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教研.pdf
《如何进行有效教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进行有效教研.pdf(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进行有效教研有效教研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一种民主、开放、科学的教研机制,也是一种坦诚、包容的学习文化,它应建立在教师的客观需求、真心参与、真诚交流、虚心借鉴的基础之上.一、变任务为需求一提到教研,老师们谈得最多的往往是每周要听多少节课、写几篇教学反思,每学期要承担几节公开课、参加多少次集体备课,每学年要读几本书、写几万字的学习笔记。大量数据足以证明教研活动开展的是轰轰烈烈、有形有据,但令人不解的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却未收到预期的效果。一位老师的一句戏言:“我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老是让我喝葡萄糖呢?由“量变到质变是不变的真理,但只靠下任务、压担子的方式达到量的积累,未必能实现质的提升,我认
2、为,“对症下药”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我们的管理者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和教师一起去观察、调查,寻找在教师中存在比较普遍的真问题,并通过认真研究,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确定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变教研任务为老师的成长需求,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研。二、变被动为主动教师是教研的主体,教师的状态如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作为主体的教师处于主动的、能动的、积极的状态,才能实现有效教研。要确保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应赋予教师三种权利.确定主题的参与权。教研活动的主题应在教师的亲自参与下确定下来,应是教师从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中选择出来。活动内容的知情权。研讨主题确定之后,要让教师提前
3、知道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和要求,以便教师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避免教师在活动时处于茫然状态或是随机式的即兴发言,使其表达有条有理有据有深度.观点表达的选择权。这就是说,在教研活动中,不是管理者或主持者去规定教师说什么、怎么说而是由教师自己去确定应该展示什么、用什么方式展示,表达什么、用什么方式表达.正是因为选择权掌握在教师自己手中,教师就能够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主动精神。三、变积累材料为注重实效。积累材料只能代表开展了教研活动,不能反映教研的成效。有效教研的落脚点,要放在教师知识的增长、理念的提升、行为的转变、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要经得起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要让教师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研之有用、研之有得、研之有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进行 有效 教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