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做一片美的叶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做一片美的叶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做一片美的叶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做一片美的叶子时间:2023-09-25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做一片美的叶子。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做一片美的叶子”,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二
2、、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科文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3师引导学生质疑:树叶怎么美?什么样的树叶才美?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 3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3、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课后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展示自己收集的树叶,告诉大家你在那里收集到的,当时的情景如何,是否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2、作者也去采树叶,为什么不忍心摘一片叶子呢? 二、精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 :他看到什么样的树和树叶?为什么他没有摘树叶?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树美,树叶美。 (4)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的大树
4、,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为了 ,做一个 的 吧!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体、置、输、茁、间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四、拓展练习: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会想些什么?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树美 树叶美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f132.CoM更多教案编辑推荐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南极,一片净土 这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南极,一片净土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保护我们的生
5、存环境;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洲、豪、属、企、犹、限、塑、卡、顾。教学过程: 一、资料交流1、导语:请大家把课前搜集关于南极的资料、图片拿出来,与小组的同学先交流交流。2、全班交流3、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对南极这一片遥远的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还想了解南极的什么?请提出来。4、读题质疑。二、自学课文,了解内容1、以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可以知道些什么?2、交流阅读收获。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了使南极永远是一片净土,人们是怎么做的?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做?4、在小组讨论交流。5、全班交流,交流时引导学生
6、抓住重点内容,理解体会。(1)“南极属于全人类,不能动南极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这已成为所有到南极的人们的共识。(2)“请不要捡石头!”“请不要挑企鹅!”“请注意,不要踩坏苔藓!”“即使是因为拍摄需要也不允许!否则,将不允许您再上船!”(3)“为我们驾驶小船的卡地亚小姐不顾风流风浪,执意去追赶那只漂得很远的塑料袋,直到捞上来为止。”三、拓展活动1、学了这课你希望哪里也成为一片净土?为了能成为一片净土,你准备做些什么?2、将搜集的资料、图片张贴在班组宣传栏上,与大家共享。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山行 教材简解: 杜牧的山行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
7、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目标预设: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分步解读,入境悟情等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秋天,发现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基于本
8、人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定为: 1、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 2、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媒体选择和应用: 1、网上有关图片的下载; 2、杜牧长安秋望,王维山居秋暝,李商隐霜月古诗下载; 3、古筝曲渔舟唱晚。 设计理念: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感知力。 意境,即客观事物和诗人思想感情的有机统一,它是诗的灵魂,可以说,没有意境就没有了
9、诗:“诗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诵秋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将一幅绚丽的秋景图展现于我们面前。教学中我把握情与景的统一,引导学生走入诗境,感受诗情,以得到美的感染,情的陶冶。 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一、情境导入,初体诗境。 二、分步解读,入境悟情。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整体诵读,体会诗韵。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体诗境 1、谈谈秋天的印象。 2、出示图画或课件,配乐朗诵山行。 3、理解诗题,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形象的感知比抽象的分析讲解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学生已有
10、的生活经验出发感知秋天,进而引入古诗,通过图片直观感受,引发学生了解全诗的兴趣。】 二、分步解读,入境悟情。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1)运用不同手段理解“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让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理解; “斜”教师用“简笔画”演示; “寒山”让学生查阅工具书或教师讲解。(从该词当中了解古诗所写的季节) (2)出示句式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教师引导学生讲句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讲句意。 【设计意图:紧扣重点词,理解“远上”、“斜”、“寒山”相应词语,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古诗的凝练与本诗意境。】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1
11、)指导学生看图或课件,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的地方。 相机突出“生处”这个词义的难点。 (2)试着让学生自己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自学三、四句。 (1)根据学法指导,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反馈。 (2)汇报交流,教师对重点处点拨。 4、引导学生领会全诗的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突出“词义句意理解”的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力求改变“讲词语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听着音乐,随着老师的描述,想象一下山林的景色,引导学生把景物说具体。
12、2、面对这么多的景致你想做些什么呢? (1)放声朗读这首诗。 (2)画一幅画。 【设计意图:爱动、富于想象、形象性强是儿童的共同特性。教学时对于绘画基础较好的学生,可指导学生根据诗意作想象性绘画(非技术性)。教学中应让学生尽可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己意象景色描绘出来。诗中之“画”形象化、直观化了,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入境、激情,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美的意识。】 (3)当导游介绍此处美景。 【设计意图:能在课堂上完成的想法让学生当堂即做,如朗诵诗,不能当堂完成的可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了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 四、整体诵读,体会诗韵。 1、学生诵读,怎
13、样才能读得美?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读出节奏美)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范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古诗是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适宜诵读。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既可以在读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又可使学生情感升华至对美好景物的热爱。】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1、出示杜牧长安秋望,王维山居秋暝,李商隐霜月。 2、学生自由诵读。 【设计意图:这几首诗都与秋天有关,学生通过自读,领悟古代诗人笔下秋天的千姿百态之美。】 “蓝天杯”教学设计三等奖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西湖 设计理念: 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
14、学习方式,大力提倡综合性学习”这一理念,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时,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只作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开放自主、欢快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激发欣赏情趣,调动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教材解读: 苏教版第小学语文第五册西湖一课,本文是本单元介绍祖国美丽山川的第一篇文章。作者以诗一般清新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风光,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与赞美。课文先概括地介绍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然后作者按观察顺序,循着“远眺近赏月下”的线索,紧紧扣住景物的特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典雅的西湖山水图。课文层次清晰,词汇丰富,比喻运用贴切、生动、自然
15、,文笔通达流畅。因此,本课的学习应将这些优美的句段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品读和背诵为主,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积累。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了解西湖美丽的自然景观,体会西湖拥有“人间仙境”“明珠”称谓的独特内涵。 (二)情感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引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
16、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积累语言,提高文字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西湖优美的风景,得到美的享受;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运用打比方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尝试用比喻词说句子。 教学准备 1、课件设计。 2、课前要求学生查找与西湖有关的资料、及图片,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收订和处理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1、(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一定都看到了上面这句话
17、: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出示句子)“苏杭”指哪里,你知道吗?(板书:杭州 “杭”是生字,跟读)。 2、你觉得天堂是什么样的地方?而西湖(板书: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3、天堂是非常神秘、令人向往的、像仙境一样美好的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就说明苏州、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你知道吗,杭州向来就有“人间天堂”的美称。(出示文字)指名读,齐读。这句话中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吗?(理解:素有 选择词义) 4、你去过杭州吗?杭州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景点是哪里呢?(板书课题)西湖给你留下了哪些美的印象?(和学生多聊一聊)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出示文字) 5、齐读,你读懂
18、了什么?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镶嵌 结合生活中妈妈的戒指理解) (先让去过杭州的学生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点,聊一聊对西湖的印象,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也让没去过西湖的同学对那里产生了想了解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图文结合,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下面请大家跟随老师的摄像图片去游览一下西湖,好吗?请大家一边看一边听课文录音,等会儿请大家来说说看过之后的感受。(播放幻灯片,同时播放课文录音) 2、生谈感受。 (通过幻灯片的放映,课文的配音朗读,让学生游览西湖,感受西湖的美,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有了较真切的感受,也更加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激情。) 3
19、、小朋友都听得很认真。有些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来读了,那就读吧,读的时候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组成的词语多读几遍,并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如果不理解,可以轻轻用铅笔打个问号;(3)读完后标好小节。 4、检查自学效果: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读得怎么样。 (1)出示词语(带拼音):谁来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素有 连绵起伏 淡 犹如 格外 漂浮 掩映 一般 令人心旷神怡 夜幕初垂 重点指导:前鼻音:绵、淡、掩、般翘舌音:初 后鼻音:令 去掉拼音读。 5、了解大意:小朋友都很聪明。现在请4个小朋友来读课文,边读(听)边想: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
20、景?(板书:山峦 湖水 湖堤 小岛 华灯 ) 6、教师描述引读,初步学习第1节: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们常说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学习生字“素”,理解“素有”的意思: 字典上共有 种解释:abc这里选第种。 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过渡:为什么西湖会被称为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下节课再学习。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换一换:绵棉 犹优、忧 浮乳 掩淹 加一加:令铃、岭、冷、领 2、如何把字写漂亮? 重点提醒:掩:左窄右宽,“大”要舒展,盖住“电”; 般:注意“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苏教版 三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一片 叶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