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杜甫诗词赏析5篇【经典】.docx





《2023年杜甫诗词赏析5篇【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杜甫诗词赏析5篇【经典】.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杜甫诗词赏析5篇【经典】 杜甫旅夜书怀【内容】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杜甫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杜甫曲江二首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赏析】: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
2、杏园、慈思寺。是闻名巡游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心情,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他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三没有写曲江四周花木繁饶,而只用“风飘万点”四字,就概括了这一切。“风飘万点”,不止是客观地写景,缀上“正愁人”三字,重点就落在见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风飘万点”,这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会煞是好看,为何又“正愁人”呢?作者面对的是“风飘万点”,那“愁”却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飞”,因而用跌笔开头:“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
3、长的严冬,好简单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这春天,这花儿,不是很值得人们珍惜的吗?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殊珍惜春天的诗人又怎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没有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力透纸背。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飘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疼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
4、片地被风飘走,加入那“万点”的行列,心中又是什么味道呢?于是来了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接着飘落,即将告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接着“入唇”啊! 蒋弱六云:“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这是颇有见地的。然而作者何以要如此“反复层折”地写落花,以致魂消欲绝?原委是仅仅叹春光易逝,还是有慨于难于直陈的人事问题呢? 第三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就写到了人事。或谓此联“更发奇想惊人”,乍看确乎“奇”得出人意外,细想却恰恰在人意中。诗人“且看欲尽花经眼”,目光随着那“风飘万点”在移动:
5、落到江上,就望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却巢着翡翠翡翠鸟筑起了窝,何等荒芜;落到苑边,就望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孤独。经过安史之乱,曲江往日的盛况远没有复原;可是,好简单盼来的春天,眼看和万点落花一起,就要被风葬送了!这并不是什么“惊人”的“奇想”,而是触景伤情。面对这残败景象有什么方法呢?仍不外是“莫厌伤多酒入唇”,只不过换了一种美丽的说法,就是“行乐”:“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莫非“物理”就是这样的吗?假如只能如此,无法变更,那就只须行乐,何必让浮荣绊住此身,失掉自由呢? 联系全篇来看,所谓“行乐”,不过是他自己所说的“沉饮聊自遣”、或李白所说的“举怀消愁愁
6、更愁”而已,“乐”云乎哉! 绊此身的浮荣何所指?指的就是“左拾遗”那个从八品上的谏官。因为疏救房琯,触怒了肃宗,从今,为肃宗疏远。作为谏官,他的看法却不被接受,还蕴含着招灾惹祸的危机。这首诗就是乾元元年(758)暮春任“左拾遗”时写的。到了这年六月,果真受到惩罚,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写此诗到被贬,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明乎此,就会对这首诗有比较准确的理解。 这是“联章诗”,上、下两首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下一首,即紧承“何用浮荣绊此身”而来。 前四句一气旋转,而又细针密线。仇兆鳌注:“酒债多有,故至典衣;七十者稀,故须尽醉。二句分应。”就章法而言,大致是不错的。但把“尽醉”归因于“七十者稀”,对诗
7、意的理解就表面化了。时当暮春,长安天气,春衣才派用场;即使穷到要典当衣服的程度,也应当先典冬衣。如今竟然典起春衣来,可见冬衣已经典光。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而且不是偶而典,而是日日典。这是更透过一层的写法。“日日典春衣”,读者准以为不是等米下锅,就是另有燃眉之急;然而读到其次句,才知道那不过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真有点出人意外。出人意外,就不能不引人深思:为什么要日日尽醉呢? 诗人还不愿回答读者的疑问,又逼进一层:“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行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行到别的地方,就在别的地方尽醉。因而只靠典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乎由买到赊,以至“寻常行
8、处”,都欠有“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这原委是为什么? 诗人最终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谓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吧!这是愤激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是不难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一联写江头景。在杜诗中也是独具匠心的名句,叶梦得曾指出:“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自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使晚唐诸子为之,便当如鱼跃练波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体矣。“(石林诗话卷下)这
9、一联”体物“有自然之妙,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缘情“。”七十古来稀“,人生如此短促,而”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大好春光,又即将消逝,莫非不值得珍惜吗?诗人正是满怀惜春之情欣赏江头景物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是多么安静、多么自由、多么美妙的境界啊!可是这样安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妙的境界,还能存在多久呢?于是诗人”且尽芳樽恋物华“,写出了这样的结句:”传语风光共流转,短暂相赏莫相违。“ “传语”犹言“寄语”,对象就是“风光”。这里的“风光”,就是明媚的春光。“穿光”一联体物之妙,不仅在于写小景如画,而且在于以小景见大景。读这一联,莫非唤不起春光明媚的美感吗?蛱蝶
10、、蜻蜓,正是在明媚的春光里逍遥自在地穿花、点水;深深见(现)、款款飞的。失掉明媚的春光,这样安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妙的境界也就不复存在了。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观赏吧,那怕是短暂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反了啊!” 仇注引张綖语云:“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言简意赅,深得诗人专心。因“有感于暮春而作”,故暮春之景与惜春、留春之情融合无间。因“仕不得志”而有感,故惜春、留春之情饱含深广的社会内容,耐人寻味。 这两首诗总的特点,用我国传统的美学术语说,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韵”。所谓“含蓄”,所谓“神韵”,就是
11、留有余地。抒情、写景,力避倾囷倒廪,而要抒写最典型最有特征性的东西,从而使读者通过已抒之情和已写之景去玩味未抒之情,想象未写之景。“一片花飞”、“风飘万点”,写景并不工细。然而“一片花飞”,最足以表现春减:“风飘万点”,也最足以表现春暮。一切与春减、春暮有关的景色,都可以从“一片花飞”、“风飘万点”中去冥观默想。比如说,从花落可以想到鸟飞,从红瘦可以想到绿肥“穿花”一联,写景可谓工细;但工而不见刻削之痕,细也并非详尽无遗。例如只说“穿花”,不复详细地描写花,只说“点水”,不复详细地描写水,而花容、水态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景物,都宛若可想。 就抒情方面说,“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
12、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见的。但如何不得志,为何不得志,却秘而不宣,只是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现方式,也只是吃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刚好行乐。诗中的抒情主子公“日日江头尽醉归”,从“一片花飞”到“风飘万点”,已经目睹了、感受了春减、春暮的全过程,还“传语风光共流转,短暂相赏莫相违”,真可谓乐此不疲了!然而细致探究,就发觉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杜甫曲江对酒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
13、徒伤未拂衣。 【赏析】: 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杜甫最终留住长安时的作品。 一年以前,杜甫只身投奔肃宗李亨,受职左拾遗。因上疏为宰相房琯罢职一事鸣不平,激怒肃宗,遭到审讯。以后,虽仍任拾遗,但出名无实,不受重用。杜甫无所作为,空抱报国之心,不免满腹牢骚。这首曲江对酒便是诗人此种心境的反映。 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是当时京都的第一胜地。 前两联是曲江即景。“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指芙蓉苑,在曲江西南,是帝妃游幸之所。坐不归,表明诗人已在江头多时。这个“不”字很有讲究,如用“坐未归”,只反映客观现象,没有回去:“坐不归”,则突出了诗人的主观意愿,不想回去
14、,可见心中的心情。这就为三、四联的述怀作了垫笔。 以下三句,接写坐时所见。“水精宫殿转霏微”,水精宫殿,即苑中宫殿。霏微,迷漫的样子。在“宫殿”、“霏微”间,又着一“转”字,突出了景物的改变。这好像是承“坐不归”而来的:久坐不归,时已向晚,故而宫殿霏微。但是,我们从下面的描写中,却看不到日暮的景象,这就透露了诗人另有笔意。浦起龙读杜心解曾将诗人这一时期所写的曲江二首、曲江对酒、曲江对雨,跟作于安史之乱以前的丽人行作过比较,指出:“此处曲江诗,所言皆花、鸟、蜻、蝶。一及宫苑,则云巢翡翠,转霏微,云覆,晚静而已。视前此所咏云幕,御厨,觉盛衰在目,彼此一时。”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水精宫殿转霏微”所
15、显示的,即是一种虚空寥落的情景,这个“转”字,则有时过境迁的意味。 与此适成比照的,是如期而至的自然界的春色:“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短短一联,形、神、声、色、香俱备。“细逐”、“时兼”四字,极写落花轻快无声,飞鸟欢跃和鸣,生动而传神。两句衬托出诗人的此时的心绪:久坐江头,空闲无聊,因而才这样留意于花落鸟飞。“桃花细逐杨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后杜甫“自以淡笔改三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由拟人法改为描写法。何以有此改?就因为“桃花欲共杨花语”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跟诗人当时仕途失意,懒散无聊的心情不相吻合。 这一联用“自对格”,两句不仅上下对仗,而且本句的某些字词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典 2023 杜甫 诗词 赏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