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六构与特点 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下达标练.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六构与特点 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下达标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六构与特点 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下达标练.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1515 讲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下达标练课下达标练(时间:45 分钟 满分: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汉武帝时,盐铁大商东郭咸阳、孔仅和洛阳商贾之子桑弘羊等,在盐铁专卖期间,逐渐步入官场,主持专卖事宜。这表明当时( )A商人地位有所提高B抑商政策时断时续C国家垄断经济命脉 D察举制度切实可行解析:选 A。根据材料郭咸阳、孔仅和桑弘羊等,起初都是商人,后步入官场,表明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人地位有所提高,故 A 项正确;根据所学,重农抑商政策从战国至清代一直延续,只是松紧不一,故 B 项错误;材料主要描述商人进
2、入官场主持专卖事宜,故C 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察举制度的相关内容,故 D 项错误。2 礼记中记载:玉器等产品,不能在市场上交易。而左传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 年)记载,韩起要在郑国买商人的玉环,玉器已经可以在市场上交易。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玉器产量有较大增长 B战国时期手工业进步C奴隶主贵族纷纷破产 D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解析:选 D。材料中玉器由不能在市场上交易到可以在市场上交易,反映了市场的需求增加,而非供应的增加,故与玉器产量无关,故 A 项错误;战国时期手工业的进步,能够推动玉器的交易,但非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奴隶主贵族的破产与玉器的市场交易无必然联系,故 C 项错误
3、;玉器在市场上可以交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 D 项正确。3公元前 651 年,齐桓公主持葵丘会盟,盟约规定各诸侯国要“无忘宾旅” “无遏汆” ,即要保客商、不阻碍粮食流通。这反映出当时( )A粮食是各诸侯国争夺的主要目标 B诸侯争霸方便了商人的活动C商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部门 D求富重利成为各诸侯国共识解析:选 D。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争夺的主要目标是土地和人口,故A 项错误;诸侯争霸对商人活动的影响具有双面性,B 项说法以偏概全,故 B 项错误;农业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部门,故 C 项错误;各国在盟约中规定“保客商、不阻碍粮食流通” ,可知各诸侯国对于要增强实力就要
4、发展经济有共识,因此各国重视保护商贸,故 D 项正确。4据史书记载,南宋时期太湖洞庭山区“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这反映了南宋时期该地区( )2A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兴盛 B社会财富分配不均C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 D传统农业精耕细作解析:选 C。材料并未提及区域间的长途贩运情况,故 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财富分配状况,故 B 项错误;根据“多种柑橘桑麻”可知该地区并未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而是种植经济作物,反映出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市场化,故 C 项正确;根据“糊口之物,尽仰商贩”可知该地区并未从事传统农业,故 D 项错误。5在宋代文献中,大量出现墟市、村市、山市、野市、
5、草市、小市,以及墟、舍、圈、集、场等词语。这反映出当时( )A专业性市镇广泛兴起B商业开始突破空间限制C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D城乡市场分散管理混乱解析:选 C。材料“墟、舍、圈、集、场”未提及市镇的专门职能,故 A 项错误;商业开始突破空间限制始于唐朝,故 B 项错误;草市等偏远贸易场所主要出现在离城市较远且农村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故 C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市场管理问题,故 D 项错误。6 都城纪胜记载,南宋都城临安“街坊巷市,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据此可知,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坊市制度开始打破C商业经营不受限制
6、 D抑商政策有所松动解析:选 D。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没有体现经济重心的变化,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街坊巷市”得出坊市制度开始打破,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无论四时皆然”结合前面分析得出宋代商业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但仍受政府监管,还是重农抑商政策,故 C 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得出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故 D项正确。7唐代城市居民虽有“坊郭户”之称,但没有单独设立户籍。宋代则实行城乡分治,在户籍制度上单独设立城镇户口的“坊郭户”户籍;坊郭主户还单独划分为十等,承担赋税与“科配”(临时性赋税)等;坊郭客户则为城镇贫民。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唐代城市居民
7、独立意识较弱 B宋代积贫积弱财政困难C宋代理学更为关注民众疾苦 D宋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解析:选 D。题干是政府对城市居民设立单独户籍的问题,无关城市居民独立意识的3强弱,故 A 项错误;宋代积贫积弱财政困难需要向坊郭户征收赋税,但这不是造成宋朝对城市居民单独设立户籍的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题干内容没有体现关注民众疾苦,故 C项错误;从题干中唐朝代对“坊郭户”未单独设立户籍,到宋代设立城市居民的单独户籍,分主户和客户,坊郭主户按等承担赋税,说明宋代时城市居民较之唐代大量增加,出于管理与征税需要进行户籍管理的变化,因而是宋代城市工商业发展的结果,故 D 项正确。8从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七年(公元
8、624 年)颁布均田令开始,到唐玄宗李隆基于天宝十一年(公元 752 年)下令禁止农地买卖和抵押结束,近 130 年内共有五个皇帝(含大周皇帝武则天)发布九道诏书,都是禁止农地买卖的。据此可知当时( )A君主专制加强 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普遍 D小农经济稳定解析:选 C。唐高祖李渊颁布均田令(规定官民拥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到唐玄宗李隆基下令禁止农地买卖, “都是禁止农地买卖的” ,说明当时土地兼并普遍,阶级矛盾激化。君主专制加强不符合题意,故 A 项错误;流民问题严重不符合史实,故 B 项错误;土地兼并普遍符合题意,故 C 项正确;当时土地兼并普遍,威胁到小农经济的稳定,故 D 项错误。9
9、宋代士人赴京应考。官员外地履新、富人出行远路、商贾长途贩物,无不雇人运输,这种状况遍及各个行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反映了宋朝( )A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B运输经营方式拓展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交通运输比较发达解析:选 B。根据材料“士人赴京应考” “官员外地履新” “富人出行远路”皆不属于长途贩运,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遍及各个行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说明交通运输领域得到极大的拓展,故 B 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运输遍及各个行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商业环境无直接关联,故 C 项错误;交通运输业的发达,不仅体现在发展的领域,更重要体现在交通工具的革新上,故 D 项错误。10明朝有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必考 部分 第六 特点 15 古代 中国 商业 经济政策 达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1202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