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3 散文阅读 专题突破练9 散文阅读(概括分析题).doc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3 散文阅读 专题突破练9 散文阅读(概括分析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3 散文阅读 专题突破练9 散文阅读(概括分析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专题突破练专题突破练 9 9 散文阅读散文阅读( (概括分析题概括分析题)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 水 在 滴 苏沧桑 中午十一点半,徐师傅等人都吃饭去了。捞纸房像被突然摁进了寂静的井底。 有两种水声,在空旷的寂静里,缠绕回响。 第一种,滴答,滴答,滴答不急不慢,不变的节奏和密度,这是榨纸声徐师傅上午做的 几百张湿纸抄在杉木仝板上,摞成一尺多高的湿纸垛,用千斤顶压上去,把水榨出来,在晒纸房里经 过晒纸的工序,就成为一张真正的元书纸。 水顺着纸垛边缘滴下来,滴在铺在底下的竹帘上,迅速汇集在竹帘的四角,滴落在青石板上, 滴答,滴答,滴答让人想起赤脚踏在青石板上的脚步,想起南方
2、屋檐下慵懒的雨滴,想起小满时 节前三天的山林,嫩竹拔节,万物萌动。雨滴在每一棵竹子的头上,被它们吮吸进身体,满山的嫩竹 元书纸的前世的身体里,便流动着雾岚的气息、草木的幽香、覆盆子的酸甜、笋的青涩, 流动着砍竹的当当声、竹子顺着坡道滑到山脚的哗哗声、杀青的唰唰声、砍竹人的咳嗽声,以及路 过的山民呼出的烟草味、他或她的汗味、饭菜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棵竹,裹着整个 山林的日月精气,一张元书纸的胚胎,在滴答声中渐渐成形。 另一种水声,是流水声,细弱又清亮。它来自幽暗的捞纸房某个角落,水从一只装满纸浆的槽 缸里溢出来,匍匐进地面。几近难以察觉的流水声,被无边的寂静扩大了。水声泠泠,像由远及近的
3、 银铃声从云霄洒落大地。 这两种水声,在此地,已经回响了一千多年,也许更久远。冬去春来,世事更替,水声从未停息,改 变的,是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 此时,在村的另一头,作坊里年纪最大的捞纸师傅徐师傅,用手端起了饭碗。那双手已经在纸 浆水里浸泡了四十五年,比白纸更白的手掌,已看不出掌纹和指纹,老茧连着老茧,有些地方已经开 裂,又被纸浆水浸泡得更白。这双手,放进发酵捣烂的竹纸浆里,不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 这双手已经不痛了,但很怕冷。数九寒天时,一天十几个小时,在结冰的纸浆水里进进出出, 冷到骨头里的冷。冷了,就往电饭煲热水里蘸一下,暖和一下再做。 痛的是肩膀、腰。一站十多个小时,一抬臂二十公斤,一
4、天几百上千次。捞纸得用巧劲,抄得 轻,纸太薄,抄得太重,纸又会嫌厚。每一张纸,重量误差不超过几克,要有手法、经验和耐心、细心。一缕阳光在吱呀一声里改变了形状,捞纸房的门被推开了,徐师傅回来了。刚才缠绕回响着 的两种水声迅速遁迹,代之以一些更清晰明亮的声音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滤水声、竹架子的咿 呀声、一个老男人偶尔的咳嗽声。“摇头晃脑”的下午开始了。 “摇头晃脑”是每个上年纪的捞纸师傅的习惯。捞纸就是天工开物记载的“荡料入帘”。 徐师傅手持纸帘浸入水浆,纸帘随手腕晃动,使浆液匀开,慢慢向前倾斜,晃出多余的水浆,那层浆膜 就是一张纸。随着倾斜、上提、放纸、揭帘这些动作的起承转合,他低头、转头至右边又
5、转到左边,然 后点头、抬头,一气呵成。纸帘提拉出水的最后一下,他的头点得很快,像在用劲,又像在对自己说 “对,对,对”。 午后的捞纸房,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是唯一的声音。他喜欢安静,连收音机都不愿意听。 他并不关心纸是不是有生命,是不是有灵魂,他听不懂回归、传承、情怀这些字眼。他不知道 那些纸去往何处,纸上会被写下或画下什么,哪怕是一个沉重的嘱托、一张生死状、一个孩子的梦 想,或是一个罪人的忏悔 “做生活,不管喜欢不喜欢做,总归要好好做。”这“生活”关系到他一天有多少收入,关系 到他们平淡无奇却无比重要的日常,更关系到心里安与不安。 偶尔,他也会想,接替他操起这张竹帘的会是谁。他没有徒弟,年
6、轻人都不学这个了。刚才,穿 过村庄回捞纸房时,他碰到了一群人,一个在外地做生意回家过节的邻居,叼着烟,眉飞色舞地说着 在新马泰旅游的事。邻居以前也做纸,后来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出去挣钱了,再也不碰纸了。 徐师傅与他们擦身而过时,听到了一阵哄笑。他呵呵笑了几声,头也不回地走上了通往捞纸房 的田埂,重新将自己安放进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里,感觉世界又回到了他喜欢的样子。 (选自纸上,原载人民文学2017 年第 5 期) 1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A.作者截取徐师傅一个中午的生活片段,将他四十五年的捞纸生涯和元书纸制作的千年历史浓缩其 中,选材精当,构思巧
7、妙。 B.文章细腻生动地描写徐师傅“摇头晃脑”捞纸的场景,展现捞纸这一古老工序的同时,突出了老 人娴熟的手法、专注的神情。 C.“做生活,不管喜欢不喜欢做,总归要好好做”,这句话反映了徐师傅对长年辛苦劳作的纠结与无 奈,语言质朴,情感自然。 D.传统的作坊、年老的捞纸师傅和电饭煲、新马泰旅游等现代元素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时代变迁中 古老村庄真实而独特的风貌。 2 2.文章第段给读者以独特的审美感受,请从描写角度和句式运用两方面简要赏析。3 3.本文标题“水在滴”寓意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6 题。 推 磨 刘庆邦 小时候我不爱干活儿,几乎是一个懒人。可我娘老是说,
8、一只鸡带俩爪儿,一只蛤蟆四两力。在这样 的观点支配下,一遇到合适的小活儿,娘就会拉上我,动用一下我的“俩爪儿”,发挥一下我的“四 两力”。 秋天,生产队给各家各户分红薯。鲜红薯不易保存,把一块块红薯削开,削成一片片红薯片子, 摊在地里晒干,才便于保存。削红薯片子是技术活儿,由娘操作。娘分派给我的任务,是把湿红薯片 子运到刚耩上小麦的麦子地里,一片一片摊开。这么多红薯片子,啥时候才能摊完呢,我一见就有些 发愁。娘好像看出了我的畏难情绪,手上一边快速削着红薯片子,一边督促我:快,快,手脚放麻利点 儿!我虽然不爱干活儿,却很爱面子,不愿让娘当着别人的面吵我,只得打起精神,用竹篮子把红薯片 子装满,抵
9、在肚子上,一趟一趟往附近的麦子地里运。天渐渐黑下来了,月亮已经升起,照得地上的 红薯片子白花花的。当时我一点儿都不觉得美,更没有感到什么诗意,只想赶快把活儿干完,好回家 吃饭。 比起晒红薯片子,最让我难忘的活儿是推磨。 石磨分两扇,下扇起轴,上扇开孔,把轴置于孔中,推动上扇以轴为圆心转起来,夹在石磨两扇间 的粮食就可以被磨碎。磨的上扇两侧,各斜着凿有一个穿透性的磨系眼,磨系眼上栓的绳套叫磨系 子,把推磨棍穿进磨系子里,短的一头别在上扇的磨扇上,长的一头杠在人的肚子上,利用杠杆的原 理,人往前推,石磨就转动起来。 我刚参与推磨时,还抱不动一根磨棍,娘让我跟她使用同一根磨棍推。娘把磨棍放在小肚子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专题 散文 阅读 突破 概括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