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同步检测 鲁教版.doc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同步检测 鲁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同步检测 鲁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第一节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2015北京文综,45)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1.图中(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2.图示地区(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解析 第 1 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自然灾害及地下水。读图可知,甲地为花岗岩,不会发育喀斯特地貌,A 项错误;乙地低平,而泥石流发生于山区,B 项错误:丙村位于冲积扇边缘,沉积作用显著,土层厚,丁村位于冲积扇
2、顶部,土层薄,C 项正确;结合图中地下水水位分析,丁村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深,丙村地下水埋藏较浅,D 项错误。第 2 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水循环等。通过山地与山前平原分布的位置、地表水流向及指向标可知,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A 项错误;山前平原受外力沉积作用明显,B 项错误;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地形、岩石性质、植被覆盖程度等,C 项错误;渠水不易下渗,主要通过蒸发、径流等环节参与水循环,D 项正确。答案 1.C 2.D(2014海南地理,1820)如下图所示,位于湿润区的某河流,穿过的背斜山脉,进入平原。读下图,完成 35 题。3.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河流流量最小的是( )-
3、 2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4.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修建水坝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5.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的原因可能是( )A.河流侵蚀、逐步将山脉切开B.河流改道,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C.河流先于褶皱形成D.山脉断裂,断裂处形成河流解析 第 3 题,根据图示地形及河流流向判断:甲位于河流上游,丙和乙位于中游,丁位于下游。因此 A 正确。第 4 题,通过图示分析,乙位于地势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最适宜建大坝,因此选 B 项。第 5 题,若山脉先形成,河流应平行于山脉延伸,即纵列分布,不会将山脉切开,更不会穿行山脉
4、,因此 A 和 B 错;只有河流先于褶皱形成的前提下,才会出现河流穿行山脉,C 正确。答案 3.A 4.B 5.C(2014重庆文综,810)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 68 题。6.如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7.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A.石笋 B.冰斗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8.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 2 cm 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 3 -解析 第 6 题,
5、河源地区一般水流较急,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峡谷地貌,A 项错误。河流在凸岸堆积,凸岸水流缓,较大的石块在这里沉积下来,形成砾石滩,B 项正确。凹岸侵蚀作用显著,河水较深,不会形成滩地,C 项错误。河口地区水流变慢,泥沙在此沉积,形成三角洲等地貌,不会形成砾石滩,D 项错误。第 7 题,砾石变圆的原因是石块相互碰撞磨蚀,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关键找出各个选项的外力作用。石笋是流水的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A 项错。冰斗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B 项错。风蚀蘑菇是风吹动小石块对大石块碰撞、磨蚀,即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与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C 项正确。花岗岩风化球是风化作用下形成的,D 项错误。第
6、8 题,仔细读图,图中有一石块标出为直径 9 cm,通过与其他石块的比较分析,接近直径 9 cm 的石块最多。A 项中各类石块所占比例相差不大,排除 A。B 项中接近 9 cm 的石块所占比例最小,排除 B。C 项中 1720 cm 所占比例最大,排除 C。排除 A、B、C 三项。D 项中 811 cm所占比例最高,符合题意。答案 6.B 7.C 8.D(2013浙江文综,5)图 I 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9 题。9.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三 单元 第一节 岩石圈 地表 形态 同步 检测 鲁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