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抗洪抢险救援先进事迹材料5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抗洪抢险救援先进事迹材料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抗洪抢险救援先进事迹材料5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抗洪抢险救援先进事迹材料5篇 今年6月1日以来,南方强降雨不断,多地降水量破纪录,河流超警、汛情严峻。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抗洪抢险先进事迹材料,欢迎大家来参阅。 抗洪抢险先进事迹材料【1】 “我们订婚啦!”7月19日晚,卢彦伟在自己的微信挚友圈更新这样一则消息,不过,卢彦伟还没来得及看完“点赞”,就接到单位的吩咐:河南消防救援总队立即动身驰援安徽抗洪抢险救援,他作为总队新闻宣扬人员到一线记录河南消防指战员的救援故事、抢险镜头、暖心举动等。总之,就是把河南消防的战地正能量刚好传递出去。 战地宣扬工作,并没有想象的轻松。虽然不是上一线干脆投入救援,但每次随警出动,卢彦伟都是如影随形第一时间
2、赶赴现场。每天穿上救援服,再背负着十几公斤重的相机包,还要随时拍照、录像,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在淮河蒙洼蓄洪区,出警的消防员多是涉水救援,卢彦伟搭坐舟艇,记录整个行动过程。其间多次遇到暴雨天气,浑身湿透没有穿上雨衣,因为雨衣须要为镜头挡雨;为获得更好的拍摄角度,有时还要跳入水中,记录消防员救援时的精彩瞬间。 鞋湿了、衣服透了,只要相机没事,照片拍到,卢彦伟感觉任务才算完成一半。接下来回到驻地,他来不及换洗衣物,就要整理这一天拍摄的资料。哪个镜头最好,抓紧处理打包上报;哪个视频很精彩,立刻剪辑发布。 “太暖啦!小女孩给刚上岸的消防员喂吃的。”“高温下的坚守”“大坝上的除草人”“援晥抗洪,我们彼此
3、暖和”付出就有汇报,在驰援安徽抗洪抢险救援的这段时间,卢彦伟记录的这些图片、场景引来多方点赞和转发。 洪水不退,河南消防不走,作为一名宣扬记录者,卢彦伟始终如影随形上一线,紧握相机取镜头。 抗洪抢险先进事迹材料【2】 当前,我国南北方全面进入主汛期,强降雨天气频发,防汛抗洪已到关键阶段。在防汛抗洪中,创新科技成为利器。从气象和水情预报预警到上天入地的科技设备,再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科技应用让防汛抗洪更才智。 今年6月,我国华南和江南一带迎来入汛以来首轮强降水。就在强降水来临一周前,这片区域已被国家气象中心的预报员提前“锁定”。在亲密关注天气形势发展的同时,国家气象局已提示相关地区做好
4、防汛打算。 气象服务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我国的气象预报预料技术不断跨越升级,预报预料的精确率也大幅提升。2023年,我国暴雨预警精确率已提高到88%,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量达38分钟,台风路径预报水平保持世界领先。 在江苏省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调度指挥中心,一款名为“智水苏州”的防汛“科技大脑”把辖区内的水情信息、易涝点位、物资储备等防汛重点信息尽收眼底。精细化降雨预报、城市内涝预报预警、防汛综合指挥、智能物资管理“智水苏州”打破了传统行业管理局限,实现城市、河道、环境管理等多部门信息共享与协同,形成“视频输入算法识别取证录入工单派发处理反馈”的事务全流程闭环操作。 为保证汛期旅客列车
5、平安、准点到达,南方多地铁路部门快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大量工作人员上线巡查检修。值得关注的是,“扫码”助力防洪,使得防洪减灾变得高效率、智能化。 “滴,扫码胜利!”合福高铁北武夷隧道山脚下,南昌高铁修理段上饶合福路桥工区工长梁文浩正手持一台GPS防洪巡线手机,对准隧道防洪检查牌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几秒钟内,手机收到了一条关于隧道名称、里程和山体概况的文字短信,同时,梁文浩所在的定位信息也被传输到了千里之外的防洪系统终端。 在排查险情时,工作人员利用扫码技术,实现防洪地点“身份识别”和巡查人员GPS定位功能。为防止汛期高铁沿线山体发生落石溜坍、路基下沉等地质灾难影响行车平安,工作人员必需保证对管
6、内线路巡查到位。巡山巡河前“扫码打卡”,巡查结束后在山顶“扫码确认”,就能保证不遗漏任何一个隐患点。 抢险:“雷达卫星”精准分析 7月以来,长江中下游省份江西遭遇持续强降雨攻击,江河水位快速上涨,境内多条河流及鄱阳湖先后多次发生编号洪水和超警戒洪水。江西省工信厅方面表示,持续降雨导致云层加厚,严峻影响气象卫星监测精准度。受持续降雨影响,江西省鄱阳县问桂道圩段发生漫顶决堤险情。江西省国防科技信息和卫星应用中心刚好利用高分三号卫星,全天候捕获鄱阳湖区洪涝灾难最新数据分析、监测,极大提升了该省抗洪救灾实力。 高分三号卫星是高分专项工程的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最大特点是不受云雨天气影响,能够实现全天时
7、、全天候成像。依据影像分析结果,受溃堤影响,鄱阳县周边地区,包括鄱阳镇、昌洲乡及周边4至5个乡镇受灾严峻,其中昌洲乡整体被洪水沉没,鄱阳镇、四十里街镇、古县渡镇、游城乡等地区受灾也较为严峻。 经过5天多的日夜奋战,随着最终一车石料的倒入,鄱阳县问桂道圩堤127米长的决口胜利合龙,周边四座村落的交通被重新连接起来,为将来的排洪打下基础。 救援:“无人技术”大显身手 自7月1日起,黄河正式进入汛期。“才智黄河”工程的推动,为黄河防汛供应了有力支持。其中,无人机成为抗洪救援的“标配”。 在抗洪抢险过程中,无人机具有先天优势。它反应速度快、侦察范围广、不受地形限制,可以把灾难现场的高清图片和视频传回指
8、挥中心。假如有人员被困,无人机还可利用其搭载的装备开展搜寻、定位和救援工作。假如搭载夜视功能,无人机可实现全天候救援,还可以向被困人员进行物资精准投送。 在抗疫期间发挥重要作用的机器人,在抗洪一线也有用武之地。近日,水上救援机器人在多地亮相。救援机器人外形像小艇,可通过平板电脑或限制器操控,一次可以救助3到4个人。当救援对象在河道比较湍急的地方且距离岸边较远时,救援人员可操作机器人朝着落水者的方向全速前进,落水者抓稳机器人就可获得救助。 目前,无人机、救援机器人等装备已“入列”各地的救援队伍。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特种灾难救援处工程师熊伟说,各省级支队级救援队伍都配备了无人机、水上救援机器人、水
9、下声呐等高新装备,关键岗位的救援队员全部通过了专业机构的培训考核,实现了持证上岗。 抗洪抢险先进事迹材料【3】 7月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持续强降雨,长江、淮河流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湖泊处于超警戒水位,多地遭受洪涝灾难,人民生命财产平安受到严峻威逼。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截至7月14日,共有2.9万多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5000多名民兵战斗在抗洪抢险一线。 全体官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奋战在抗洪抢险的最前沿,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平安。 闻“汛”而动 江西告急!九江告急!鄱阳湖告急! 连日来,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不断上涨。武警江西总队出动1400余名官兵火速驰援鄱阳
10、湖,担负起转移受灾群众,搜救失联人员,加固泄洪堤坝等任务。12日7时,鄱阳湖鄱阳镇昌江圩江家岭村堤坝出现渗水群,总队300多名官兵轮番跳进深坑解除险情。 与此同时,第72集团军某旅1500余名官兵,也赶到鄱阳县,加入加固堤坝、封堵管涌的抗洪大军之中。 火箭军某部数百名官兵多路突进鄱阳县后,来不及休整就分散到汛情最严峻的几处堤段,参加处置数十处管涌等堤坝险情。在鄱阳县西河东联圩港头村,由于现场无法运用工程机械,营长张刚带领100多名官兵,全靠手挖肩扛筑起围堰。 正在野外驻训的第71集团军某旅快速启动应急预案,紧急收拢部队,经10余小时近千里机动,2300余名官兵12日18时前分别赶至九江市濂溪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抗洪抢险 救援 先进事迹材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