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名普查工作总结.docx
《2023年地名普查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地名普查工作总结.docx(9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地名普查工作总结时间:2023-08-31 地名普查工作总结。 春去秋来,一阶段的工作即将告一段落了。在经历过这段时间的辛苦奋斗后就可以对这一阶段的工作做总结。要想加薪提职,通过工作总结充分展自己尤为必要。那么有哪些优秀的工作总结范文能给我们参考的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地名普查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自我市被确定为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试点单位以来,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省民政厅、宁波市民政局的直接指导下,从去年 8月份开始,全市近500名普查人员齐心协力,用5个月时间,对区域范围内的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补充、更新、完善,基本摸清了全市
2、30年地名变化情况,建立完善了地名数据库,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陆域面积1361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15个镇。根据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XX83号)、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甬政办发XX189号)文件要求,我们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开展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共采集十一大类60个子类的地名信息15153条,其中陆地水系名称1085条,陆地地形名称248条,行政
3、区域名称21条,群众自治组织名称374条,非行政区域名称26条,居民点名称2232个,交通运输设施名称6152条,水利、电力设施名称300条,纪念地、旅游景点名称380条,建筑物名称92条,具有地名意义的单位名称3211条,历史地名1031条。标绘1:1万纸质地图60幅,测量地名经纬度5000多条,地名标准化处理283个,设置重要地名标志39块,制作地名标志登记表618份,采集地名多媒体信息950多条,新增国家地名数据库地名信息7430条,修改整饰了国家地名数据库矢量地图,生成地名成果图表14182份(幅),较好地完成了试点任务。 二、工作情况 (一)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做好普查前期准备
4、工作。市民政局、地名办根据要求和本市实际,精心拟订实施方案。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次地名普查工作,去年8月9日,袁金祥副市长专门听取汇报,20日提交市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5日由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成立慈溪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二个文件。26日召开了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工作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财政、国土、建设、交通、统计、工商、水利、文广、农业等17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为普查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指派联络员,负责相关行业地名信息资料的提供。 普查前期,做到了组织、人员、经费、办公场所、设备、资料六个方面落实。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
5、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和招聘10人组建市普查办公室;落实普查所需经费117万元;安排5间办公用房;购置电脑、复印机、照相机、摄像机、办公桌椅、文件柜等设备;收集各类志书、图册、档案等200多册,收集部门掌握的行业地名信息资料约2.5万条次。各镇(街道)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选派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同志担任具体业务负责人,配置了必要的技术业务人员,据统计,各镇(街道)共聘用经验丰富的普查业务人员71人,实地调查人员422人,间接参与到普查工作的人员超过1000人。 (二) 注重培训,强化指导,因地制宜采集地名信息资料。注重业务培训,力求
6、科学规范。分三个层面,对普查人员进行培训,首先对市地名普查办的技术人员进行普查工作规程、数据库安装、资料采集、地图标绘方法等为期一周的培训。其次召开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业务培训会议,对地名普查业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进行专业培训。三是由各镇、街道组织对镇、村普查人员进行动员培训,市地名普查办的派员指导授课,共举办13期次,400余人参加了培训。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普查办分5个组分片对应指导,深入镇、村,及时解决在普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收集的资料通过u盘下发各地作为参考资料,制作样表以供借鉴。树立样板,重点指导龙山镇、宗汉街道开展普查;典型引路,分东、西二片分别召开现场交流推进会,交流经验做法,督促推
7、进普查工作,为确保普查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WWw.f132.Com 以镇(街道)为基本普查单位,具体负责采集本行政区域的地名信息资料,填写“二表”即地名目录和地名登记表,标绘1:1万地形图。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方式开展普查。一是以村为责任单位开展普查。普查资料下发至各村,由各村落实人员填报登记表,镇、街道审核、汇总。如宗汉街道、横河镇;二是以镇(街道)为主,村(社区)配合开展普查。镇(街道)抽调力量组成工作班子,填写登记表,标绘地形图,然后深入村(社区),由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员现场进行核对、补充。如崇寿镇、庵东镇;三是镇、村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镇负责跨村道路、河流、镇级层面的地名调查和地
8、形图的标绘;村负责本区域内其它地名的调查。如坎墩街道、观海卫镇等。普查人员普遍做到“一查二看三问”,查找资料,实地察看,访问座谈,努力提高地名普查的数量和质量。横河镇建立了qq群,方便交流工作;掌起镇聘请专业人员标绘地图,确保地图的标绘质量。 (三) 层层审核,考证录入,尽力保证地名普查数据质量。层层审核,严格把关,分四个层面对地名信息资料进行审核把关。第一层面在调查登记时每一地名信息资料都有登记人、审核人。第二层面由镇(街道)组织熟悉当地情况的同志对本辖区普查人员填报的地名调查登记资料进行审核并且分类汇总。第三层面由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对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地名调查登记资料进行核实和确认。第四层面
9、由市普查办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市地名调查登记资料进行核对,确认合格后录入数据库。若出现不同志书、调查与志书记载不一致的,都详细记录存档备查。 在汇总资料的同时,对有地无名、有名无地、一地多名、多地重名、地名用字不规范等情况进行标准化处理。由各镇(街道)分别梳理核对,提出地名命名更名预案,由当地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后,统一汇总上报。从普查资料看,桥梁名称重名较多,新建、延伸道路无名情况较多。个别镇因行政区划调整,出现本行政区域内道路的重名。普查办根据国家、省、宁波市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和规定,按地名命名、更名权限和程序,进行审定和标准化处理。对第一次地名普查遗漏的、已约定俗成的老地名直接确认。对有地无
10、名的及时命名,如坎墩街道召开座谈会对工业园区新建道路进行命名。重名的情况较复杂,须慎重对待,能改则改,一时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暂缓处理。 (四) 设立标志,整理资料,着力制作地名普查成果。对重要地名,增设地名标志。沿329国道、中横线的行政村增设指示牌,骨干一类河流与中横线交叉处设立标志牌。此项工作得到了慈溪市交通局路政大队的配合和支持,共同实地踏勘,定点定位定样式。新设村指示牌24块,河流地名标志15块。整理资料,制作成果。对各地采集来的调查登记表、工作草图和照片、音像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检查、整理、编撰,处理为标准内容,录入国家地名数据库。委托宁波国土测绘院转绘1:1万纸质地形图,修改整饰1:1
11、万矢量地图,利用gps技术方式和图解法测量地名经纬度。完成地名普查数据的图库匹配,生成地名成果图表15024张。根据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档案管理规定,在市档案局的指导下,做好地名普查成果的立卷归档,可建立文书档案15卷,地名成果档案15213册,特种载体档案2盘。 三、工作特色 作为试点单位,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我们努力克服困难,认真细致地拟订各项方案,增加了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普查中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政府组织实施与技术外协相结合。由市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层层布置落实,提高了普查的公信力,便于采集地名信息资料。涉及地图标绘、经纬度测量、矢量地图修改整
12、饰等专业技术上的工作,由宁波国土测绘院派员共同完成,确保地名普查数据的质量。二是以块为主,条块相结合。以镇、街道为基本普查单位,具体负责采集本行政区域的地名信息资料。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17个成员单位建立联络员制度,负责相关地名信息资料的提供和各地上报的有关行业地名普查登记资料的审核确认工作。召开联络员会议,交流进展情况,讨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推进工作落实。二者相结合,减少了地名普查的遗漏,保证了地名普查的数量。三是传统方法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考虑到地名普查员老同志居多,采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容易得到理解和支持。设计印刷3.2万份地名目录和地名登记表,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操作手册5
13、00册,发放给每一位普查员。分级分批对普查业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制作各类地名的登记表样表,为普查人员实际操作提供借鉴。编印工作简报6期,及时通报进展情况;召开阶段工作汇报交流会议,交流各地普查工作经验和做法。这些传统的普查方式方法,为普查人员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普查技能创造条件,大大提高普查效率。同时,在数据采集和成果应用上尽可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用gps定位系统测量经纬度,建立完善地名数据库,开发地名信息管理系统。利用qq群与省、宁波市、镇保持经常联系,便于信息交流和疑难解答,保证了普查的进度和质量。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补充完善地名普查档案资料,着力做好地名普查的成果利用开发,巩固成果,深化
14、内涵,推动我市地名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f132.COM更多工作总结延伸阅读 区划地名工作总结2篇 今年,我县的社会事务和区划地名工作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以立足为民政对象服务为目的,积极开展各项社会事务和区划地名工作,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社会事务工作 (一)婚姻登记工作。按照婚姻法,认真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严格婚姻登记关,依法做好婚姻登记工作,特别是办理离婚登记时,对双方当事人,在离婚协议中对其房屋和其他财产的处理进行认真审查,以保护妇女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其他财政权力,以及在处理子女抚养问题上,照顾女方的合理要求,保护离婚妇女的房屋
15、所有权和居住权等。共计办理结婚2210余对,离婚701对。 (二)殡葬公墓管理工作。全年共计火化1642具,火化率达100%。万福公墓入墓数241个。在清明节前,为了文明祭祀,安全祭奠,我局成立了安全防火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应急工作方案,并到万福公墓指导部署清明节祭祀工作。由于工作抓得早,做得细,未发生一起投诉和安全事故。在清明节期间和殡葬改革宣传月活动期间,组织车辆10台次,在全县进行了巡回宣传。 (三)社会救助工作。救助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救助办法和救助实施细则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审查救助对象的基本情况,坚持自愿救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全部共接待求助人员174人次,对符合救助条件的169人次受
16、助人员给予救助,其中:省外受助人员67人次,占39.64%;省内受助人员102人次,占 60.36%,其中本县受助人员15人次,占8.88%。从受助人员性别区分:男性150人次,女性19人次。受助人员中未成年人11人次;老年人17人次。残疾人36人次(含精神病人)。全年共用救助经费5.19万元。 全年救助的169人次受助人员都得到了妥善安置,救助率达100%。资助返乡127人次;护送19人次;家属到站接领23人次。对部分重点救助对象我们采取了先治疗后护送的原则,住院治疗2人,逐一落实安置,尽量不重复救助。 今年我站会同公安、城乡综合执法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上街联合救助5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2人次
17、。 (四)收养工作。严格按照收养法规定,不断规范登记程序和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共办理了收养登记1个。 二、区划地名工作 (一)继续开展创建“平安边界”活动,加强界线、界桩日常管理,确保界线地区的安定稳定。 (二)认真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全面推进县、镇、农村地名设标,加强数字地名建立工作,不断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共完成县城7个新建小区门牌号编制工作,新编制大门牌5个,小门牌111个,户牌958个。 区划地名工作总结(2): 我市区划地名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民政厅的具体指导下,我们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区划地名工作作为推进达州经济
18、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理念,把地名工作作为服务于经济建设和民众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管理,使区划地名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加强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组建制调整的调整进一步优化乡镇和村、组结构为促进达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减轻农民负担,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合理整合和配置资源,优化乡镇结构。我们在XX、XX年进行了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组建制调整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在巩固撤并工作成果。今年进行通川区政府办公机关地址迁移和撤销万源市临河乡工作。使我市311个乡镇(209个乡、10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减少为310个乡镇(208个乡、10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确保了区划调整
19、前后的社会稳定。促进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认真开展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促进边界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切实加强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的管理,根据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53号令)和四川省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实施办法规定,今年3月开始,我们按照省厅的安排和部署,9月20日前,全面完成了川、渝“万源城口”、“宣汉城口”、“宣汉开县”“开江开县”、“开江梁平” “开江万州区”“达县梁平”“大竹垫江” “梁平垫江”省界和“宣平线”、“达平线”市间 以及“达宣线”、“达大线”共13条县界联检任务,促进了边界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城市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全面开展乡镇驻
20、地和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方便群众生活,服务经济建设,创建文明城市,我们在XX年完成市城区和各县城驻地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大胆开拓,多方筹集资金,进一步完善了城区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全面开展了乡镇驻地和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宣汉县、达县、开江县乡镇驻地地名标志由县级财政解决,农村户牌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费制作安装。万源市、渠县、通川区、大竹县乡镇驻地和农村户牌由县级财政解决,在国家定点厂家范围内实行公开招标制作。到目前为止,宣汉县全面完成了乡镇了驻地和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并通过市民政局验收。达县、渠县现已申请市局验收。万源市已将农村户牌全部制回、
21、通川区已公开招标现正在制作。全市将在XX年底前面完成乡镇驻地和农村户牌设置工作。 四、启动和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 打造达州数字地名为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回良玉副总理省政府张作哈副省长关于启动和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批示精神,全面我市启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启动和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对我市实施 “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组织领导、实施内容、步骤、经费投入等都作出具体的要求。为做好我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市在全面启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同时,各县、市、区在XX年全面建成地名数据库建库的基础上,今年对地名数据库信息进行了完善、充实地名信息
22、和补录扩库工作。 五、原达县高坪乡区划调整所引发的不稳定情况 (一)、基本情况 原达县高坪乡辖山坪、长滩、耿石、长垭、烟灯、尖山、磴子6个村,面积27平方公里,7900人。XX年2月省政府批复达县高坪乡的山坪、长滩、耿石、长垭、烟灯、尖山5个村并入堡子镇(磴子村并入江陵镇)。高坪乡撤并后,场镇周围群众认为对他们的利益损失较大。今年8月,达县信用联社对(乡镇)信用社进行调整组合,拟撤销高坪乡信用社,部分群众认为信用社撤销后存、取、贷款不方便,并将撤销信用社的信息向堡子镇政府作了反映。9月下旬,高坪街道、三坪村3名群众代表在村(居)民中每户募集100元,共募集XX多元,分别到省政府信访办、省民政厅
23、上访,要求恢复高坪乡建制。11月初,达县信用联社开车再次到高坪信用社查帐,群众将车扣留10天,后达县信用联社组织数人将车开走。11月4日,平昌县石垭乡一村民到高坪走亲戚称“平昌县石垭乡已经恢复,明天举行挂牌仪式,不相信你们去看”。11月5日,高坪街道、三坪村组织数人带摄像机到平昌县石垭乡现场观看了挂牌仪式。回来后,部分群众如法炮制石垭乡要求恢复建制的办法(一是村、组干部不准参加并入乡镇党委政府的任何会议;二是村组干部工资由他们集资支付;三是全体党员集体要求退党;四是不准并入乡镇干部到被撤并乡开展任何工作。),要求及时恢复高坪乡建制,一是推荐了七人组成恢复高坪乡建制工作组,到各村组签名联名上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地名 普查 工作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