚楚动人的忧郁篱墙颓圮渲染哀怨、凄凉的氛围5“我”哀怨、彷徨、冷漠、凄清、惆怅给人迷茫伤感的感觉,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姑娘像梦一般飘过、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营造了一种朦胧、凄美的意境。用丁香姑娘来象征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2.“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三句诗有什么好处?答:_答案 这三句诗字
9、数相同,结构相似,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妩媚但带着淡淡的忧愁的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形象,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亦表现了美好理想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3.雨巷中有这样的诗句,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能否将句中的两个“飘”字改为“走”字?为什么?答:_答案 不能。因为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想象中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而且“飘”字与前面的“梦”字构成了最佳组合。总之, “飘”字生动地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所以, “飘”字不能改为“走”字。“丁香一样”的姑娘实有其人
10、吗?请搜集资料,谈谈你的理解。答:_答案 (观点一)“丁香一样”的姑娘并不真的存在于现实社会中,她只存在于作者的心里,因为作者在诗中写道:“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因此,丁香姑娘只是一个虚构的角色,她被作者用来抒发心中的情感,她是一个线索,是诗中的灵魂人物,是一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所以作者“希望”逢着这样一个忧郁的丁香姑娘。(观点二)有。因为本诗饱含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没有这个人就不会有那么细腻的描写和那么深的感情。(观点三)作者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 ,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力。而抒情主人公“我
11、”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地行走着的彷徨者。 “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的希望,这希望的象征就是“丁香一样”的姑娘。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黑暗的政治中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6寂寞如果寂寞是风,那么我们都是风中的旅客;如果寂寞是雨,那么我们都是雨中的行者;如果寂寞是诗,那么我们都在反复吟哦寂寞是人生旅途的必然吗,我们每个人都无法躲过?现代派诗人卞之琳也在寂寞的生命历程中回味着,叹息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寂寞 ,看看他笔下的“寂寞”是什么?寂寞这首诗,用四组不对称的事物共同演绎着寂寞,在空间中,在时间中
12、,在心理暗示的层面上,营造了彻彻底底的荒凉之感。请找出这四组事物,填在表中空缺处。答案 乡下与城里 童年与成年 古老事物(蝈蝈)与现代文明(夜明表) 生与死1.“寂寞”是中国古典诗歌常见的一个主题,但它们往往写的是成年人的寂寞或者隐者的寂寞,而卞之琳的这首诗却从孩童时期来写“寂寞” ,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寓意?答:_答案 诗人没有写成年人的寂寞,而是从孩童时期开始写起,似乎寂寞生来就伴随着人们。诗人写的是一种与生俱来、人们从小就“怕” 、就想方设法逃避的“寂寞” 。这样来理解,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诗人的立意。 “枕头边养一只蝈蝈” ,并不是像一般的诗那样仅止于表现童心,而是为了打破从小就害怕的“寂寞”
13、 ;长大后在城里操劳,夜明表代替了蝈蝈,也是为了陪伴生命的寂寞;尤其是诗的结尾,不仅写出了一种人生的荒唐和不公,而且对“寂寞”的表现也到了使人暗自心惊的强烈程度。这就是“乡下小孩子”的命运,从一开始懂事起就害怕寂寞,逃避寂寞,到最后又这样回到了寂寞的怀抱。 “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首诗到最后留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天荒地老的寂寞之感。显然,诗人在一个乡下小孩子那里,寄寓了他自己对人生的感受。72.中国古典诗歌历来就有一种以“动”写“静”的传统。 寂寞结尾两句中不曾休止的仍滴答行走的夜明表起到了什么作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答:_答案 不休止的夜明表衬托出静态的死亡,我们可以听到表针滴滴答
14、答的走动声,死亡的寂静被加深,更深刻地写出了人生的寂寞,表现了诗人对命运不公的控诉。寂寞一诗感叹人生短促而时光无限,寂寞常常伴随人的一生。中国古代文人大多是寂寞的,这与他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密切相关。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答:_答案 (示例一)同意。列举古代与寂寞相伴的名人贤士进行论述。例如:屈原是寂寞的,楚国上下,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阴阳易位,惟屈原独醒;司马迁是寂寞的,为著史记匍匐于地,奋笔疾书,身受奇耻大辱而不改其志,令世人不解;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豪放不羁,与封建世俗不合,自然寂寞无比。(示例二)不同意。甘于寂寞是由个人追求与心态决定的。封建社会照样有许许多多不甘寂寞、为理想奔波的
15、人。也可以列举事例来证明。巧用通感,丰富情趣巧用通感,丰富情趣戴望舒在雨巷中有意识地运用了通感手法,例如“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化视觉形象为一种听觉感受,似乎连目光也忧郁惆怅得发出了叹息声。这样写,不仅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美感,也写出了忧郁之深、忧郁之动人。技巧点拨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 “以感觉写感觉” 。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各种官能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是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也分不开。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光亮”
16、,也说“响亮” ,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 ,仿佛感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8果。比如: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值得注意的是运用通感要注意两种感觉之间的联系,既使得感觉器官得到“沟通” ,又得给读者艺术“感悟” ,从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来。迁移运用用通感的手法写一个场面,
17、 100 字左右。答:_答案 (示例)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刚开始时,节奏低缓,好似烟波浩渺的湖面上有阵阵轻风拂过,漫无边际的水波轻柔地晃荡着,浪花轻轻拍击着堤岸。紧接着,声音渐渐增大,节奏加快,好似黄河之水从天而降,浩浩荡荡,波汹浪涌,如万马奔腾,似蛟龙出海。1.课本素材点击文本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运用示例 我带着你的梦,牵着你的遗愿,回到了你离开时的小巷,立在你走过的路的一头。这条巷好深,深得令我心中略显凄凉;这条路好长,长得令我看不到另一头。我有些胆怯,有些犹豫,更有些徘徊。我不清楚,是否因为你曾经走过,所以才有了
18、这巷中的深路;也可能因为我的到来,这条曾经的路又重现。我决定为自己、也为你走下去,踏上这条寻梦路。(高考作文人与路)2.课外素材“感动中国 2017 年度人物”卓嘎和央宗:乡心正无限 凤德咏馀芬玉麦乡地处祖国西南边陲,1964 年至 1996 年的 33 年间,桑杰曲巴家是这片土地上仅有的一户人家。一个爸爸,两个女儿,一栋房子,既是乡政府,也是他们的家。父亲桑杰曲巴是个老民兵,放牧守边三十多年,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卓嘎、央宗姐妹俩在父亲的带领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来,父女三人以放牧为生,守护着祖国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父亲桑杰曲巴常对卓嘎和央宗说:“如果我们走了,这块国土上就没有人了!
19、”这句话,两个女儿记了一辈子。她们知道,守护土地,就是守护国家。颁奖辞:日出高原,牛满山坡。家在玉麦,国是中国。中国是老阿爸手中缝过的五星红旗,中国是姐妹俩脚下离不开的土地。高原隔不断深情,冰雪锁不住春风,河的源头在北方,心之所向是祖国。9选材感言 只有一户人的家乡,是美丽的;雪山阻隔的生活,是艰苦的;放牧守边的日子,是寂寞的。究竟需要多么坚定的信念,才能直面咄咄逼人的边境蚕食?究竟需要多么无畏的勇气,才能应付危机四伏的原始丛林?究竟需要多么强大的毅力,才能度过孤独寂寞的艰苦岁月?没人知道,或许连他们也不知道。但这片丰饶的土地从此便以“家”的名义,永远留在祖国版图。一个家,两代人,用半个世纪的
20、坚守,告诉后来者:家在玉麦,国是中国,祖国的土地,一寸也不能少。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地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每每读起这句,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地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 “听无声”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语文 第二 单元 诗意 栖居 中国 现代诗 案语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