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校语文课堂实施方案大全5篇.docx
《2023年学校语文课堂实施方案大全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学校语文课堂实施方案大全5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学校语文课堂实施方案大全5篇 趣味的语文活动课堂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透彻、详细,进而保证古诗词阅读活动的有效性。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学校语文课堂实施方案大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语文课堂实施方案大全篇1 本课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相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缘由以及在深厚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酷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驾驭“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重点 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相识作者深厚感叹中所蕴含的主动心情
2、。 2.对文中多义词详细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 教具打算 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兰亭集序摹本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放录音范读,领悟句法上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了解本文作为宴游诗的特征。 教学步骤 一、#课件# 导语: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不少写景状物的诗作,想必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大家还记得吧,师生一起诵读: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
3、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诗人描写景物时,毕其形传其神,一水多情地呵护着绿田,两山像从远处奔腾而来,来不及敲门便捧上一片青翠。 今日,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摹景状物,但手法却独具匠心,言简而神具,这就是王羲之以书中神品称著于世的兰亭集序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 1、老师略作补充: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称“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2、出示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对他的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三、放录音、正音。 学生听录音一遍。老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投影: 多音字
4、:会稽(kuij)感慨系之(x)曾不知老之将至(zng) 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 四、朗读课文。 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五、品读课文。 结合注释,熟识文意,并思索: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 明确: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状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探讨阐发。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擅长借题发
5、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六、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把握各段大意,完成思索练习一。 学校语文课堂实施方案大全篇2 一、导入:(3分钟) 同学们,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必修三第一单元的三篇小说。小说是通过设置环境、支配情节、塑造人物来表现主题的一种文学样式。依据以往关于小说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说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在前后支配了序幕和尾声;小说的人物分为三类,即主题人物、陪衬人物和线索人物。在环境、情节、人物的三要素中,人物是核心,而环境和情节都是依据人物塑造这个核心来设置支配的。 那么小说是如何
6、来塑造人物的呢?这节课,我们试图通过学习这个单元的林黛玉进贾府、祝愿、老人与海三篇小说来品赏小说人物,学习并驾驭人物描写的有关手法。 二、品赏林黛玉的形象:(25分钟) 下面,我们先来共同探讨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这一人物。 林黛玉是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关键人物,那么,对于这个关键人物作者是如何来刻画描写的呢? 1、干脆的心理描写 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黛玉从今便要起先她在贾府的新生活了,这时的黛玉的心里都想了些什么呢?是欢呼雀跃,是充溢期盼,还是其它的什么心理?请同学们用小说中的原话来回答。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愿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怕被人嘲讽了他去。”(多媒体打出) 黛玉这是到
7、了自己的外祖母家啊,怎么会这么小心翼翼呢? 本文开篇的这段对林黛玉心理的干脆描写,非常清楚地呈现出了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内心世界,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黛玉敏感、谨慎、自尊的性格特征。由此可见,好的心理描写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它也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2、间接的心理描写 人物的内心世界除了通过直陈的方式表现之外,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间接地表现。这种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我们称之为“间接的心理描写”。(媒体打出“人物的心理描写手法:直陈、间接(语言、行动)”) 那么,林黛玉进贾府后的哪些语言、动作和行为详细表现了她初进贾府时的内心世界? 请各小组派
8、代表说说本组找到的相关描写。(点一二小组即可) 3、外貌特征 那么,这样一个“细致缜密、聪慧机敏、自尊特立”的林黛玉具有怎样的外貌特征和气质风度呢?请同学们把小说中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或段落找出来。 请同学们齐读这些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和段落。 从这些外貌描写我们能看出林黛玉这个人物究竟具有怎样的外貌特征和气质风度呢? 貌若天仙、行止高雅、体弱多病;眉目含情、聪慧机敏、多愁善感。(多媒体打出) 同学们,这些有关林黛玉外貌的描写,是作者干脆呈现给我们的吗? 明显不是,这些描写都是通过他人的视察和评说来完成的。这种通过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视察和评说来描写人物的手法属于“人物侧面描写的手法”。这里,顺便
9、说明一下,对人物进行侧面描写,除了借助他人的视察和评说之外,还可以借助人物来衬托、借助环境来烘托。(媒体打出“人物侧面描写的手法:他人的视察与评说、人物衬托、环境烘托”) 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视察和评说来描写林黛玉的外貌有什么好处呢? 三、品赏祥林嫂的形象:(25分钟) 下面,我们再来共同探讨祝愿中祥林嫂这一人物。 1、外貌特征 林黛玉进贾府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林黛玉的外貌特征和气质风度,那么,祝愿的作者是怎样来描绘祥林嫂的外貌特征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把小说中集中描写祥林嫂肖像的三处地方找出来。(学生齐读) 请问,祥林嫂的外貌特征也是主要借助他人的视察和评说表现出来的吗?
10、2、心理改变 从这三处描写中,我们看到祥林嫂的外貌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请小组探讨:祥林嫂外貌的改变折射出她怎样的心理改变? 再探讨:为什么祥林嫂的心理睬发生这样的改变? 为什么不被允许参与祭祀就让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3、小结:由此看来,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只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渐渐地、一步一步地呈现祥林嫂的内心世界及其在封建礼教重压之下一步步走向末路的心路历程。祥林嫂的心理改变是通过她的外貌改变间接表现出来的。这些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让这个悲剧人物的形象更加详细、丰满、更具有感染力、冲击力和震撼力。(多媒体打出) 四、总结(2分钟) 通过我们对林黛玉和祥林嫂两个人物的外貌描写和
11、心理的分析,我们发觉无论是对人物的正面的外貌描写还是和侧面的外貌描写,无论是干脆的心理描写还是间接的心理描写,都是小说描写人物、塑造人物极为有效的艺术手法。这也是我们学习本单元的三篇小说所要达成的目标。(多媒体打出) 五、赏析老人的形象(25分钟) 1、请同学们依据我们刚刚所学到的赏析人物的方法,自读老人与海,分组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中全部的学习任务。15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导学案合作探究”第1题和第2题的结果。(1520分钟)(多媒体打出) 2、(学生汇报后多媒体打出参考答案) 第1题:老人在与鲨鱼搏斗的每一个回合中都有内心独白,这些内心独白有些是有声的,有些是无声的,请同学们把它们找出
12、来,自己读一读,小组探讨:这些内心独白反映了老人怎样的心理?你认为他的哪一句内心独白最能代表他的这种心理? 老人在无望和希望中挣扎,但每一次都是希望战胜了无望,他要和鲨鱼斗究竟、斗到死。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战胜的,你尽可把它歼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第2题:在老人身上,你看到了怎样的精神?老人在你心里是怎样的形象? 永不屈服、永不服输的精神。 一个面临厄运甚至绝境,却自强自信、敢于挑战的、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硬汉子 3、延展:你能依据你心里的老人形象描绘出老人的外貌特征吗?(5分钟)(多媒体打出) 4、小结:通过合作探究,我们发觉老人与海这篇小说主要是通过对老人与鲨鱼进行搏斗的过程中的心理
13、进行大量的描写,来突出老人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硬汉形象的。(多媒体打出) 六、单元教学总结(7分钟) 其实,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正面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那正面描写的手法有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外貌描写;侧面描写的手法有通过他人的视察与评说来描写的、有通过人物来衬托的、也有通过环境来烘托的。 我们这一单元所学习的三篇小说在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上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希望同学们将我们在这一单元的三篇小说中所学到的有关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运用到以后的记叙类文章的写作中去。 学校语文课堂实施方案大全篇3 【设计意图】 过秦论是一篇内容特别丰富,语言极有特色的史论。学
14、习本文的主要目标,是理解秦之过及借鉴意义,明确对比论证方法和驾驭重要文言词句。本设计突破传统的“读文章讲字词译文句”的教学程式,抓住中心,精选语段、词句,设计若干探讨题,激发爱好,训练思维,教学生学会自读文言文。 【设计提要】 本设计在学生比照注释预读课文的基础上分三步设疑探讨:1、由标题引入第5段,探讨对比方法及结论的产生;2、从秦攻守之势的不同,探讨秦兴亡史的演化,理清文章思路;3、探讨“仁义不施”的表现及作者的写作旨意。在探讨中,强调老师点拨,精简学问讲授;强化诵读自学,重视语言学问,将理解文意与理解语言紧密结合,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思维训练。 【设计实施】 1、层层对比揭秦过。 设疑探讨
15、“过秦”,即言秦之过。作者以秦的兴亡史实为基本依据,采纳对比方法,层层推动,水到渠成指出秦亡的过失,这充分体现在第5段争论中。朗读第5段: (1)将段中涉及到的秦国、秦朝、九国(山东之国)、陈涉四种力气用数学符号“”连结排列起来; (2)按例句“秦人开关延敌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这是秦国的实力与九国之师相比”,从本段中找出包含 (1)其余三项对比的句子; (2)说明作者是如何在对比分析中归纳出结论的。 明确(1)四种力气的对比可以表示为:陈涉九国秦国秦朝。 (2)“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不行同年而语矣。”这是山东九国之师与陈涉相比;“秦以区区之地而朝同列。”这是秦国与统一天下的秦朝相比;“然后以六
16、合为家何也?”这是大的秦与最弱小的陈涉相比。 (3)从对比中可以看到,最弱小的陈涉起义时,面对的是大的秦朝。一个“何也”,水到渠成,把焦点逼示出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点拨作者争论秦的过失,首先确定地理条件没有变,接着采纳多项对比的论证方法,层层推动。最具体的是陈涉与九国的对比,从各个角度对比,极言陈涉弱小;其次是秦国与统一天下的秦朝相比,强调秦朝的强大。九国与秦的对比包含在上面其次个对比中,不够明显,但例句从课文第2段找来明显的句子,已经明确。不能遗忘陈涉与秦朝的对比。对比得出的结论是自然而然的,既告知我们秦亡的缘由,也点明白课题“秦之过”。当然,“秦之过”主要是“仁义不施”而非“
17、攻守之势异也”。充分利用课文注释理解词句,留意连用“也”字的语气及其强调作用。 说明这一段争论是全文的重点,须要反复朗读与全面理解。抓住对比即抓住了重点纲目;用数学公式来表示课文内容,激起学习爱好,引起学生主动思索;紧扣原句,促使学生细读课文,理解文句词语,抓住重要句子、重点词语。学生学习分析和理解文意、文句的过程,也是自学文言文实力提高的过程。 板书 2、攻守势中看兴亡。 设疑探讨“攻守之势异也”,是对文章14段秦兴亡史实的概括争论,先从第5段中分别找出一句话概括“攻”与“守”的史实;然后自读14段,说说哪些段写“攻势”,哪些段写“守势”,并从各段中找一句原句表明“兴”或“亡”的史实。 明确
18、 (1)“秦以区区之地而朝同列”争论的是“攻势”;“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争论的是“守势”。 (2)第12段及第3段第一层“及至始皇威振四海”写“攻势”,第3段其次层写“守势”。 (3)兴:“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强国请服,弱国入朝;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攻”是以雍州之地为本,实行一系列措施;“守”是以整个天下为本,实行了更为严密的措施:秦从诸侯变成了天子,守的力气比攻的力气更强大,结果却走向反面,更令人深思。 点拨“攻”指依靠权谋武力,扩张土地,夺取天下,吞并六国;“守”指实行种、种措施巩固政权,保住秦王朝的帝位。第3段第一层的七字排偶句,写的正是秦始皇
19、攻取天下、统一六国的巅峰。“兴”指秦国强大起来,不能用表达措施的句子来表明,而要选择能够表现一个阶段强大的句子。 说明该探讨题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实力:抓住中心句引发开去,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阅读语段,筛选信息,学习归纳。另一方面由意而言,促使学生仔细自读课文,正确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子,驾驭文言学问。 板书 3、秦过为鉴可治国。 设疑探讨秦的过失主要是“仁义不施”,请从课文中挑出秦“仁义不施”的语句并加以说明,说说秦的过失告知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 (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 裂山河。 (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学校 语文课堂 实施方案 大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