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杜富国人物事迹最新5篇.docx





《2023年杜富国人物事迹最新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杜富国人物事迹最新5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杜富国人物事迹最新5篇 在我们的身边,总有这样一群人,时刻把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即便是付诞生命也无所畏惧,他们的这种无私奉献,为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杜富国人物事迹最新,欢迎大家来阅读。 杜富国人物事迹最新1 在医院特别装置的跑步机上,以13分08秒的时间跑完3公里,杜富国快乐得像个孩子。 负伤以来,他再也没有这么痛快的跑过。 经过半年主动治疗,杜富国身体的各项功能正在逐步复原。 “受这么严峻的伤,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快速复原,简直就是奇迹。”西南医院康复科主任刘宏亮说,治疗的每一天里,杜富国都在刷新复原纪录。 明显,失去双手和双眼
2、的巨大创伤并没有战胜英雄心中的“无畏”,且这份“无畏”始终与他并肩前行。 20_年6月,中越边疆第三次大面积扫雷启动,入伍5年的杜富国第一时间给连队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申请到边疆去当一名排雷战士。经过层层筛选,杜富国如愿进入扫雷队。 刚刚进队,杜富国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想上雷场,还得过了专业学问考试才有资格。” 第一次专业理论考试,32分,全队倒数。 考试受挫,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杜富国变成了“书虫”。他很清晰,扫雷是高危作业,专业学问是上雷场的“敲门砖”,是扫雷兵的“保命经”,为了早日上雷场,他起先了“士兵突击”。 “看书看到部队熄灯也不罢休,打着电筒躲在被窝里接着看。”队友们知道,“这小子
3、”不服输。 靠着“肯定要上雷场”的决心,杜富国硬是从32分渐渐增加到70分,再到90分,直至完全合格。 如愿进入雷场,穿上了心心念念的防护服,杜富国身上的劲儿更足了。 队友们给杜富国取了个“雷场小马达”的外号,因为即使面对雷场这么艰苦的作业环境,就算连续8小时不休息地排雷,杜富国总有使不完的劲儿,总是抢着干,总是冲在最前面。 “你们走,我来扛。”为了让战友们在雷场能够喝上水,杜富国硬是将30余斤的饮用水扛上雷场,全身负重近百斤; 在马嘿雷场,山高坡陡、荆棘密布的丛林也挡不住杜富国无畏的脚步,来回6公里山路,每箱重27。5公斤的弹药箱,杜富国次次都要争着扛两箱; “你下来,让我上。”队里灯泡坏了
4、,有基本机电学问的杜富国总是义不容辞地揽了下来; “你让开,让我来。”队里装盛雷弹的沙箱不够用,杜富国挽起袖子一做就是一天 “你退后,让我来!”浓缩成为了青春的无畏。 “你退后,让我来!”是军人的担当 麻栗坡老山主峰西侧,坝子村的山巅上,57岁的村民盘金良用竹子和木头搭建起了一间简易房屋,用来堆放劳作的工具。 屋后山坡,曾经是一块雷场,如今已是盘金良的耕地所在。 “杜富国就是在这片雷场受伤的。”每每说起这段往事,盘金良总会哽咽。 20_年11月16日,扫雷队的官兵们用“手拉手”方式,趟过已无雷患的雷场,将这片土地交给边疆人民耕种。期盼已久的盘金良马上到乡政府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领来油菜种子,播撒
5、在这多年未耕的山坡上。 今年,盘金良在山坡上种下了草果,以及一亩多地的南瓜,放养的30多只跑山鸡也快下蛋了。 “惋惜他离得太远,不然抓两只鸡给他补补身体。”盘金良的心里多想让杜富国知道,这片土地生气勃勃。 而从前,云南边疆,尽管战火的硝烟早已经消散,但在山脊、沟壑、林地深处,斗争遗留的地雷、炮弹、手榴弹等雷患无处不在,很多当地人因为误入雷区导致炸伤、炸残、炸死。 “蚂蚁爬进去,也被炸成粉。”当地人略显夸张的说法,却道出了雷区的危急程度。人人都知道离雷区越远越平安,但却有这样一群人,朝着雷区不断挺进,同雷患面对面,与死神“掰手腕”,杜富国也在其中。 在扫雷队的3年时间里,杜富国的午饭基本在野外吃
6、干粮,没有餐桌,没有热水,没有午休,而这也是每一位排雷战士们的常态。 “大队官兵人均进出雷场700余次,徒步3000多公里,搬运扫雷爆破筒和其他各类扫雷装备物资器10余吨,磨破迷彩服3套、磨坏作战靴5双,扫雷防护服和扫雷靴绝大多数破损。”在杜富国的记忆里,最深的记忆点就是一连串恒久不行能遗忘的数据。 环境艰苦,咬咬牙能挺过。凶险诡异的雷场是更大的挑战,考验扫雷官兵的毅力和胆识。 在老山地区,地雷和爆炸物种类繁多、交织混埋、辨识难度大。由于布设时间久远、雨水冲刷、山体滑坡等因素影响,造成爆炸物性能变更、位置移动,甚至被植物根须包袱,排雷难度和危急性极大,战士们脚一滑,甚至一块石头滚过,都可能引爆
7、地雷。 走的是阴阳道,过的是鬼门关,拔的是虎口牙,使的是绣花针,每一项都酝酿着危急因素,每一项都在检验着排雷战士。 3年的时间,杜富国解除了2400多枚爆炸物,与“死神”擦肩而过上千次,他不仅没有退缩,还是一次又一次的走进雷场。 缘由只有一个,他是个军人。 “是部队为我们培育出这么好的一个儿子。”杜富国受伤,父亲杜俊难过之外更多的是傲慢,他深深感受到了儿子身上的军人担当。 “你退后,让我来!”正是军人担当之所在。 杜富国人物事迹最新2 时代楷模杜富国忘我排雷、舍身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众人,在困难面前他毫不退缩,勇于担责是我们青年同志学习的榜样,“你退后,让我来”是勇于担当的责任和气魄。 在受伤之
8、后,有人问杜富国,“你为什么会用身体为战友挡弹片?”杜富国说:“我和战友是以命相托的兄弟,换了是谁,都会这样做。”在日常的排雷作业中,杜富国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技术比你好,让我来”,“班长,这种小事让我来就行了”,“你们让我走第一吧,我比较熟识”.“让我来”,是一种坚决的信念,源于对战友的爱护,对工作的热忱,对党和国家的酷爱;他在生死关头“让我来”,在重担面前“让我来”,在生死关头“让我来”,“让我来”是军人的担当精神与责随意识,更是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铁骨铮铮,以血肉拦住危急,舍身忘我,传承砥砺战斗作风,新时代给予军人新的使命和新的责任,新时代也须要我们广阔青年新的使命和新的责任,
9、有勇于担当责任的胆识和气魄,在紧要关头也能自告奋勇,大喊“让我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排雷兵,是和平年头里离死神最近的人,他们为了清除雷场,让人民群众过上华蜜安康的生活。对于军人,敢于担当,为国奉献,不是一句承诺、一声口号,而是在遇到急难险重的工作,发生重大事务时,充分发挥新时代主心骨作用,杜富国正是这么做的。扫雷英雄杜富国在任务面前、生死关头对战友说“让我来”。他在任务当头冲锋在前、关键时刻自告奋勇、生死一线舍身相挡,以“让我来”的新时代精神践行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忠实履行使命任务,身心力行谱写了新时代青春赞歌,悠扬而响彻云霄。 哪有那么多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富国 人物 事迹 最新

限制150内