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师大附小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5篇.docx
《2023年北师大附小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北师大附小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5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北师大附小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5篇 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在解诀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学问;激励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为了大家学习便利,我特地打算了北师大附小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 北师大附小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1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使学生相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3.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4.在探究三个关系符号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类及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
2、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相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建立数感,驾驭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打算:PPT、或主题图。1-5的数字、<、>、=等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觉问题 1.课件演示:小猴吃水果图 师:细致视察图画,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数一数,小猴和水果都有多少。 2.汇报沟通。 生:4个梨,3只猴子,3个桃子, 2个香蕉。 3.动手操作 。 (1) 师: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图上有的东西,怎样摆就能看出那种水果多,那种水果少呢? (2) 假如每只猴子都要吃1个桃、1个梨、1个香蕉,够不
3、够?怎样摆能一眼看出来?请同桌小挚友一起摆一摆,说一说。 汇报。依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状况: ( )和( )同样多; ( )比( )多; ( )比( )少。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相识 “=” 师:小挚友们说小猴先吃什么水果啊?为什么? 师:猴有3只,桃有3个,一只小猴吃一个桃子,刚好够吃,我们就说猴和桃的数量同样多,3和3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 课件 出示 3 = 3 读作:3等于3 等号 师:一起和老师写一遍,3=3,读作3等于3。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再练习几遍,再和用桌的小伙伴相互说几遍,看看是不是每个小挚友都驾驭了他的写法和读法。 学生
4、活动:同桌读写后再抽问几个学生,保证人人都会。 2.教学“>”(猴和香蕉比)。 师:小猴吃完了桃子,还没有吃饱,那他们接下来吃什么水果好呢? 师:我们来看看小猴和香蕉,怎么进行比较啊? 师:一个对一个,咦,发觉小猴比香蕉多,怎么办呢?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一一对应的摆法) 引出大于号。 师:4比3多,在4 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 “我们把这个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 这个式子4>3怎么读?(4大于3)。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大数在前用大于,大口朝(前)左大于号
5、”。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4.请学生视察三道算式,小组探讨,看有什么发觉。学生回答后,老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练习运用“<”“>” 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挚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 请同桌沟通:说一说几大于几?几小于几?课件逐一出示 2.再次体验: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视察这些算式,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时你发觉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 (1)揭题:我们今日相识了
6、“>”、“<”,“=”这三个好挚友。(出示课题) (2)课件出示书P18“做一做”第1题。 (3)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4)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猴子,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老师巡察,再讲评。 (5)嬉戏:排排队。请5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小挚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沟通) 谁?谁最小?请随意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每个学生用 “”“”摆摆看,看谁想的多?再上台汇报。) 四、总结:今日我们学了什么学问?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下课后大家视察一下我们的教室
7、,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 北师大附小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2 教学内容 :教材第8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驾驭统计的方法,会依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育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驾驭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视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打算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 (1) 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须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红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2)学生自由发言 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探讨、汇报探讨结果 (3)让我们
8、来统计一下吧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 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红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2)统计,制成统计图 (3)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 )名同学。 2、喜爱( )颜色的人最多?喜爱( )颜色的人最少? 3、假如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爱( )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爱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动画片体育竞赛 电影 新闻 做一次统计 动画片 体育竞赛 电影 新闻 四、总结:你今日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买 气 球 红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红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北师大附小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3
9、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或者实物图片进行分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形态的视角初步相识物体和图形。主要分为三个层次:1、首先是学问的引入层次。2、其次是学问的教学层次。3、最终是学问的应用层次。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基本的物体形态,更清晰的了解物体的名称。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视察,使学生初步相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相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育学生动手操作、视察实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爱好,培育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评价方式: 目标1:表现性评价 目标2:目的性评价 目标3:探讨性评价 教
10、学过程: 一、目标1 问题1:小挚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才智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才智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态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让学生把形态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老师巡察。 问题2: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问题1: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问题2:老师拿出大小不同、形态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 二、目标2 问题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
11、和发觉在小组内沟通。 问题2: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觉圆柱会“轱辘”,然后老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三、目标3 问题: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随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作业设计: 课本练习八第一题和其次题 北师大附小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4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课本第56页第68页,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驾驭了10以内数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将认
12、数范围从10以内扩大到20以内,10以内的数及认数的方法都将成为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同时,20以内的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相识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驾驭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本单元内容包括:相识1120各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 经验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从中体会1120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 相识计数单位“十”和“一”,初步知道“十位”“个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3. 能认、读、写1120各数,会用1120表示物体的个数与依次。 4. 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北师大 附小 一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